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最近波音公司宣布暂停生产737MAX,停车持续时间无法估计,多项关键步骤的审查被指仍然存在问题,监管机构、客户以及乘客似乎都对737MAX失去了信心。所有数据都显示波音公司在飞机技术设计和公司管理上都存在问题。 作为非专业人士,我很好奇是制造生产存在错误?是过程管控没有说服力?还是说波音公司技术数据存在错误?我们可以认为事情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处理的结果没有说服力。 最近在拟写年度报告时,发现全年数据评估并不理想,一直在犹豫是否要启动风险评估,当然也只是想想,所有的数据并不存在矛盾之处,在报告中添上巨大的污点,会成为众矢之的。 国内众多企业均以生产、设备为重,这当然无可厚非,企业就是为了最大限度攫取利润,质量管理则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并超越客户期望,这两点本质上并不矛盾,只是去除了最大限度,只追求利润,质量管理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妖魔化的体系模板,肆虐整个行业,数据管理、统计管理、审计追踪、风险评估诸如一系列术语时刻告诫我们,一击致命,数据和记录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要完整,要一致,要准确。可是工作一小时,记录大半天这样的状态屡见不鲜,是工艺设计不合理,还是记录设计不合理,是生产部门不将就,还是质量部门不作为,还是两个部门沆瀣一气,合力书写大好河山? 有了稳定的工艺,适宜的生产监控系统,设备的性能恰到好处,产品的审核管理有条不紊,变更控制及时有效,预防措施一步到位,整个过程运转井然有序并持续改进,没错是持续改进,算了,我们还是来聊一聊可靠程度吧,人员有没有问题,物料有没有问题,分析有没有问题,包装存储有没有问题,都没有问题那就发货吧,就这样生产下一批。 没有变更,没有偏差,质量回顾,数据报告,评估总结一气呵成,打包归档,四年后销毁。 客户审计设备维护存在缺陷,官方审计体系管控存在缺陷,公司自检记录设计存在缺陷,整改之后陈述、数据、图表简单清晰,无不体现辛勤劳作的成果,如何合理规避风险或许才是最大的才能,这是多么现实的操作行为,真实得让我自己怀疑。 我曾提议组织到大企业参观学习,领导们学成归来与我们分享心得,一句切合实际表示我们按部就班,动员大会高潮迭起,当一切都恢复平静,你我还是原来的模样。 或许理解得越多,换位思考得越多,我们的桎梏也就越多,如何做到全电子模式,如何做到全面风险评估,如何做到真正的一致性,依旧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难题。 每一个环节都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某一个局部可以被真正独立,或许是不是主导作用又有什么意义,创造出价值就足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