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3921|回复: 16
收起左侧

[执业药师考试] 【最大漏洞】执业中药师去那了--读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23 16: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最大漏洞】执业中药师去那了--读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

中药不需要执业中药师吗?全文只有中医药技术人员,


卫计委:执业中药师需要吗?

   总局:不需要吗?

   卫计委:需要吗?

   总局:不需要吗?

   卫计委:需要吗?

   总局:不需要吗?

   卫计委:哎,我是跟你研究研究嘛,干嘛那么认真呢?需要吗?(转身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全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保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中医药,即中国传统医药,是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是反映中华民族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特定理论和中华文化特征的医学体系。
  中医药是我国医药卫生体系的特色和优势,是国家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国家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作用。
  第四条 发展中医药应当遵循其自身规律,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坚持继承和创新,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坚持统筹规划,促进中医药全面协调发展;坚持中医西医相互学习,鼓励西医学习中医,促进中西医结合。
  第五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资中医药事业,采取措施支持组织、个人捐助中医药事业。
  第六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和应用。
  第七条 国家发展中医药文化,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
  每年10月11日为“中医药日”。
  第八条 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中医药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中医药管理有关的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中医药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中医药管理有关的工作。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中医药工作协调机制,统筹解决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第十条 对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中医药服务
  第十一条 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医疗、康复服务,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
  第十二条 国家建立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保障公民享有接受中医药服务的权益。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规划和配置中医药服务资源,将中医医疗机构建设纳入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举办适当规模的中医医疗机构,在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和具备条件的专科医院设置中医药科室、配置一定比例的中医病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药科室,保障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第十五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与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
  第十六条 举办中医医疗机构应当依照医疗机构管理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但是,举办仅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传统中医诊所,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执业。传统中医诊所的备案和监督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制定。
  本法所称传统中医药服务,包括中医辨证论治,中药治疗和中药调剂、中药汤剂煎煮等中药药事服务以及针灸、拔罐、推拿等非药物疗法。
  第十七条 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不得随意合并、撤销或者改变中医医疗性质;确需合并、撤销或者改变中医医疗性质的,应当经举办该医疗机构的人民政府的上一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应当遵守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制定的中医药服务基本要求。
  第十九条 中医医疗机构配备医务人员应当以中医药技术人员为主,主要提供中医药服务;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的,应当有利于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第二十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应当合理配置中医药技术人员,推广和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当以有中医药技术优势的医疗机构为主要依托,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发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并将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中的作用,加强中医药应急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资源储备,制定应急预案应当包括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预防、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控制传染病疫情的需要,发布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根据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采取调剂或者煎煮汤剂等预备措施。
  第二十三条 国家对中医医疗人员实行分类管理。中医医疗人员分为中医医师和传统中医师。
  中医医师的执业资格、执业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规定执行。
  传统中医师仅从事传统中医药服务。传统中医师执业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实绩考核、登记,在登记的地域范围、执业范围内开展中医相关诊疗活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四条 全科医生应当学习和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防治常见病和多发病。
  乡村医生应当能够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和多发病。
  第二十五条 中医医疗广告应当经医疗机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未经批准,不得发布中医医疗广告。
  第二十六条 国家加强中医药标准体系建设,明确中医药服务中需要统一的事项的技术要求。中医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职责制定并公布,供公众免费查阅。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药服务的监督检查。被检查单位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或者阻挠。
  第三章 中药发展
  第二十八条 国家保护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对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实行动态监测和定期普查,建立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种质基因库,划定自然保护区,鼓励药用野生动植物实现人工种植养殖,支持开展珍稀濒危药用野生动植物的繁育及其相关研究。
  第二十九条 国家鼓励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支持中药材良种繁育,提高中药材质量。
  第三十条 国家建立道地中药材评价体系,支持道地中药材品种选育、良种繁育,扶持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鼓励采取地理标识产品保护等措施保护道地中药材。
  第三十一条 采集、贮存中药材以及对中药材进行初加工,应当符合国家药品标准。
  第三十二条 乡村医生、传统中医师自种、自采并自用地产中药材的,应当具备中药材知识和识别能力。
  第三十三条 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定期组织中药材质量监测,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
  第三十四条 国家保护中药饮片炮制技术,支持应用传统工艺生产中药饮片,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中药饮片。
  第三十五条 为了满足临床需要,医疗机构可以凭本医疗机构医师开具的处方炮制市场上没有供应的中药饮片,在本机构内使用。医疗机构炮制中药饮片,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十六条 根据临床需要,医疗机构可以凭本医疗机构医师开具的处方对中药饮片进行再加工。
  第三十七条 国家鼓励中药新药研制与生产,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安全有效的中药新药研发。
  国家保护传统中药加工技术和工艺,支持传统剂型中成药生产,鼓励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传统中成药。
  第三十八条 国家鼓励医疗机构配制和使用中药制剂,支持利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
  第三十九条 医疗机构配制中药制剂,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未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可以委托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的药品生产企业或者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其他医疗机构配制中药制剂。委托配制中药制剂,应当向委托方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医疗机构配制的中药制剂品种,应当取得制剂批准文号。但是,仅利用传统工艺配制的中药制剂品种,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后即可配制。
  医疗机构对其配制的中药制剂的质量负责;委托配制中药制剂的,委托方对所配制中药制剂的质量负责。
  第四十条 中药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本法没有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执行。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药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十一条 国家支持中药国际贸易,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涉及药用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进出口的,应当遵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四章 人才培养
  第四十二条 国家发展中医药教育,建立适应事业发展需求、规模适宜、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加强全科医生、专科医师和城乡基层中医药技术人员培养和培训,鼓励开展高层次中西医结合教育。
  第四十三条 中医药教育应当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以中医药内容为主,注重中医药理论教育和中医药临床实践,注重现代教育方式和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注重体现中医药特色文化。
  第四十四条 国家完善中医药院校教育。
  中医药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修业年限、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等,应当体现中医药学科特色,符合中医药学科发展规律。
  中医药教育机构和中医药专业设置标准,由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制定。
  设立中医药教育机构,应当建立临床教学基地,基地设置标准由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制定。
  第四十五条 国家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鼓励中医医师和中药技术人员在执业、业务活动中带徒授业,传授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培养中医药技术人员。
  第四十六条 国家发展中医药继续教育。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当健全继续教育网络,制定继续教育规划,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中医药技术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所在机构应当为其接受继续教育创造条件。
  第四十七条 国家发展中医药职业教育。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支持开展中医药职业教育,培养实用人才。
  第五章 继承创新与文化传播
  第四十八条 国家支持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继承和创新,鼓励中医药科学研究和学术争鸣,支持学术流派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扶持有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中医医疗机构或者中医科室发展,发挥其在中医药继承和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第四十九条 国家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中医药传统知识持有人享有传承使用的权利,并对他人获取和利用传统知识享有知情同意、惠益分享的权利。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知识产权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制定。
  第五十条 国家支持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传承。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遴选本行政区域内的中医药学术传承项目和传承人,并为其开展传承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传承人应当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总结、收集整理并妥善保存相关的学术资料。
  第五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中医药古籍文献、著名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以及民间中医药诊疗方法和技术的整理、研究和利用。
  鼓励组织、个人捐献具有研究和应用价值的中医药文献、秘方、验方、诊疗方法和技术。
  第五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医药科研纳入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多渠道投入资金,加强和促进中医药科研工作。
  国家鼓励跨行业、跨地区和跨学科的中医药科研协作,支持中医药科技资源整合、多学科融合和产学研结合。
  第五十三条 中医药科技创新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注重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
  第五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完善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采取措施鼓励和扶持技术转让和技术推广,健全中医药科技服务体系。
  第五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和知识普及,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中医药文化和知识传播平台,鼓励组织、个人创作中医药文化和科普作品。
  第五十六条 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和知识普及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坚持科学精神。任何组织、个人不得对中医药作虚假、夸大宣传,不得以中医药名义牟取不正当利益。
  第五十七条 出版中医药图书或者其他中医药出版物,出版单位应当组织中医药技术人员进行审定,并对出版物的内容承担出版责任。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的,应当聘请中医药技术人员进行。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五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为中医药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与条件保障,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定医药卫生政策,应当鼓励提供和利用中医药服务。
  第五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饮片、中成药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政策和基本药物政策,应当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支持提供中医药服务。
  第六十条 涉及以下事项的,应当成立专门的中医药评审、评估、鉴定组织或者由中医药专家参加评审、评估、鉴定:
  (一)中医医疗、保健、教育、科研等机构的评审、评估;
  (二)中医医疗、保健服务质量评估;
  (三)中医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
  (四)中医药新技术的评估;
  (五)中医医疗损害的技术鉴定和中药不良反应的评价;
  (六)中医药科研课题的立项和成果评审;
  (七)中医药机构、人员、技术的资质资格评审和中医药职业技能鉴定;
  (八)其他需要由中医药专家参加评审、评估、鉴定的事项。
  开展上述评审、评估或者鉴定活动,应当体现中医药特色,遵循中医药自身规律。
  中医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和中医药职业技能鉴定,应当以中医药实践技能为主。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未依照本法的规定履行职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六十二条 传统中医诊所超范围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执业。
  传统中医诊所被责令停止执业的,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从事医疗机构的管理工作。医疗机构聘用不得从事医疗机构管理工作的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或者由原执业备案部门责令停止执业。
  第六十三条 传统中医师在登记的地域范围外执业或者开展登记的执业范围以外的诊疗活动的,由登记的中医药主管部门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登记证书。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未经上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擅自合并、撤销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或者改变其中医医疗性质的,由上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五条 民族自治地方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本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促进本地方中医药发展的办法。
  第六十六条 本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发表于 2015-12-23 17: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没提到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12-24 00: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2-24 08: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4 08: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没提到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8 14: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15年gsp一过,药师又不吃香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5-12-28 16: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法规是原卫生部起草的,卫生部本来一直就是没有承认执业药师的,怎么会有执业药师内容在里边呢?

点评

是这样子的!这药监局搞的,卫生部不认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 17: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8 17: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别争了!到哪个庙拜哪个菩萨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2-29 08: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哎,执业药师没有出路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2-29 08: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鸡肋啊  考过的情何以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2-29 09: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这个原因,执业药师立法一直不能成行,部门博弈严肃的事情搞成儿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2-29 19: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府部门有些人事很坏的。。。。。

点评

是的。主要是没有追责,干好干坏都可以过日子,要是真有大家都以公务员的使命是为国家,哪会出现相互扯皮的事,反正我对咱家很多公务员都无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2-30 09: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2-30 09: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wts 发表于 2015-12-29 19:43
政府部门有些人事很坏的。。。。。

是的。主要是没有追责,干好干坏都可以过日子,要是真有大家都以公务员的使命是为国家,哪会出现相互扯皮的事,反正我对咱家很多公务员都无语。

点评

现实当中有些公务员的思想不但没有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反而极其反动。。。。真是无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2-31 20:5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2-30 10: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铁饭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0 11: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取消公务员终生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2-31 20: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liushuangyue999 发表于 2015-12-30 09:30
是的。主要是没有追责,干好干坏都可以过日子,要是真有大家都以公务员的使命是为国家,哪会出现相互扯皮 ...

现实当中有些公务员的思想不但没有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反而极其反动。。。。真是无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 17: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哦厉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2016-1-2 17: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亲可爱 发表于 2015-12-28 16:18
这个法规是原卫生部起草的,卫生部本来一直就是没有承认执业药师的,怎么会有执业药师内容在里边呢?

是这样子的!这药监局搞的,卫生部不认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2-15 06:51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