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撰稿 | 石决明
来自 | 蒲公英Ouryao
说明:严肃版本《菌种之争:CMCC与ATCC的等效性较量》已经在蒲公英上发布。本文是魔改版+漫画版,尽量用一些诙谐的文字和图片说明同样的问题。
这是石决明老师的又一次新的尝试,如果喜欢请多多转发分享,打赏更佳。
魔改版
在微生物的“名人堂”里,标准菌株就是那些总是被学霸光环笼罩的“尖子生”。教科书和国家标准都规定,这些“尖子生”得是国家级保藏机构的“宠儿”,遗传学特性得到“金牌认证”和“家谱传承”的“学神”。
简单来说,就是得有“五星级”的保藏条件,还得有“全A+”的成绩单和“贵族血统”。
下图是ATCC菌种的出身证明,我们可以学习一二。
01 从菌种保藏开始
菌种保藏的秘诀就是让菌种进入“休眠模式”,温度越低越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就像那个严格的家长,推荐在-70℃以下的“冰窖”里保存菌种。如果是基因改造菌种,那更是得像看护“易碎品”一样小心翼翼,不然质粒就像“离家出走”的叛逆少年,一去不复返了。
而对于菌种保藏机构来说,-70℃还仅仅只是开始,要用液氮超低温(-196℃)保藏。美国ATCC菌种保藏中心采用该法精细操作时,把菌悬液或带菌丝的琼脂块经控制致冷速度(每分钟下降1℃)从0℃直降到-35℃,然后保藏在-150℃~-196℃液氮冷箱中。02等效性证明之惑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对标准菌株的来源有详细规定。通则中是CMCC菌种,而指导原则中提及的是认可的保藏机构。这就像是在说:“我们只认CMCC这个‘名牌’,其他的都是‘山寨’。”美国药典USP中也有类似的要求。但实际操作中,药品出口时,CMCC菌种就像是“本地特产”,在国外市场却未必买账。 回到上文的菌种来源规定可以发现,中国药典只是规定了CMCC,至于其他认可的保藏机构并没有具体清单,不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而相对应的美国药典中对认可的保藏机构有具体规定,而且对二级供应商有资质要求。经查询ATCC网站,各个国家的二级供应商是有列表清单的。 那我们可以进行CMCC菌种与ATCC菌种的等效性证明吗?这个问题在《中国药典》2020年版征求意见时就有人提过,不少人甚至提到基因组测序比对。 但是,到现在为止,并没有任何公开的CMCC菌种与ATCC菌种的等效性研究结果。这不禁让人想问,CMCC菌种和ATCC菌种的“DNA比对”结果究竟如何?
03不等效也认可?
我们没有等效性的研究数据,但是国外很早之前就做过类似的研究。 2010年,FDA就像是那个“国际裁判”,收集了来自不同菌种保藏机构的药典收录菌种进行了等效性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药典收录菌种表现非常一致,但有些菌种却像是“异类”,在基因型和表型水平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来自不同培养物保藏中心的菌种有些不是相同的菌株,或发生了可检测到的遗传变异。但是,在文章结尾处作者认为如此水平的遗传变异并不影响药典中的微生物测试。 这就像是在说:“虽然你们长得不一样,但在比赛中表现都差不多,那就勉强算你们合格吧。” 难道说不等效也认可了?回到标准菌株的定义可以发现,遗传学特性只是“冰山一角”,谁也不能做到基因测序完全一致。菌种保藏中心的保藏水平,标准菌株的溯源可追溯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认可可能不完全是技术上的,还有质量上的,甚至上升到国家层面。你懂的,很多时候不是谈的内容不对,而是谈的方式有问题。 小小魔改一下,人感觉通透了一些。如有引起不适,请联系我,我说不定会听你的。
漫画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