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精益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以及最短产品交付期。我们需要始终秉持其“敢于并彻底改变过去习惯的做法,并保证改进活动的持续性,才能改变低效率现状”的理念。
本人从事质量检验工作数十年,接触“精益管理”获益匪浅。接下来就本工作岗位围绕“精益管理”工作改进案例和大家一同分享。 1. 实验室早期采购的液相色谱仪采用手动进样方式(该方式是每进一个样品都需要人工抽样、进样)。在检测样品量不多的情况下,该方式的弊端还没有显现出来。后来公司产品数量增多,检测工作负荷就显现出来了。而且有的样品集中送来,需要有人专门加班进样处理,人力资源的浪费显而易见。后来公司把液相色谱仪升级为自动进样方式(提高仪器自动化),极大的减少了人工耗时,把节省出来的时间用于其它检测工作开展,减少了人员工时的浪费,提升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2. 车间在生产过程需要对一种溶剂的“碱度”进行监控。碱度检测操作方法是:取一定量待测样品至三角瓶中,滴加两滴指示剂,如果溶液颜色为黄色,该溶剂可进入下一道工序;如果溶液颜色为蓝色,需要再次加工处理至黄色。该检测项目一般在2min内即可完成。车间人员每次都要送样(耗时15min左右)至实验室检测。后来对这一检测工作流程分析、优化如下:由于该项检测工作极其简单,检测用时少但样品送检耗时长,为改善这一现象,车间现场配备三角瓶和指示剂,由车间员工进行操作(对其进行操作培训)。这其中就避免了13min时间的浪费。
3. 车间在发酵生产过程需要对“磷”这一指标进行监控,每隔2小时送检一次,多年来一直如此。后技术人员对这一流程分析:基于多年的生产经验、发酵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生产工艺控制水平考虑,可减少送检频次(送检量减少至原来的五分之一),变相的减少了人员编制的增加。
精益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人人、时时、处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企业从上至下养成良好的精益管理的习惯,企业的竞争力会“更上一层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