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989|回复: 3
收起左侧

[养生] 中国医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青蒿素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2-6-28 12: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国医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青蒿素


    青蒿素在中国广为人知,而且中国人一提起青蒿素就倍感自豪!我写“中国神药”所不被人知的一面恰就是以科普文章的形式介绍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最新研究成果,有普及科学知识的想法,也有抛砖引玉的作用。当然,限于博主本人的知识面及科学水平,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内行出以公心予以指正是值得欢迎的,但不问青红皂白地乱发议论就不可取了!   
    廖俊林(寻正)先生可谓科学界的“百事通”,什么场合、什么事件他都敢露一脸,大事小事他都要管,而且有闲暇管,但就是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他跟名人方舟子掐过架,也跟人微言轻的我顶过牛!今天他又使出“三脚猫功夫”,仅仅用网络上搜寻到的一些零碎资料或小道消息,就大言不惭地对青蒿素发表“歪论”,着实让人心里堵得慌!大家不妨抽空看看他写的广为人知的中国“神”药后面的留言,似乎没有几个人为他叫好的!
    青蒿素是中国的“国宝”,也称得上是“神药”,它既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更是新中国科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尽管不知道你寻正目前在不在中国境内,也不知道你是否还保留中国国籍,但你借发表博文之机诋毁我国科学家在青蒿素发明中立下的汗马功劳是令人不齿的!以下我就借用他自取的外号“寻正”对他的青蒿素“歪论”寻求正解,这叫“以其人之身还治其人之道”!以下蓝色文字为寻正所写,赭色文字为本人评述。

    科学网上贴出曾庆平老师《“中国神药”不被人知的一面》,大肆鼓吹“中国神药”青蒿素,让人爆笑,中国学者很喜欢坐井观天吗?该文尽显中国科学工作者浮躁,不能脚踏实地的一面。事实上,所谓“中国神药”是科学史上的一个大笑话,是中国学者的耻辱,三十多年过去了,这耻辱尚未洗尽。
    在科学网上科普一下令中国人自豪的青蒿素,你寻正就觉得那么好笑吗?青蒿素既不是偷来的也不是抢来的,在世人面前赞美咱们中国自己的宝贝可耻吗?你去看看外国人写的有关青蒿素的文章,无一不提到青蒿素来自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治疗fever的青蒿,这代表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尊重,也说明外国人公认青蒿素是中国人发明的,而你对自己祖先的态度连洋人都不如!

    你说我们中国学者喜欢坐井观天,言下之意就是说我们对外国人在青蒿素方面做出的巨大成就视而不见?外国人在青蒿上做出的成绩有多伟大呢?你这不是在“长别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吗?你又说我的文章尽显中国科学工作者浮躁和不能脚踏实地的一面,我可以老实告诉你,我所说的那些研究成果都是我们近十年来所做的扎扎实实的工作,没有任何浮夸的成分。
    更有甚者,你将青蒿素污蔑为科学史上的大笑话和中国学者的耻辱,你了解青蒿素的来龙去脉吗?你知道“523”任务吗?你明白中国当时有多少科学工作者为之流血流汗吗?这么珍贵的青蒿素在你寻正的眼中却一钱不值,的确令人匪夷所思!诚然,在青蒿素开发的大集体中,个别人想争青蒿素发明权,这有着当时社会背景下的特殊原因,但这点小插曲绝不值得大惊小怪,也用不着小题大做,更不可能贬低青蒿素为中国基本消灭疟疾以及东南亚和非洲逐步控制疟疾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青蒿素的发现,对于世界疟疾史是一件重大事件,然而,这一重大发现被掩盖在巨大的政治困挠中,世界卫生组织多次向中国寻求相关资料,以求推广及研究青蒿素,但无果而终,诚然中国没有申请专利,但抱着重大发现不按正规学术界规则分享与推广,导致他人重复投入相关研究,已然有违科学规范与精神,申请专利与否,早就成了笑话——做这方面的研究的学者假装“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中国未申请专利,更是多少有些讽刺。自己好不容易发明一份药,就大叫专利损失,也不想想中国建国后模仿国外专利药物,侵犯了多少外国专利,这账,有得算的,不管怎么算,恐怕中国人欠世界多着呢。
    寻正不得不说青蒿素的发现堪称伟大的成果,可是他话锋一转,反过来指责中国不公开青蒿素的研究资料!你这纯粹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有关青蒿素的结构、疗效、临床资料无一没有披露,全部都已公开发表,你搜索了70年代那几篇由“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发表的论文吗?你浏览了广州中医学院李国桥团队的青蒿素临床资料吗?地球人都知道,青蒿素那点东西经过这么多年还有可能保密吗?要说还有没公开的,那只能是谁都还没研究出来的新东西。不知道寻正从哪里道听途说的这些无稽之谈,你先弄清楚再开腔就会显得你迟钝和愚笨吗?
    至于青蒿素没有申请专利而是发表文章的具体原因,我们不是当事人当然不可能那么清楚?不过,据《迟到的报告》一书描述:“1976年,当获悉南斯拉夫一位植物化学家也正在分离蒿属植物的类似物质,从各方得到的信息分析,以为与我们正在研究的青蒿素相同。我国当时尚没有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在那个年代里,把研究成果写成论文发表,为国争光是当时科技人员的唯一选择。为了赶在外国人发表的前面,表明青蒿素为中国人的发明,由中医研究院请示,经卫生部批准,于1977年在《科学通报》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的名义,发表了青蒿素这一新的化学结构;1978年5月,又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名义,发表了青蒿素结晶立体绝对构型的论文。1979年,第二篇青蒿素化学结构的论文,以北京中药所和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科研人员署名发表于《化学学报》。

    青蒿素的合成与生产研究中,中国学者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重大的发现与发明并不跟中国学者紧密相关。以曾庆平老师引以为傲的用细菌合成青蒿素前体为例,发明者也首先是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中国学者这方面的研究估计已然落后了。从总体形势上来说,我看不出中国在青蒿素的研究开发中的优势,即使有,也会在浮躁与自大的心态中进一步丧失。
    你寻正只承认中国人在青蒿素的合成与生产中做出了贡献,而将青蒿素相关的重大发现与发明归功于外国学者!试问寻正,除了青蒿素能治疗疟疾的重大发现外,青蒿素还有什么重大发现和发明?如果说你认为细菌合成青蒿素前体就是大发明的话,我可要告诉你,美国Keasling研究小组当初在大肠杆菌中生产青蒿素前体的设计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选择!为什么呢?我在《遗传修饰植物》(科学出版社,2007)前言中提到,大肠杆菌根本不适合表达内质网膜的细胞色素P450酶,后来他们意识到这一点才转而用酿酒酵母进行研究。

    尽管如此,他们到目前为止也只能合成到青蒿酸这一步,而不能全合成青蒿素。这样的工作仅仅是在酵母中表达了3个基因,算什么丰功伟绩呢?如今中国大陆又有多少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这样的工作呢?他们在人力(几十位顶尖科学家)、物力(加州大学的3个研究所及实验室)和财力(盖茨-美兰达基金资助数百万美元)上都超过我们,我们起步也很晚(2006年申请到NSFC面上项目之后),但现在我们也在酵母基因工程菌中拿到了青蒿酸,请问他们的重大发现和发明在哪里?我们又浮夸了吗?

    作为青蒿素的研究者,居然不知道学界广为人知的青蒿素抗药性趋势,面对普通读者宣传青蒿素“神奇”的不产生抗药性的特质,即使原文在字面上没有科学硬伤,也是严重的误导。曾庆平老师难道不知道世界卫生组织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宣布青蒿素不能单用治疗疟疾的吗?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抗药性。世界卫生组织现在在向所有青蒿素生产厂家施压,希望他们生产的产品出厂是多种药物的综合,比如常用的几种配药方式。
    你仔细看一下我的文章,我说的是由于青蒿素的作用快捷,只要不长期使用就不容易产生抗药性,但我强调任何药物都能诱导细胞产生抗药性。我下这个结论是因为我亲自做过青蒿素梯度培养诱导疟原虫抗药性以及抗氧化酶抑制剂阻断疟原虫抗药性的实验,不是信口开河!


    在2008年,来自柬埔寨的关于青蒿素的抗药性研究小组就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报道了他们的研究([url=]N Engl J Med.[/url]
2008 Dec 11;359(24):2619-20),表明他们发现了出现青蒿素抗药性的现象,在2009年,另一份相关研究证实了他们的发现,同样地发表在该杂志上([url=]N Engl J Med.[/url]
2009 Jul 30;361(5):455-67)。青蒿素出现抗药疟原虫,几乎是肯定的,在目前形势下,鼓吹青蒿素不会产生抗药性,十分地不合适宜。
    你只不过把我提到的一份报告具体列了出来,但你却曲解了我的原意,我从来没有鼓吹青蒿素不会产生抗药性!难怪你敢跟任何人争辩,原来你可以对人家说过的正确观点视而不见!你好好看看我的文章,我的观点跟你不同吗?

    青蒿素是中国人的发现,但动不动就拔高到“神药”的地步,未免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梦幻时代,自己的发现发明就无限夸大,别人的东西就无限地缩小。象青蒿素这样的药太多了,如果青蒿素贯以“神药”之名,估计医学界“神药圣药”就堆成山了,老药新用途,在药学界几乎是常见现象。
    你这说法就太武断了!除了青蒿素,还有哪种药能治疗抗氯喹的致命性脑型疟?你说得轻松,居然把青蒿素跟普通药物相提并论!你见过生命垂危的脑型疟病人被青蒿素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后感激的表情吗?它可是地地道道的“救命药”啊!再说,有的药物不在多,只要一种有效就足够了!假如你寻正有本事研制出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只要一种!它不仅能被立即奉为“神药”,而且你本人也会被全世界尊为“药圣”!

    曾庆平老师描述的众多的青蒿素特点,即使没有错,也是广为人知的,“不为人知”,又是一个不适当的卖弄。
    科普的东西对于专业人士而言也许是广为人知,但对于外行而言就是不为人知。再说,我文章中传达出来的很多信息都是世界上的最新研究成果,你寻正居然不师自通,我不得不承认你是神仙再世,世界几百年中国几千年才出的一个天才!

    希望中国国内学者在发表专业相关言论时,慎重而谨守学者的本份,不要再闹这样的笑话。
    在科学网发表专业言论是以科普为目的,说错了的,专业人士可以指出来,大家既不牟利,也不图名,因此没有什么可指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2-6-28 12: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瞄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2-6-28 15: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青蒿素的发现,对于世界疟疾史是一件重大事件,值得中国人自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2-6-28 16: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中药青蒿到青蒿素已有质的改度,我觉得已是天然化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2-13 00:37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