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694|回复: 1
收起左侧

[养生] 清明健康养生专辑 重在与自然同气相求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4-4-4 12: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时节是我们缅怀先祖、追思故去亲友的珍贵时日,“祭者,志意思慕之情”,我们在追思、哀痛、重审、感恩、立志中,重新郑重于当下的生活——
清明养生 重在与自然同气相求
本报记者 衣晓峰
  唐代大诗人杜牧流传甚广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浓郁地烘托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氛围——“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近日,本报记者就“清明时节如何养生”这一主题采访了全国基层优秀名中医、中国中医心理学会理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中医主任医师王新本。

  王新本主任医师介绍说,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清明来临,严冬已过,阳气升发,大自然显出勃勃生机,一片春意盎然。中医认为,清明时节是一个养生的重要节气。在此节令中,当我们缅怀先贤和故去亲友的时候,我们的哀思既要抒发出来,又当有所节制,哀而不伤,将对逝者的追忆化为更好生活的动力;同时又要重视清明时节的养生保健,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过好每一天。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道:“寒气生浊,热气生清”。从立春到清明整整两个月,其间经过雨水、惊蛰、春分,至清明时节,此时大地渐暖,清气上升。清明,含上清下明之意,即天空清而大地明。清明时节养生,重在与自然同气相求。人与自然同气相求,是指导人的起居、饮食均不可与节气相逆,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气候特点按时调节。

  王新本说,中医将人体分为上、中、下三焦——上焦如天,中焦如地,下焦如江河。因此“天清”则对应人体的心清、肺清;“地明”则对应人体的脾胃升降功能,同时“明”由日和月组成,日月分别代表阴阳,因此“明”也含有阴阳平衡之意。清明属春季,而春与肝同属木,春季亦是养肝之时。并且人体的情志变化对五脏有着密切影响,故清明时节养生要保持阴阳平衡,心清、肺清,脾胃功能升降有序,肝功能的条达疏畅和心情的愉悦。对此,王新本主任医师给出如下几点建议——

  调理阴阳保平衡

  王新本指出,冬季人体的阳气内敛,气机的宣发疏畅不够,精神常有压抑之感,要充分利用春季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阴阳得以平衡。春分节气开始是一年中天地间阴阳变化的初期,到了清明发展为阳气的旺盛时期,如同人体的青壮年期,活力四射,充满生机,因此这是补阳气的最好时节。故清明时节适宜葆养阳气,打好一年健康的根基,尤其对慢性病患很有益处。中医认为“动则生阳”,这段时间可以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增加户外运动,多晒太阳,注意防范潮湿和风邪的入侵,饮食上宜以平补和清补的食物为主。

  养好心肺健脾胃

  王新本强调说,清明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祭祖扫墓的时节,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人们怀念仙逝的故人,难免悲伤、忧思过度。《灵枢·口问》说:“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亦曾记载:“思伤脾,忧伤肺”,因而要避免此类过度的情志变化。《千金方》中也有记载:“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当春季气旺之时,肝气会影响到脾的功能,所以春季易出现脾胃虚弱之症,而多吃酸味食物会使肝阳偏亢,故春季的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少酸涩之品。

  平气养阴重睡眠

  在五行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在立春萌发生长,到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如果肝气过旺就会损伤脾胃,出现脾胃虚弱的病症,还因肝阳上亢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所以清明养肝应重在平肝气、养肝阴、疏肝理气。王新本告诉读者朋友,在这个节气里,养肝最好的方法就是保证充足的睡眠。《黄帝内经》中这样记载:“人卧血归于肝”,即肝是藏血的器官,而凌晨1:00-3:00则是肝经的调养时间,可养肝血、滋肝阴。现代医学研究亦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从而可有效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抵御春季多种传染病的侵袭。

  通达乐观戒伤悲

  现实生活中,清明扫墓难免悲伤落泪。在亲人和挚友面前流泪和倾诉,是真实感情的流露,无须掩饰,不必刻意控制,哭出来有利于亲属间的情感交流,更利于心理健康。心理学研究表明,哭是一种排解不良情绪的有效办法,可以释放能量,调整机体平衡,缓解肢体和心理的紧张,甚至还能减轻疼痛。放开自己的压抑情绪,哭上一场,内心的紧张、压抑和悲伤等不良情绪就减少了许多。精神分析的理论认为,自然而单纯的悲伤,是一种治疗。

  这一看法,建立在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之上——大多数心理疾病,都源自对人生真相的扭曲,要想做一个健康的人,就要拥抱自己的人生真相。王新本医生指出,人们在一生中很容易遭遇不幸和悲剧,如失去朋友、亲人、恋人,失去工作等,这在第一时间产生的情绪必然是悲伤,这一自然的情感过程,其实就是最自然的疗伤。当我们为自己的人生际遇而痛哭时,就是一个拥抱自己的人生真相的最自然的过程。我们可以痛痛快快、毫无保留地大哭一场,也可以心心念念、悲痛欲绝地伤心一段时间,关键是我们要真正地、彻底地接受这个失去挚亲、挚友的人生事实,并不因消极而坠落,而是要尽快将对逝者的思念转化为继续更好生活的勇气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2: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值清明 吃“三青”
通讯员 杨璞
  清明过后气温逐渐上升,春回大地的感觉越来越明显,不少青绿色的蔬菜也陆续上市,养生专家提醒,其中不乏食疗佳品。

  青蒿蹄花汤清热润燥

  “断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这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描写青蒿的优美诗句。提起青蒿,读者朋友们可能更多的是从它的提取物——青蒿素中了解它的。其实,青蒿的美名古已有之,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食疗药膳门诊副主任中医师王东旭介绍说,青蒿的嫩苗叫茵陈,是中药里面清热退黄疸的要药。清明前后的青蒿正是美味娇嫩的时候,眼下正值春日,风大雨少,气候干燥,容易燥热上火,症状有如咽干疼痛、眼睛干涩、鼻腔火辣、嘴唇干裂、食欲不振等。那么,春季吃什么食物可以清热去火呢?怕上火的人,不妨吃上一些青蒿蹄花汤,清热功效还是不错的。青蒿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是清热解毒佳品,再配以胶原蛋白、脂肪丰富的蹄花,更具滋补润燥功效。

  【推荐食方】青蒿蹄花汤

  食料:猪蹄800克、青蒿200克、姜15克、鸡精2克、盐15克。

  做法:将鲜猪蹄烧去表面细毛后刮洗干净;对剖成两片,每片砍三段,用清水漂净血水;青蒿去杂质后,放入电沙锅底;上放猪蹄、老姜,灌入鲜汤,炖至猪蹄软糯离骨;放入盐、鸡精即成。

  荠菜百合粥降压防癌

  荠菜又名地菜,俗称“百岁羹”,因为谐音同“聚财”,所以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不少地区都有吃荠菜煮鸡蛋的风俗。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食疗药膳门诊郭海英教授介绍说,荠菜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皆很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痢疾、水肿、肠炎、胃溃疡、感冒发热、目赤肿疼等症。所以,民谚又有“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说法。

  春日是高血压好发的节气。许多人会在此时出现头痛、眩晕、失眠、健忘和血压升高等症状。荠菜含有乙酰胆碱,谷甾醇和季胺化合物和大量的粗纤维,食用后可增强大肠蠕动,促进排泄,不仅可以降低血液及肝里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而且还有降血压的作用。荠菜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防止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消化道中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可预防胃癌和食管癌。

  荠菜适合春季食用,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挑选不带花的荠菜,这样才比较鲜嫩好吃。荠菜可宽肠通便,便溏者慎食。体质虚寒者不能食用荠菜。

  【推荐食方】荠菜百合粥

  食料:粳米150克、荠菜50克、百合30克、白砂糖15克。

  做法: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荠菜洗净,切成细末;百合洗净,撕成瓣状。粳米、百合放入锅内,加入约1500毫升冷水,置旺火上烧沸,再用小火煮半小时,放入荠菜末,下白糖拌匀,再次烧沸即成。

  秧草烧鳜鱼排毒防感

  春季正是万物更新、野菜上桌的时段。秧草学名苜蓿,又名金花菜,开春采摘,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野菜,有“野菜之王”的美称,它的钙、锌、硒、维生素C和维生素B2五大营养素在绿叶蔬菜中位列榜首,维生素C是橙子的4.8倍,胡萝卜素是雪里蕻的8.5倍,硒是马兰头的11.4倍,钙是莼菜的17倍,《本草纲目》记载金花菜有“利五脏,轻身健人,洗去脾胃间邪气,通小肠诸恶热毒”之功效。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食疗药膳门诊副主任中医师徐大成介绍说,春季是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受气温起伏变化、细菌滋生萌发、人口流动频繁等因素影响,某些呼吸道传染病在局部流行。适当补充维C,可以大大缩短呼吸道感染周期,加快病人康复,有助于排毒和预防感冒。因此,这个时候吃些有秧草作为食材的佳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推荐食方】秧草烧鳜鱼

  食料:活鳜鱼1条(约500克),秧草250克,生姜片15克,葱结10克,白酒10克,熟猪油75克,菜油50克,精盐5克,味精1克,绍酒25克,白胡椒粉适量。

  做法:将鳜鱼刮鳞,用筷子绞出内脏洗净、两面剞上斜十字刀纹待用。秧草捡去杂草、黄叶后洗净待用。将锅烧热,放入菜油50克,葱结、姜片煸香,投入鳜鱼,煎至两面略黄,加绍酒、清水750克烧沸,撇去浮沫,加入味精、精盐,盖上锅盖,移至中火煮到汤色乳白(约8分钟)。再将另锅烧热,用鱼汤3勺.加熟猪油75克,放入秧草,淋入白酒烧烂(秧草不能变黄),然后倒在鳜鱼上面,烧约2分钟,将鳜鱼、秧草用漏勺取出,装大汤碗内。然后将鱼汤倒八碗内,撤上白胡椒粉即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2: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入馔药膳佳
□ 曾闻 抚顺残联康复指导中心
  清明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百花盛开的时节,桃花、梨花、樱花、兰花、迎春、报春、玉兰等鲜花争相绽放。这绿的世界,花的海洋,不但为人类送来了美丽,更给人们送来了健康。下面就教你自制几款用这鲜花制作的保健药膳,在你清明踏青赏花、享受精神愉悦的同时,尽享这美味佳肴的快乐与健康。

  杏花虾蟹汤   用鲜杏花15朵,鲜青虾仁180克,熟蟹肉80克,鲜豌豆150克,鸡蛋清1只,猪油、鸡汤、精盐、味精、料酒、白胡椒粉、湿淀粉、香油各适量;先将杏花摘瓣洗净,鲜豌豆洗净,备用。再将青虾洗净,放入碗内,加入鸡蛋清、精盐、味精拌匀上浆,备用。然后把炒锅上火,加猪油烧至六成熟,放入虾仁拨散滑透,捞出沥油,备用。最后把锅内留少许底油,下豌豆炒熟,注入清汤,放入蟹肉、虾仁、精盐、料酒,大火烧沸,撇去浮沫,撒入杏花瓣、白胡椒粉,点入味精,淋入香油,推匀即成;此款的功效是温肾壮阳,补虚通乳。适用于产后缺乳,肾阳虚所致的阳痿,肾虚腰腿酸软无力等症。

  桃花炖羊肉   用鲜桃花20朵,精羊肉750克,土豆150克,胡萝卜、番茄酱各100克,精制植物油75克,黄酒50毫升,大蒜瓣25克,干尖辣椒2个,葱段、姜片、鲜汤、精盐、味精、胡椒粉各适量;将羊肉洗净,切成小方块,放入碗内,加入精盐、胡椒粉拌匀。把桃花摘瓣洗净,挤干水分。土豆去皮洗净。切成小块。胡萝卜洗净切块,备用。然后把炒锅上火,加油烧热,下葱段、姜片炝锅,投入羊肉块爆炒片刻,加入鲜汤、黄酒、干辣椒、精盐,大火烧沸,改用文火炖至半熟,再入土豆块、胡萝卜块、大蒜瓣,炖至熟烂,加入番茄酱、味精,调匀,稍炖片刻,撒上桃花瓣,出锅装盘即成;此款的功效是温阳补肾,润肤养颜。适用于美容及肾虚阳痿症者。

  茉莉鸽片汤   用鲜茉莉花25朵,鲜嫩鸽脯肉300克,鸡蛋清2只,清汤、精盐、味精、料酒、白胡椒粉、湿淀粉各适量;先将茉莉花择洗干净,挤干水分,备用。再取碗1只,放入精盐、湿淀粉、鸡蛋清,调匀后即成蛋清糊,备用。然后把鸽肉洗净,切成柳叶薄片,放入蛋清糊中拌匀,备用。把炒锅内注入清水,烧沸后锅离火口,将鸽肉平着逐片下锅,再略烧沸,焯透捞出,盛入大汤碗里,备用。最后把炒锅洗净,注入清汤烧沸,下精盐、味精、白胡椒粉、料酒调匀,趁沸浇在汤碗里,撒上茉莉花瓣即成;每日1剂;此款的功效是滋肾益气,祛风解毒。适用于糖尿病,久病体虚,贫血等症。

  白兰花炒鸡丝   用鲜白兰花15朵,鸡脯肉150克,鸡蛋清2只,植物油、鸡油、鲜汤、白糖、黄酒、精盐、味精、湿淀粉各适量;先将白兰花摘瓣洗净,鸡脯肉洗净切丝,放入碗内,加鸡蛋清、精盐、湿淀粉拌匀,腌渍入味,备用。再取一小碗,放入黄酒、精盐、味精、鲜汤、白糖、湿淀粉,兑成芡汁,备用。然后把炒锅上火,加油烧热,下鸡丝划散,至变色时捞出沥油。最后把炒锅留少许底油,放入白兰花略炒,下入鸡丝炒匀,再将芡汁由锅的四周缓缓倒下,颠翻均匀,淋入鸡油即成;此款的功效是温中益气,补精填髓。适用于肾虚精亏所致的头目昏眩,腰膝酸软等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2: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踏青:修身养性两相宜
  “踏青”一词,《辞海》收有,释曰:“踏青就是春天到郊野游览。”汉语言博大精深,到郊野春游,就凝炼成“踏青”这样美而雅的词。一个“踏”字,极尽人们郊游的悠然与愉快,一个“青”字,活画出春天盎然的生机。

  踏青,既能尽情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又是一项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有人归纳出踏青的若干好处:

  清肺养心   春天郊外踏青,可以使人气血冲和,心宁神安,使人放慢心跳和呼吸,从而使心肺得到很好的休息,对心肺大有裨益。另外,郊外远离雾霾,空气清新,空气中富含负氧离子,能增加和促进心肺的功能,刺激人体造血功能,从而达到清肺养心的目的。

  舒筋活络   绿野踏青,行走在美丽的大自然中,人们都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在这种心态下,再通过行走攀爬等适当的运动,既可享受到踏青的乐趣,减轻生活的压力,也锻炼了体魄,使人体全身的经络得以舒缓放松,达到舒筋活络之效。

  养肝明目  出门踏青能起到养肝的效果。人在春天适当增加运动,有助于人体肝气疏泄,阳气生发。肝开窍于目,肝气越旺盛,目也就越清明。同时,在青山绿水中放眼远眺,对视力也大有益处,会使眼内睫状肌松弛,眼球屈光调节机构放松,预防近视。绿色,对眼睛又是一种良性刺激,会使人视力敏锐,心境平静。

  踏青时务须注意保护身体,要备足衣服和雨具,以防不测风云使人体受凉,引起感冒等常见疾病。外出野炊,则须注意饮食卫生,以免发生肠道疾病。在野外小憩,切不可坐冷湿之地。万一受凉,归后可用生姜、葱白及红糖配适量水煎服,以驱风散寒、预防感冒。另外,还须注意避免过度疲劳。睡前可用热水洗足,睡时可适当垫高脚部,以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达到尽快消除疲劳、恢复精神的目的。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风吹动我们的心弦,它是信使,提醒我们,在百草萌生的时节里,你真的应该亲近自然,舒展身心,将自己融入这一片清新天地,将勃勃生机植入心田,动静相随,养生养心两相宜。(何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2: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春游防虫宜护生
通讯员 徐尤佳
  俗话说:“惊蛰过,蛇出没”。每年的4月到10月是蛇类活跃的高峰期。即将迎来清明假期,杭州市中医院皮肤科伤蛇专科的陶承军提醒大家,清明期间,人们返乡扫墓、野外踏青,要提防被毒蛇咬伤。

  气温升高,天好了,人们热衷踏青,山林湖边这些蛇经常出没的地方,人出现的频率也高。陶主任说,一旦被蛇咬伤后,要先和蛇保持安全距离,以免再被咬,要看看伤口和蛇头的形状,如果伤口有两个被牙齿咬破的洞,上下没有均匀的牙印,而蛇的头部是三角形的话,很有可能是毒蛇,要及时处理并马上就医。被毒蛇咬伤四肢部位,最好不要动,来回走动,会加速毒液在血液中的循环,这时最好坐在原地等人送医院。同时要先包扎伤口,近端扎紧防止毒液蔓延,但每隔一段时间要松绑一次,不然伤口附近组织会坏死。

  另外,春天踏青出游,要注意这几点:1.走入草丛或山林时,尽量不要穿短裤;2.在草丛里行走时,可以拿根棍子或者拐杖在前面不停地敲打,免得误踩到蛇。3.蛇一般只有在受到威胁时,才会主动攻击人,所以看到蛇,别去惹它们,悄悄走开就好。

  同时春天大自然生机盎然,百花盛开。赏花时注意防虫。有些小昆虫、小蜜蜂可能正趴在花丛中。鲜花是大自然赐给一切众生的,我们在赏花时,也要注意尊重这些小生命们,千万不要伤害他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2: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赏春移情散身心
本报记者 何君林
  清明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当看到亲人的墓碑,许多人难免睹物思亲,甚至会过度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过度或长久的悲伤对身体健康有很严重的影响。

  中医认为,春季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便是肝郁所造成的。那么,清明时节如何调适情志来达到养生的目的?一是珍惜明媚春光,放松放松蛰伏了一个冬天的身心,不要让春困、春愁、思念、悲伤缠身,应该到野外游乐赏景,既有情趣,也是顺应自然之道。二是树立生活、工作的目标,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抵御不良情绪。

  现代人因为家庭、工作上压力、不顺等情志所伤,造成的肝瘀气结,阴阳耗散等,药养、食养等往往收效甚微,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即需要情志养生,而情志养生的方法则是通过经络畅通、闭目静养、放松心情、调理情志才能达到身心的健康与和谐。

  俗话说,“不如人意常八九,如人之意一二分”。人的一生中,处于逆境的时间大多多于顺境的时间,身处逆境,苦闷、惶恐之时,不能郁闷在心,应一吐为快,“郁而发之”。疏泄方法很多,或找朋友解闷聊天,或争辩一次或大哭一场,或把对逝者的思念之情写成文字,或到远处郊游,朝天空大喊。总之,要把不良情绪调节好,千万不要遇事忧愁焦虑,甚至大动肝火。

  另外,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转移人的情绪,以解脱不良情绪的刺激。如琴棋书画移情法,运动移情法等。同样,还可以用理智战胜不良情绪的干扰,并投身到事业中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化悲痛为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4 12: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中药后,觉得中医还有很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2-15 09:14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