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发展
最早的近红外光谱仪器是一台摄谱仪,所得的谱图只能作出某些化合物可以在近红外区吸收的判断,很难用于定量或定性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近红外光谱不受重视,因为在这一区域内谱带重叠严重,低吸收系数、噪音要求苛刻。
因此,在50年代以前,人们对紫外、可见及中红外光谱仪已做了大量的工作,而对近红外光谱只是偶然作为紫外可见光谱仪的一个延伸,并没有过分重加这一波段的应用。
最早的透射式近红外光谱仪器是Kay等人在1950年制作的。
已知Karl Norris是在50年代后期最先将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农副产品分析的。
当时近红外光谱仪的特点:较高信噪比、定量计算、计算机落后
美国依利诺州农业部门开始招标测定大豆中蛋白、油及水分的仪器。
Dickey-John公司生产了第一台商用近红外光谱仪,其中有1个卤钨光源,6个高精度的千涉型滤光片及1个硫化铅检测器。特点:①测量样品必须预先干燥(水分含量小于15%)②样品需粉碎(粒径小于1mm) ③石英窗的样品池。
在此之后,Neotec公司设计了一台带有旋转滤光片的仪器用于谷物分析。
上述二种仪器都采用模拟线路,使用均不甚方便。
70年代中期,Technicon 公司与Diekey-John 公司合作生产了一台近红外光谱分析仪(Analyzer2.5 ),其中增加了防尘和仪器内部的温度控制设备,因而使仪器的稳定性,尤其是波长的稳定性得以提高,同时采用积分球测量参考物质及样品的积分信号。
在1985年以前,许多专用的近红外光谱仪一直使用滤光片作为分光器件,光栅扫描或傅立叶变换的仪器则主要用于研究,如通过光谱扫描确定使用的波长位置,再选定滤光片。也有人选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缩写为LED)这种窄带光源,但LED产生的光强在不同波长处不是线性的,会对后续的校正带来一定的困难。
到1984年,已有4~5家制造厂商在欧洲和美国生产各种形式的仪器,大部分用于近红外漫反射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