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144|回复: 0
收起左侧

[营养] 谁说国人不识葡萄酒滋味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3-1-2 12: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谁说国人不识葡萄酒滋味



当传奇的盲眼僧侣 DomPerignon第一次喝到他所酿制的香槟味道时,便说了这一句名言:“跟我一起来享受这飘飘欲仙的滋味吧!”

  友说,白酒喝的是烈, 是爽, 是干脆,中国人在其它酒上没有这样的感觉吧;而葡萄酒喝的是感觉,是意境。就像老外全家很隆重的点蜡烛,铺白桌布, 用银餐具,可吃的也许就是几只土豆。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前几日,又闻国家质检总局共抽查了北京、天津、河北、吉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新疆、宁夏、甘肃等12个省市、78家葡萄酒生产企业的78种产品,产品抽样及格率为88.5%。其中河北、辽宁和吉林等78家企业共78种红酒,达标率仅85.5%;被列为有问题的产品,主要是含添加甜味剂和合成色素,违反发酵酒类的规定。

  乍一听,不懂得品,不懂得酿,国人之于葡萄酒似乎全然是门外汉。

  这是一种误解。

  “弹湘纪之玉瑟,鼓帝子之云傲。命仙人之萼绿华,舞古曲之郁轮袍。引南海之玻璃,酌凉州之蒲萄。……”苏东坡在《老饕赋》中就有精辟见解,面对着精美的菜肴,听着美妙的乐曲,欣赏着仙女们优美的舞姿,还需要什么呢?要用珍贵的南海玻璃杯斟上萄萄美酒。

  在苏东坡看来,精美的菜肴、优美的乐曲、仙女的舞姿,只有以萄萄美酒相配,才是真正的人生享受。苏东坡对葡萄酒的评价之高:人间双美在葡萄酒的意境中确实是高雅的。

  而中国酿造葡萄酒的历史更是可以追溯到盛唐,据《太平御览》记载,唐太宗贞观13年(640年),唐军在李靖的率领下破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唐太宗从高昌国获得马乳葡萄种和葡萄酒法后,不仅在皇宫御苑里大种葡萄,还亲自参与葡萄酒的酿制。酿成的葡萄酒不仅色泽很好,味道也很好,并兼有清酒与红酒的风味。

  “诗仙”李白,对于葡萄酒更是钟爱,他在《对酒》中写道: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美酒、美人是李白身与魂的寄托。

  李白喜欢葡萄酒,更迷恋葡萄酒,恨不得人生百年,天天都沉醉在葡萄酒里。《襄阳歌》就是他的葡萄酒醉歌。“……,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江鸭头绿,恰以葡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李白幻想着将一江汉水都化为葡萄美酒,每天都喝它三百杯,一连喝它一百年,这是醉鬼的语言,还是神仙的点化感悟?

  但到了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当时的临安虽繁华,但葡萄酒却因为太原等葡萄产区已经沦陷,显得稀缺且名贵。陆游在《夜寒与客挠干柴取暖戏作》中写道:“稿竹干薪隔岁求,正虞雪夜客相投。如倾潋潋蒲萄酒,似拥重重貂鼠裘。一睡策勋殊可喜,千金论价恐难酬。他时铁马榆关外,忆此犹当笑不休。”喝葡萄酒与穿貂鼠裘相提并论,可见当时葡萄酒的名贵。

  随着葡萄酒的衰落,美酒、美人这种古人崇尚的极致情景两忘、自成天趣的境界已变成了这个时代奢侈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2-13 04:22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