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企业的中期成绩单正在浮出水面。根据巨潮资讯网披露的数据,截至7月24日,共有126家A股医药生物企业预告2021年中期业绩情况。 具体来看,业绩预增的企业达到86家,占比接近7成,其中54家企业预计业绩大幅上升,净利润增幅上限最高的是热景生物,达到81808.47%,而太安堂、金石亚药、哈三联这3家企业的净利润增幅上限亦超过1800%。净利润增幅上限在200%-1000%区间的企业有17家,在100%-200%区间的企业为19家,哈药股份、康希诺、未名医药、东阿阿胶等15家企业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扭亏为盈。 值得注意的是,业绩预降的企业仍有15家,其中海翔药业、誉衡药业、宝特莱、亿帆医药、九安医疗这5家企业的净利降幅下限都超过70%。业绩预亏的企业亦有17家,四环生物以538.33%的净利降幅排在首位,赛诺医疗则以360.02%的净利降幅紧随其后,南华生物、海南海药、广生堂等企业也预计将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亏损。此外,美年健康、创新医疗、亚太药业、紫鑫药业、天智航等7家企业预计减亏。 在目前已预告中期业绩的126家医药生物企业中,有32家企业属于化学制药板块,数量居六大子板块第二位。整体上来看,业绩预增的企业占据了主导位置,达到20家。其中哈三联和金石亚药两家企业的净利润涨幅惊人。不过,驱动两者业绩增长的原因全然不同,值得业界共同思考。 为拓宽自身在医疗器械及化妆品板块的发展路径,哈三联在今年2月以全资子公司北星药业100%股权向敷尔佳科技增资,取得这家国内医用透明质酸钠面部敷料市场开拓者5%的股权。这笔眼光独到的对外投资直接为哈三联带来5.66亿元的投资收益,显然也是此番引起中期业绩变化的最大因素。在现有业务板块增长乏力的情况下,跨界投资或并购成为企业突破业绩增长瓶颈的通俗做法。净利增幅位居第六的赛隆药业也披露,期中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880万元,主要系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加所致。 而金石亚药实现净利大幅增长则倚靠的是当家拳头产品所做出的业绩贡献。在新冠疫情下,公众采取包括佩戴口罩、勤洗手在内的积极主动防护措施使得感冒的发生频次骤降,感冒药市场需求大幅减少,产品销量严重下滑。但今年以来,感冒药市场逐步复苏,加上受去年感冒药限购政策影响,购药不便的担忧亦让公众有意囤积一定数量的感冒类药品。与此同时,市场需求的明显回升也让下游的经销商和连锁药店加大备货量,这些都让金石亚药的“快克”牌成人感冒药、“小快克”牌儿童感冒药的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企业产销工作如常,除金石亚药外,广济药业、科伦药业等企业的主要产品销量也都出现恢复性增长,从而在去年较低基数上实现业绩同比的大幅增长。不过部分药企在找回市场确定性的同时,也在开拓更多可能性。比如逐步下沉第三终端的振东制药,持续加大CDMO业务板块布局的九洲药业,完善销售渠道、开拓增量市场的华仁药业等。而在硬币的另一面,原料药价格、海外业务利润双降的亿帆医药和天宇股份,主营产品牛磺酸利润下降的永安药业等5家药企均出现业绩跳水,净利降幅超过50%;而投资收益下降的海南海药,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的广生堂、前沿生物、泽璟制药等5家药企均预告业绩亏损。
剥离医药电商、投资获利超7亿
非主业带来净利前二增幅
系列利好政策给中药板块注入了强心剂,迎来发展高光。在20家已预告中期业绩的中药企业中,业绩预增的企业达到14家,其中太安堂、太极集团、奇正藏药等12家药企业绩均出现大幅上升。而如果算上嘉应制药、东阿阿胶、陇神戎发和龙津药业4家扭亏为盈的药企,中药板块可以说是全面开花,9成企业实现业绩同比增长,亮眼业绩领跑整个医药生物板块。 翻看这份中药板块中期业绩预告净利增幅TOP10名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净利超过5亿元、同比增长接近20倍的太安堂。不过,引起太安堂业绩变动如此之巨的原因却异常简单明晰:转让持有子公司康爱多47.35%的股权。对于此次交易,太安堂表示是为了快速取得现金,缓解上市公司运营资金压力,通过出售医药电商业务,预计将收到现金支付对价7.48亿元。在处方药网售风口将至之际,太安堂剥离医药电商板块似乎并不合乎时宜,回笼资金能否缓解其流动性压力仍有待观察,独挑大梁的中成药制造业务或将令其面临新的业绩挑战。 净利增长上限超过10亿元的奇正藏药在这份名单中同样是鹤立鸡群。与化药板块的哈三联、赛隆药业等药企类似,奇正藏药的净利贡献点也是来源于对外的投资收益。今年6月,奇正藏药通过参与设立并购基金间接持股的健康品牌商业化平台百洋医药正式登陆创业板。经过核算,该项投资按照协议约定将增加奇正藏药2021年半年度净利润超过7亿元。不过,投资的高回报总是与高风险相伴相生,因炒股导致今年一季度净利下滑40%的中药龙头云南白药便是前车之鉴,奇正藏药亦在业绩预告中提醒,这笔投资会导致其业绩存在一定的波动。 对比太安堂、奇正藏药两家药企的业绩变动缘由,聚焦主业、深耕产业的中药企业们显然更务实些。净利增幅排在第二位的太极集团便表示其业绩主要是受主营业务影响,因为聚焦主业发展,实施主品战略,加大了规模型大品种销售力度,并带动其他产品销售增长,销售收入和毛利额均实现了增长;坚持“稳自营、强招商”营销策略的佐力药业,在加强市场投入和终端医疗机构的开发和覆盖下,核心产品乌灵系列、百令片销售收入呈现稳步增长趋势;而预计扭亏的东阿阿胶则是通过坚定数字化转型,丰富产品矩阵,以新增长逻辑实现市场良性增长。 当小分子化药这棵科学之树上的低矮处果子被采摘殆尽,大分子生物药领域成为药企近些年纷纷切入的新赛道。在18家已公布中期业绩预告的生物制药企业中,业绩预增与预降的药企数量几乎各占了半壁江山。加上康希诺、未名医药和双成药业这3家预计扭亏的药企,才刚好凑足这份净利增幅TOP10的名单。 具体来看,派林生物以200%的净利增幅上限居于首位,业绩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得益于其持续推动经营变革,内生与外延并举。在不断优化产品销售结构,积极调整产品销售策略的同时,派林生物的外延扩张效果也开始显现:与新疆德源生物战略合作贡献让其财务收益同比大幅增加;完成哈尔滨派斯菲科生物制药的战略重组,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也在进一步助力派林生物整体的业绩增长。 而持续加强市场推广工作、完善销售渠道的安科生物亦让其主营产品重组人生长激素产品同比实现大幅增长,从而带动其合并净利润指标的增长。在业内看来,随着近期注射用人生长激素新适应症获批,未来仍将是安科生物的主要利润点。不过,广东牵头组建的超级集采联盟拟纳入重组人生长激素的消息曾一度拉低长春高新、安科生物等相关企业的股价,这项悬而未决的挑战是否会给安科生物带来较大的业绩冲击,仍有待后续观察。 需要注意的是,仍有8家生物制药企业出现业绩预降或是预亏。其中,净利降幅高达538.33%的四环生物显然是业内关注的焦点。四环生物将自身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归为控股子公司北京四环生物制药业绩同比下降,以及处置全资子公司广西洲际林业投资股权,用材林业务收入同比下降。值得玩味的是,四环生物曾明确发展战略是立足于生物医药制造,同时将发展生态农林产业作为新利润增长点培育,但近年来生物医药板块持续低迷,2020年北京四环生物制药仅实现净利润301.13万元,而广西洲际林业投资实现净利润3696.10万元,差额超过10倍,本末倒置的经营结果不知还能让四环生物在生物医药领域驰骋多久。 基于生物医药领域研发固有技术风险高、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的特点,拥有丰富生物药产品管线,但仅阿达木单抗这款药品上市的百奥泰依旧给出了业绩预亏的判断。而给出相同业绩预告的三生国健则认为,随着纳入医保范围的竞品数量增多、竞品价格下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其重点产品益赛普面临的市场竞争加剧,赛普汀进入医保目录后表现存在不确定性等风险。 医疗器械领域是目前披露中期业绩预告的主力军,企业数量多达39家,同时也是分别诞生净利和净利增幅最高企业的细分板块。整体来看,包括利德曼、透景生命两家预计扭亏的企业在内,共有热景生物、昊海生科、九强生物等28家企业业绩实现正向增长,数量占比超过7成;仍有赛诺医疗、九安医疗、宝莱特等10家企业预告业绩大幅下降或是预亏、减亏。 其中热景生物以高达81808.47%的预计利润最高增幅傲视群雄。受上半年欧洲及全球新冠疫情持续发展的影响,热景生物旗下两款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产品的外贸订单出现爆发式增长,促使其上半年经营业绩呈现大幅度增长,最终产生净利增幅超80000%的喜人结果。无独有偶,净利增幅上限超过500%、增长上限高达35.3亿元的东方生物,同样凭借的也是旗下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纸(胶体金)继续投入到全球新冠疫情防控事业中的缘故。 除驰援海外抗疫实现业绩爆发性增长的因素以外,国内市场需求得到恢复、企业调整经营策略主动作为亦是主要原因,昊海生科、奥精医疗、利德曼、惠泰医疗等皆是通过持续开展各类市场和营销活动,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实现产品销量上的较大提升;而在打法创新上,迪安诊断坚定医学诊断整体化解决方案的独特竞争优势,大力推进以精准中心为据点的特检业务和以合作共建为增值的普检业务;万孚生物则是顺应以病种和应用场景为业务驱动的行业趋势,对国内营销事业部进行了组织化改革,通过人员整合、渠道复用带动各业务条线的协同发展。 而随着现阶段防护产品价量回归常态,相较于去年同期由于防疫物资需求激增导致较大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基数,九安医疗、奥美医疗、阳普医疗等企业均给出了业绩大幅下降的预告。此外,从药品领域呼啸而来的带量采购政策正在颠覆高值耗材领域的竞争格局。由于未中选国采冠脉支架,赛诺医疗的产品较上年同期销量大幅下降85.61%,收入减少1.24亿元,同比下降90.01%。在解释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时,赛诺医疗表示,由于冠脉支架产品销量大幅下降,其生产产品的规模效应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未能与之同比例下降。 从上半年整体的预告业绩来看,经历了新冠疫情淬炼与与经济大变局,医药生物板块显现出十足的发展韧性,各大细分板块的业绩表现仍以增长为主。带量采购、医保目录调整等行业政策均已实现常态化,鼓励创新显然是主要导向。随着监管政策和资本市场制度进一步完善,国内创新药也将逐步回归理性,未来只有真正具备创新属性的药企才会脱颖而出,伪创新、医药落后产能将逐步边缘化甚至淡出产业视线,以共同建立起的本土创新生态圈开启国际化时代。来源: 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