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5833|回复: 11
收起左侧

【原创整理】竹子的药用价值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7-2-23 06: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竹子的药用价值
   《诗经》里就有吟咏竹子的句子,而且意境很美,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竹子不仅是文人笔下的风雅之物,其药用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根部到梢部,其根、枝叶、实及茵生物等都具有药用价值与药理作用。  
   竹叶:竹叶有很好的清热除烦的效果。对于那些热性感冒导致口干口渴、心烦意乱的病人,其实是有良好效果的。有些小孩子夏天皮肤上容易长一些热疮,也可以用大量的竹叶煎水,当茶饮,慢慢地火热退去,孩子身上的疮疡就会痊愈。由于竹叶药性比较平和,所以,一般很少在方中作为主药使用,如果把一首方子比作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那么像竹叶这样的药物,多半是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就好比电影或者电视剧里的配角一样。那么,竹叶担当配角的电影都有哪些呢?至少有这样两部值得一提,一个是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里的竹叶石膏汤,另一个就是宋代著名儿科学家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里的导赤散。在这两个方子中,竹叶的作用都是引热下行,从小便而出。中医学始终有一个理念,那就是要时刻注意给病邪以出路,以免关门流寇,遗患无穷。竹叶:《本草纲目》:“淡竹叶气味辛平,大寒,无毒;主治:心烦、尿赤、小便不利等。苦竹叶气味苦冷、无毒;主治口疮、目痛、失眠、中风等。药用竹叶以夏秋两季采摘嫩叶,晒干、煎水饮;用量2到4钱”,竹叶还常用于作药粥。据清代曹庭栋名医所编的《老老恒言》记载:“竹叶解渴除烦,中暑者宜用竹叶一握,山桅一枚,煎汤去渣下米煮粥,进一、二杯即愈”。《多能鄙事.卷回》:“竹叶粥治老人膈上风热,目赤头痛,视而不见物。”


  竹茹:它是一味化痰效果非常好的中药,而且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一般的中药学教材喜欢将竹茹的功效描述为: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在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里就收录了一个方子,名叫温胆汤。其实这个方子要是细细分析起来,还真有几分复杂。很多中医方剂往往都能顾名思义,但温胆汤这个名字就不那么好解释了,这方子原本功效是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明明是清胆,但名字却叫温胆汤,这就有几分让人费解了。当然,有的人可能会说,方子里有生姜四两,当然有“温胆”的作用了。但其实我们看生姜这味药,很难说它能入胆经。学中医,有时候,还真得有点象形思维。
  人们可能不禁要问,这个竹茹你说得这般饶舌,絮絮叨叨,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其实很简单,家里请过篾匠打制过竹器的人都应该有深刻的印象,篾匠在准备材料的时候,都要对剖开的竹条进行抛光处理,以求成型后的容器有着尽可能好的密实性,在抛光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棉絮状的东西,松松软软的,丝丝缕缕的,那种东西就是竹茹。如果家里有人不幸痰火内扰,导致心烦不眠,咳嗽痰多,直接就用竹茹,煮水喝一喝,症状多半很快就消失了。竹茹:是竹茎刮去绿色皮层后,再刮取第二层之物,亦称“竹二青”,《本草纲目》:“淡竹茹,气味甘、微寒、无毒。主治:呕吐,温气寒热,吐血、崩中、止肺痿,治五痔、妇女胎动。苦竹茹,主治热壅,尿血”。


  竹沥:如果说前面说到的竹叶和竹茹都是通过物理的方式直接入药,那这种所谓的竹沥则有几分化学反应的味道。
  所谓竹沥,其实就是将新鲜的竹子砍成一截一截的,然后用火烤灼,青翠的竹子受热以后,就会流淌出一种淡黄色的澄清液体,如果用文学的手法描述,那就是翠竹的眼泪。这种眼泪收集起来,就是竹沥。性质比竹茹更为寒凉,因而清热化痰的效果更为明显,功效更强,因此,针对痰热就比竹茹的要更顽固一些了。中医学上称为顽痰老痰的。竹沥:是将竹竿劈开,经火炙,收集两端滴出的竹汁。《本草纲目》记载:“竹沥气味甘、大寒、无毒。主治:暴中风风痹,胸中大热,止烦闷,消渴,劳复。”近代药物化学分析证明:竹沥含有十多种氨基酸、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愈伤木酚,甲酚、甲酸、乙酸、苯甲酸等多种化学成分。药理试验证明,竹沥确实具有镇咳祛痰功效。


中药竹沥的功效

清热涤痰,镇惊开窍。主治肺热痰喘咳嗽,中风昏迷痰壅,热病烦渴惊厥,小儿痰热惊风,癫痫,子烦,破伤风。

1.《别录》:"疗暴中风、风痹,胸中大热,止烦闷。"

2.《药性论》:"治卒中风失音不语。"

3.《本草拾遗》:"(治)久渴心烦。"

4.《纲目》:"治子冒风痉,解射罔毒。"

5.《本草汇言》:"利窍消痰,通经走络。主暴中风痰,猝然僵仆,人事昏塞,偏痹不仁,及伤寒大热,津液干枯,烦渴昏闷,或产后阴虚发热,口噤失音,并小儿惊风天吊,四肢搐搦。"

6.《本草备要》:"消风降火,润燥行痰,养血益阴,利窍明目。治中风口噤,痰迷大热,风痉癫狂,烦闷消渴,血虚自汗。"

7.《得配本草》:"治狂闷,利九窍,疗破伤中风,止因触胎动,养血明目。"

8.《本草求真》:"凡胎产血晕,痰在经络四肢、皮里膜外者,服之立能见效。"

9.《本草再新》:"清心火,降肝火,化痰止渴,解热除烦,治牙痛,明眼目。"

10.《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中风痰壅,肺热喘咳,热病烦躁。"

中药竹沥的作用(药理作用)

鲜竹沥灌胃能明显延长氨水刺激小鼠的半数有效致咳喷雾时间,并对小鼠有明显的祛痰作用。

植物

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Lodd.ex.Lindl.)Munro var.henonis(Mitf.)Stapf et Rendle见“竹叶”条。

中药竹沥的制法

取新鲜嫩淡竹茎,截成0.5m的段,劈开,洗净,装入坛内,装满塞紧后坛口向下,架起,坛的底面及周围用锯末和劈柴围严,用火燃烧坛口下面置一罐,竹片受热后即有汁滴注罐内,至竹中汁液流尽为止。或截段、去节、劈开,架起两端,中间用火烤之,收集两头滴出之汁。放凉装瓶,置阴凉处。《纲目》:“以竹截长五六寸,以瓶盛,倒悬,下用一器盛之,周围以炭火逼之,其油沥于器下也。”《本草汇纂》:“将竹截作二尺长,劈开,以砖两片对立,加竹于上,以火炙去其沥,以盘盛起取之备用。”

中药竹沥的药材

竹沥Succus Bambusae本品为青黄色或黄棕色的透明液体。具竹香气,味微甜。

以色透明、无沉淀者为佳。

中药竹沥的化学成分

淡竹等鲜竹沥水溶性部分含天冬氨酸,蛋氨酸,丝氨酸,脯氨酸等13种氨基酸。早竹等竹沥中尚含胱氨酸(cyst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组氨酸,精氨酸。鲜竹沥还含葡萄糖(glucose),果糖,蔗糖等。鲜竹沥醚提取液含愈创木酚(guaiacol),甲酚(cresol),苯酚,甲酸,乙酸,苯甲酸(benzoic acid),水杨酸(salicylic acid)等。不同产地的竹沥均含微量元素铜、铁、锌、锰、硒、钴、锗、镍等。

中药竹沥的性味归经

味甘、苦,性寒。归心、肺、肝、胃经。质滑,可升可降。

1.《别录》:“大寒。”

2.《本草汇言》:“味甘,气寒,无毒。可升可降,通手足阴阳、十二经并奇经别络。”

3.《药品化义》:“属阳中有阴,体滑,气和。味甘、淡,性凉。能降。入肺、胃二经。”

4.《本草从新》:“甘、苦,寒,滑。”

5.《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经。”

中药竹沥的用法用量

内服:冲服,30-60g;或入丸剂,或熬膏。外用:适量,调敷或点眼。

中药竹沥的使用注意

湿痰寒饮及脾虚便溏者禁服。

1.《本草经疏》:“寒痰湿痰及饮食生痰不宜用。”

2.《本草备要》:“寒胃滑肠,有寒湿者勿服。”

应用配伍

清热涤痰本品性寒滑利,祛痰力强,为“痰家之圣药”,故常用治肺热痰壅,咳逆胸闷,痰稠难咯等证,可单用,或与橘红、半夏、黄芩等配伍,以增清热化痰之功,如《医学启蒙汇编》竹沥导痰丸。现代用治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之因于痰热蕴肺,而见发热咳嗽,胸闷气急,痰多黄稠者,多与麻黄、杏仁、石膏、射干等配伍,以宣肺化痰,清热止咳。镇惊开窍本品质滑性寒,可升可降,善利窍

豁痰,清热镇惊,故常用于痰热蒙敝清窍诸证。凡中风痰迷,心神恍惚,昏不识人,不能言语者,可与生姜汁、生葛汁等配伍,如《千金方》竹沥汤。若小儿痰热惊风,四肢抽搐者,可与生姜汁、牛黄、胆星等合用,如《全幼心鉴》治小儿惊风天吊方。凡实热老痰结聚,狂惊癫痫者,可与青礞石、大黄、黄芩、半夏等同用,以清热涤痰,如《医方集解》竹沥达痰丸。现代治疗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症见高热神昏,惊厥抽搐者,每用鲜竹沥频服,亦可与水牛角、牛黄、石菖蒲、远志等并用,以凉血熄风,化痰开窍。

1.《丹溪心法》:“竹沥滑痰,非助以姜汁不能行经络。”

2.《纲目》:“姜汁为之使。”

3.《得宜本草》:“得姜汁治中风口噤;得葛根汁治小儿伤寒。”

4.《得配本草》:“和姜汁,治中风热郁之痰;合地黄,治时症阴虚之热。”

附方

1.治痰涎上逆,喘不得卧,气急咳嗽。生半夏(漂净)2.5kg,白芥子830g。上为细末。用竹沥937g拌和,加糊成曲。每次9g,包煎,服汤。(《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上海方》竹沥曲)

2.治小儿大人咳逆短气,胸中吸吸,咳出涕唾,嗽出臭脓涕粘。淡竹沥一合服之,日三五服,大人一升。(《兵部手集方》)

3.治中风口噤不知人。淡竹沥一升服。(《千金方》)

4.治风痱四肢不收,心神恍惚,不知人,不能言。竹沥二升,生葛汁一升,生姜汁三合。上相和温暖,分三服,平旦、日晡、夜各一服。(《千金方》竹沥汤)

5.治中风偏枯不遂,言语謇涩,膈上热,心神恍惚,昏昏如醉。竹沥三合,羚羊角屑半两,石膏二两,茯神一两,麦门冬三分,独活三分。上锉细。水煎去滓,加竹沥,分为四服,不拘时候温服。(《圣惠方》竹沥饮子)

6.治风着人面,引口偏,着牙车急舌不得转。竹沥一升,独活三两,生地黄汁一升。三物合煮,取一升,顿服之。(《医心方》引《僧深方》)

7.治伤寒失音不语。竹沥、梨汁、荆沥各二合,陈酱汁半合。上搅令匀,以绵滤过,分温四服,空心、日晚各一服。(《圣济总录》二沥汤)

8.治妊娠中风痉,口噤烦闷。竹沥五合,人乳二合,陈酱油半两。上药相和,分二次温服,拗开口灌之。(《圣惠方》竹沥饮子)

文献综录

1.《本草衍义》:“竹沥行痰,通达上下百骸毛窍诸处,如痰在巅顶可降,痰在胸膈可开,痰在四肢可散,痰在脏腑经络可利,痰在皮里膜外可行。又如癫痫狂乱,风热发痉者可定;痰厥失音,人事昏迷者可省,为痰家之圣剂也。”

2.《本草衍义补遗》:“竹沥,《本草》大寒,泛观其意,以与石膏、芩、连等同类,而诸方治产后胎前诸病及金疮口噤与血虚自汗,消渴尿多,皆阴虚之病,无不用。《内经》曰:阴虚发热。大寒而能补,正与病对,薯蓣寒而能补,世或用之,惟竹沥因大寒置疑。竹沥味甘性缓,能除阴虚之有大热者,大寒者言其功也,非以气言,幸相与可否,若日不然,人吃笋自幼至老者,可无一人因笋寒而有病,沥即笋之液也,况假于火而成者,何寒如此之甚。”

3.《丹溪心法》:“痰在膈间,使人癫狂,或健忘,或风痰,皆用竹沥,亦能养血。”“治痰气实而能食用荆沥,气虚少食用竹沥,此二味开经络、行血气故也。”

4.《纲目》:“竹沥性寒而滑,大抵因风火燥热而有痰者宜之,若寒湿胃虚肠滑之人服之,则反伤肠胃。丹溪朱氏谓大寒言其功,不言其气,殊悖于理,谓大寒为气,何害于功?”

5.《本草选》:“竹沥乃阴虚有大热者仙品,中年痰火,舍此必不能成功。”

6.《本草经疏》:“竹沥,竹之津液也。《经》云大寒,亦言其本性耳。得火之后,寒气应减,性滑流利,走窍逐痰,故为中风家要药。凡中风之证,莫不由于阴虚火旺,煎熬津液,结而为痰,壅塞气道,不得升降,热极生风,以致猝然僵仆,或偏不仁。此药能遍走经络,搜剔一切痰结,兼之甘寒,能益阴而除热,痰热既祛,则气道通利,经脉流转,外证自除矣。其主胸中大热止烦闷者,取其甘寒清热益阴之功耳。观古人以竹沥治中风,则知中风未有不因阴虚痰热所致,不然,如果外来风邪,安得复用此甘寒滑利之药治之哉。”

7.《冯氏锦囊》:“(竹沥)却阴虚发热,中风噤牙,小儿天吊惊痫,妇人胎产闷晕,胎前不损子,产后不碍虚,止惊悸,却痰痫,痰在经络四肢,屈曲而搜剔;痰在皮里膜外,直达以宣通。但世以为大寒,殊不知系火煅出,又佐姜汁,有所寒乎?况沥之出于竹,犹人身之血也,极能补阴,长于清火,性滑流利,走窍逐痰,故为中风之要药。”

8.《本经逢原》:“竹叶兼行肌表,故能疗疮杀虫。竹茹专清胃腑,故能止呕除烦。竹沥善透经络,能治筋脉拘挛。痰在皮里膜外,筋络四肢,非竹沥不能化之。纯阴之性,虽假火逼,然须姜汁鼓动其势,方得应手取效。《千金》治风痱身无痛,四肢不收,志乱不甚,有竹沥饮子。详《本经》疗筋急,专取竹沥之润以濡之也,《千金》治四肢不收,则兼附、桂、羚羊之雄以振之也,一以舒急,一以收缓,妙用不可思议。或言竹沥性寒,仅可使之热痰,不知入于桂、附剂中,未尝不开发湿痰寒饮也。惟胃虚肠滑及气阻便闭者,误投每致呃逆不食、脱泻不止而毙。阴柔之性,不发则已,发则必暴,卒难挽回也。”

9.《医林纂要》:“竹有节而中通上乔,故沥上行无所不达,能驱风散火,去湿行痰,透筋节而发之,正迅雷之发,则阴翳郁热暴风,皆止而爽然矣。是以治中风、中痰、风痉、癫痫、消渴诸急病,而利窍、明目、止汗、清热、除烦,皆宣达肝胆之阳气故也。宜和姜汁以助肝阳。今人视为险药霸道,失之矣。”


    竹实:竹开花后结实如麦,皮青色,内含竹米,味甜。《广志》记载:“实可服食”。《本草纲目》:“竹实通神明,轻身益气”。《本草纲目拾遗》:“下积如神”(注:治消化不良)。近代研究证明,竹实的营养成分与水稻、麦、玉米相似,除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之外,还含有18种氨基酸,是一种可开发的药膳资源。

    竹菌:系指生于竹林中的菌类,如竹荪 是生于竹林地上的一种真菌。有关它的药膳作用在《食疗本草》、《本草拾遗》、《本草纲目》等医著中均有记载。竹荪作食用菌已有悠久的历史,过去只能从野外采集,数量极有限,通常只作帝王贡品,现已进行人工栽培,其产量和质量均有显著的提高。


    竹根:入药,有清热除烦之功效。《本草纲目》:“淡竹根煮汁服,除烦热、解丹石发热渴。苦竹根主治心肺五脏热毒气。甘竹根,安胎,止产后烦热”。


    竹笋:是竹的幼芽,不仅组织细嫩,清脆爽口、滋味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它作为药膳资源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本草纲目》、《本草经》、《食疗本草》、《食经》、《齐民要术》、《唐本草》等古典名著均有记载。如《本草纲目》:笋味甘、无毒、主消渴、利水益气、可久食。竹笋,不仅有很好的保健价值,而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把竹笋作为药物。据唐代名医孙思邈《千金要方》记载:竹笋味甘、微寒、无毒、生消渴、利水道、益气力、可久食。竹笋还具有清肺、化热、消疾、爽胃、助消化、除积食、防便秘的功效。对于浮肿、腹水、急性肾炎、哮喘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一定的疗效。民间相传,常吃笋烧肉可以滋阴益气,常吃麻油附笋可以消食化痰,用淡竹笋烧汤可以消痰除热也可以治疗头风病等,但对患有胃病的人还是少食为好。
    竹笋中富含大量富有活性的粗纤维素,常吃竹笋不仅能促进肠壁的蠕动,增进消化腺的分泌、去积食防便秘,促排泄,而且把胃肠中有毒的物质吸附带走,减少有毒物质的积留和吸收,防止胃肠中形症和胃肠癌症的发生,而且对肥胖症患者能起到减肥作用。
    最近日本科学家发现竹笋中含有酪氨酸和维律素E以及Se、Ge等具有防癌、抗癌、抗衰老功能的微量元素。


    竹青:是去火清凉的中药材。


    竹叶心:可治腹泻。抽取竹叶心食用其白嫩部分,可治疗轻度腹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7-2-23 06: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7-2-23 08: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3 08: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 请教一个问题 怎么没有竹笙呢  这种东西是竹子的哪个部位呢

点评

竹笙与竹子无直接关系,是可食用真菌的一类。 因在竹林长的比较多,故名竹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3 13: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7-2-23 08: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天守着宝贝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7-2-23 09: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姜医生 发表于 2017-2-23 08:29
谢谢楼主 请教一个问题 怎么没有竹笙呢  这种东西是竹子的哪个部位呢

竹笋菌,又名“竹笙”、“竹菌”、“竹松”、“竹萼”、“竹笋菌“等,是中国名贵山珍,形态怡丽,清香袭人,在中国贵州、云南、四川,重庆,湖北,福建、江苏、浙江、台湾、湖南、河南、河北都有分布,以中国西南各省出产的最为名贵。除中国以外,在日本、印度、菲律宾等十多个国家也有发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7-2-23 09: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姜医生 发表于 2017-2-23 08:29
谢谢楼主 请教一个问题 怎么没有竹笙呢  这种东西是竹子的哪个部位呢

竹荪的药用价值也很高,有类似人参的功效,故名“竹参”,自古入药,最早见于唐初盂诜的《食疗本萆》。其后的历代医书、药典、本草等古籍中,多有记述。《中国药典》记载,竹荪具有补肾壮阳、益胃清肠、抗老防衰、消炎止痛、减肥等多种功能。竹荪属生理碱性食品,能调节人体血酸及脂肪酸,对血管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等中老年人常见病有显著疗效。竹荪富含胶质纤维,能刮油,而减少腹壁脂肪的积累,起到减肥作用。同时,有通肠防便秘之功,对细菌性肠道炎、老年人结肠病有特殊功效。并含有竹荪多糖,有防癌治癌之效。 竹荪乃食、药兼用的理想天然保健食品,风味之鲜美,冠于诸菌。竹荪入馔,可以烹饪出各种名菜,宜荤宜素,烧、炒、焖、烩、蒸、扒、涮,乃至做汤,无不咸宜。清代薛宝辰在《素食说略》中载:“竹荪,滚水焯过,酌加盐、料酒,以高汤煨之,清脆腴美,得未曾有”。烹制前,鲜竹荪用冷水洗净剪根,放开水中焯过速捞出晾凉;干竹荪因其菌根较洁净,只用冷水洗净沙土,温水浸泡回软即成。浸泡汁水沉淀后,亦可用来烹菜,滋味佳美。如闽莱的“竹荪响螺汤”,川菜的“竹荪烩鸭片”,粤菜的“竹荪扒凤燕”,桂菜的“玻璃鸡片竹荪”,皆别有风味。俗话说:“戏子的腔,厨师的汤”,而汤菜中的清汤,是最见功夫的。被誉为“汤中之魁”的川菜清汤“推纱望月”,是一道有名的功夫菜,其做法就是将竹荪的网状菌裙取下,改刀成长方形的窗帘形状,鸽蛋用圆形模具蒸成月亮形状,待清汤烧好调味后,盛入碗内,就如清泉中倒映着窗前的明月,使竹荪、鸽蛋显得雍容典雅。其汤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风味之美,蜚声中外。 竹荪自身有一种天然防腐能力。喝不完的竹荪汤,可以放心地存放几天,即使盛夏酷暑也不会馊。菜肴中加几片竹荪,不但味鲜,而且可以久放不变坏, 竹荪于属真菌门、担子菌纲、鬼笔目、鬼笔科(Phallaceae)、竹荪属隐花真菌类植物。每年夏秋两季,竹林中云雾多,湿度大,为其生长繁殖的最好时期。菌体刚从竹根上破土而出时,状若鸡卵,外表有麻斑。待长成伞状,即已成熟。此时苞破裂,伸出笔状菌托。菌盖呈钟形,有明显妒网格,上有绿色,具粘液状微臭的泡体(俗称菌帽);菌柄圆柱形或近纺锤形,白色,壁海绵质,中空;菌盖下部至菌柄上部有球网状白色菌幕,下垂如裙;菌托鞘状蛋形,白色至粉红色,由于菌体美观,被称为“真菌之花”。竹荪生长十分迅速,其速之快,简直令人吃惊。竹荪的生长为什么这样快呢?竹荪成熟以前,菌柄就像一盘被压缩的弹簧,折叠在菌盖里,当菌盖破裂后,菌柄就会迅速地“弹”开。所以山里人说竹荪是“一夜长成”的。可惜竹荪寿命很短,大多在早晨8—10点钟开始伸长开裙,昙花一现就萎缩了。真是“万紫千红满天下,难得林中一枝花”。2~3天内即须采收,否则就会腐烂消失。采回后,须切除盖头,除掉微臭,晾晒或烘干,用竹丝牵连成串,悬室内干燥处,避免受潮。干品洁白亮净,有浓厚的香甜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7-2-23 09: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谢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7-2-23 09: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大神就是大神,古文都能找这么多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3 11: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毒手药王 发表于 2017-2-23 09:20
竹荪的药用价值也很高,有类似人参的功效,故名“竹参”,自古入药,最早见于唐初盂诜的《食疗本萆》。其 ...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2017-2-23 12: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啦,谢谢提供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7-2-23 1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姜医生 发表于 2017-2-23 08:29
谢谢楼主 请教一个问题 怎么没有竹笙呢  这种东西是竹子的哪个部位呢

竹笙与竹子无直接关系,是可食用真菌的一类。
因在竹林长的比较多,故名竹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3 13: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window 发表于 2017-2-23 13:01
竹笙与竹子无直接关系,是可食用真菌的一类。
因在竹林长的比较多,故名竹笙

恩恩受教了 谢谢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7 08: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京ICP证150354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4-11-11 11:47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