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前委员关于药典委过去的一些议论 中药人周老头儿于壬寅年夏末 有朋友要求,不要单指着中药的问题谈,我们搞中药的在国家药典委中根本就没有地位,早就被边缘化了。 他向我透露了国家药典委中西药的一些情况,要我在这给大家说说。其实有些东西我也早有耳闻。我是犹豫了又犹豫,就这样拖了下来,因为说出来会得罪更多的人。但已到最后了,还是说了吧。 好在国家药典委员会某些委员的问题,已经是几十年拖下来了,大家都习惯了,或者说是内卷了,因此仔细掂量一下许多人都是被裹挟进来的,真正有责任的是各个时期的领导层。 也应该请各位在位的领导同志了解了解吧! 朋友的意见我也侧面调查过,包括向少数委员了解过,的确人类似的现象,然而这只是我和少数人的看法,说在这只当是基层提出的意见,我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希望有关方面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哦,不要忘了,国家药典委某位重要人物给我扣的那个“误导”帽子,到今天也没有给我摘掉,所以大家就听听而已吧。 老朋友告诉我的一些情况,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整个内容我大概记下来了。(红字部分就是网友说的内容。) ……整个国家药典委员会,也就像个专家俱乐部,平时开会聚一聚,能当上委员就是一个“荣誉”甚至还有其它更“不该有的东西”。对于院士和高级官员而已而言,连荣誉都算不上,因为他们是来撑门面的。 ……特别是化药方面,根本就没有多少硬任务。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国家西药方面的研究远远落后于西方,西药的质量控制中最主要的含量测定和常用剂型的标准内容,都是西方的药典已经收载了的,只需要从英语、德语、法语、日语的药典上翻译过来就行。 而且这种翻译工作大多在该药进口时已经完成了,只需要外语比较好的药典委专家过目一下,而且每年进入药典的新药并不是很多,新版药典的绝大部分都是抄上一版的, ……我真的不知道那么多搞西药的委员到药典委来干什么? 有些人只是例行开会的时候倒一到会场,至于那些工作忙的院士领导,甚至都没咋见过面。 ……人家是跟在西方人屁股后面吃现成饭的。不像我们中药不停的要增加薄层和含量测定等等等等。有的一种含量搞得不行,下一版还要换一种有效成分。 ……其实我们搞中药的比搞西药的专家要辛苦的多。 我说:是的绝大部分新药是别国人发明的,但总要搞一些剂型的改造吧。 ……不说剂型改造还好,当年就这个剂型的改造,成为当年国家药典委乃至药监局的一大耻辱! ……随便一个西药的片剂,把它改成颗粒冲剂剂或者胶囊,就成了“新药”,就可以卖高价。于是个各新药研制单位都开始搞“剂型改造”,特别是当时的某些药典委委员更是积极参与。 ……片剂改成颗粒剂和胶囊剂,美其名曰崩解度好,能促进吸收。可是但凡搞西药的人都知道,我们药典的每一个药片标准都必须进行崩解度的实验,确保它能在胃中完全崩解(肠溶片除外)。除非药典标准制定的有毛病,否则改剂型就毫无意义。 ……业内人都知道,这种剂型的改进就是当年的国家药典委乃至国家药监局自己打自己脸的丑剧。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专家”捞了不少的好处,特别是当年某些药典委委员,利用他们的权利和关系更是好处占尽。 这一点我也听说过,有的企业专门为请那些药典委员在最高级的宾馆订总统套房,来回火车都乘坐单人间软卧——也就是说企业把一个软卧房间的四张票都买下来,只有专家一个人上去——安静,没有人打扰……。在当年火车票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这种做法简直令人恶心。真的不知道某些人在火车上怎么能心安理得地睡得着? ……你是国家药典委委员的时候,企业老板在当面把你捧得高高的。等你下来以后就会慢慢的被冷落。甚至马上就能对你变脸了,因为他攀上别的高枝了。 ……人家看上的不是你的学识,而是你的那块牌牌。我希望各位后来的委员要了解这一点,不要自我感觉太好了。 也许一些年轻人并不知道,说一下结局。这一场本世纪初的药品改剂型丑剧,最终的结果是药监局的领导人郑某某送命,曹某某等几个下大狱而告终。其实拿昧心钱的何止他们几个人,只是因为人太多涉及面太广,不少人就这么混过去了。新剂型药也不了了之了。 这些早己是18大以前的事儿了,过去就过去吧。 倒霉的只是某些企业,钱给人家弄去了,但又要不回来。某些“专家”的祖宗八辈都被别人骂了透了。 历史是一面镜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