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286|回复: 2
收起左侧

[生产运营] 中药制药生产技术进展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2-7-26 16: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boheli1204 于 2012-7-26 16:51 编辑

固体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制药生产的进展
1  固体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膜分离技术是以选择性的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当膜两侧存在一定的电位差、浓度差或者压力差时,原料一侧的组分就会选择性的透过膜,从而达到分离、提纯、浓缩的目的。在工业上,分离膜按分离功能可分为微滤(≥0.1μm)、超滤(10~100nm)、纳滤(1~10nm)、反渗透(≤1nm)等,其在中药提取与分离生产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2  中药浓缩
  目前,在中药浓缩领域主要采用三效或双效真空浓缩器者,但由于加热温度较高,有效成分容易被分解,造成收率大大降低。三效或双效真空浓缩方法过滤不彻底、澄明度低、固形物易粘附于加热管壁,不但造成结垢传热速度减慢、浪费能源,而且会使垢层炭化,造成滤液污染,较难适应现代制药技术的发展和对药品质量的保证。因此,相关研究人员应用膜分离技术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并且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王晴等采用壳聚糖絮凝作为前处理方法与膜技术联用,对痛安水提液进行精制。以青藤碱保留率以及膜污染度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考察絮凝条件对膜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壳聚糖絮凝的药液,青藤碱保留率最高,药液膜通量最大,且对后续的膜过程污染度最小。


中药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分析方法的进展

1   中药多糖的提取
1.1  传统提取方法
  中药多糖常规的提取方法多采用热水、酸、碱、乙醇等溶剂进行浸提,如水提醇沉法、酸碱提取法、索氏提取法等作为经典的传统提取工艺,在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过程中应用广泛。

2  中药多糖的分离
2.1  除蛋白质
2.1.1  Sevag法
  利用蛋白质在三氯乙烷等有机溶剂中变性的特点,将提取液与Sevag试剂(氯仿:戊醇或正丁醇以4:1或5:1比例混合)按一定比例混合,通过离心除去介于提取液与Sevag试剂交界处的变性蛋白质。夏泉等利用Sevag法除去黄芪粗多糖中的蛋白质成分,经6次处理后,黄芪粗多糖冻干粉中的蛋白质含量下降70.8%,而多糖的含量仅下降4.44%。

3.1.3  金属络合物法
  作为沉淀剂沉淀法中的一种,其基本原理是溶度积规律,根据多糖能与铜、钡、钙、铅离子形成难溶性的络合物沉淀,从溶液中沉淀析出的方法。得到的络合物沉淀用5%无机酸乙醇溶液或硫化氢分解。
3.1.4  盐析法
  根据不同多糖在不同盐浓度中溶解度不同,在中药水提溶液加无机盐(常用的盐析剂有硫酸铵、氯化钠、氯化钾等,以硫酸铵最佳)至一定浓度或达到饱和时,可使有些物质溶解度降低,甚至沉淀析出,达到与水溶性杂质分离的目的。

  亲和层析(AE)是根据生物大分子与某些对应的专一分子特异性的、可逆性的亲和结合作用而建立的一种层析技术。
  江咏等通过静态吸附的方法对巴戟天粗多糖在Con A Sephorose 4B亲和填料上的吸附和脱附情况进行研究,确定其最佳吸附条件为:pH7.5,NaCl浓度0.1 mol/L;最佳脱附条件为:pH6.5,α-D-甲基葡萄糖苷浓度0.02 mol/L。在此条件下,巴戟天粗多糖被分离为MOP-A1和MOP-A2两个组分,占进样总糖量的44.8%。


中药分离中的絮凝剂及其应用进展
1  絮凝原理
  中药提取液中某些组分主要以胶体的形式存在,在分散剂中做布朗运动。胶体粒子表面多带同种Zeta电荷(粒子切面与溶液之间的电势差),使胶体粒子之间产生静电排斥。并且能够和周围环境中的水分子产生水化作用,在胶体粒子表面形成水化壳,借以阻碍不同胶粒之间的聚集。通过这种方式体系的稳定性得以维持。絮凝过程就是通过物理、化学途径破坏体系的稳定性,使提取液中的杂质粒子沉降分离。
  絮凝剂的加入主要起到在不同胶粒之间吸附架桥以及在胶粒表面产生电中和的作用。当发生凝结作用时,胶体粒子失去稳定作用或发生电性中和,不稳定的胶体粒子再互相碰撞而形成较大的颗粒。当加入絮凝剂时,它会离子化,并与粒子表面发生静电相互作用。为克服粒子彼此间的排斥力,加入絮凝剂后,通过搅拌及粒子自身布朗运动可使得粒子间产生碰撞,当粒子逐渐接近时,氢键及范德华力促使粒子结成更大的颗粒。碰撞一旦开始,粒子便经由不同的物理化学作用而开始凝集,较大颗粒粒子从水中分离而沉降。

  卞益民等人采用4型ZTC1+1澄清剂制备八珍口服液,从有效成分、工艺技术和稳定性等方面与水提醇沉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ZTC1+1澄清剂在能保留中草药中的芍药苷、氨基酸、多糖、总固体等有效成分优于水醇法,疗效也优于水醇法。

2.5 
明胶
  明胶是一种来源丰富的天然生物材料,是动物的结缔组织和真皮中的胶原、骨中的骨胶原等适度降解和变性后的产物,具有水溶性和凝冻性,主要成分包括蛋白质以及不完全蛋白质,可食用,具有一定的絮凝作用,在中药领域一般与丹宁或甲壳素联用。
  明胶还可与丹宁反应生成络合物,该络合物可与中药提取液中的悬浮微粒共沉,并且酸性条件下带正电荷的明胶可与水提液中带负电荷的树胶、纤维素等杂质相互作用形成颗粒沉淀而去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2-7-26 17: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厉害,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2-7-27 06: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工业好技术,在中药制药生产目前产业化应用的不知道多不多啊?大家给爆爆料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4-8 05:04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