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山顶洞人 于 2019-10-16 08:17 编辑
【梅特勒-托利多】精益管理-或许不再是鸡肋? 制药的人不乏对体系的了解,甚至混乱或者泛滥了。如基础的ISO9000、ISO14000、OHSAS18000认证即基础的三体系。质量方面还有GMP认证,包括高阶的FDA、欧盟GMP核查;环保方面还有清洁生产;安全方面还有安全风险等级评价,故此精益管理似乎涉及较少,或者说再谈精益管理,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其全员发动,循序改进,是GMP的核心之一;其6西格玛管理与GMP近来提倡统计分析,反馈提升有异曲同工之嫌;降低成本的宗旨也始终未逃出GMP的以顾客为中心,考虑经营的范畴。而GMP认证还曾是法规的硬性要求,通过国外认证还是产品贸易通行的合法保障。故此各种GMP(良好操作规范)认证就如同是“最佳武学”,一劳永逸。至于精益管理与GMP之间的稍微差异,在对GMP深刻理解并熟练运用数学统计,考虑风险等思路下,自然也能找到降低成品的努力方向,故此也无任何优势。从重复性考虑,GMP还是重点,那时的精益管理可能真是鸡肋。 如今整个行业,硬件软件都已提升,大宗原料药及药品产能基本过剩。对外通过FDA欧盟GMP的由趋势变成现实,国家也都是ICH的成员国;对内,实现CGMP已不是形式,新版药品管理法已经出台,一致性评价替代GMP成为新的门槛。降低药价的国策,公开投标与集中采购从试点已经铺开而来。整个大形势下,制药行业会面临一次洗牌。不敢苟同“比拼成本的时代已经来临,精益管理将成为主流”的论断,但是敢说精益管理或许不再是鸡肋。 因为下一步制药将进行进一步的细分,一致性评价与满足新药品法是基础;申报工序,通过FDA与欧盟GMP,走外贸合作是出路;分级管理,前体及前工序大胆创新,无需GMP而走精益管理是保障。 比如中间体、母核的生产,完全可以与搞GMP甚至ICH的“制药三步”分开,按照关键物料管理,大胆实行精益生产,实现精益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