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405|回复: 0
收起左侧

[营养] 中国葡萄酒的起源——新石器时代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3-1-4 20: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国葡萄酒的起源——新石器时代


中国人一直以来都有酿制葡萄酒,且历代皆有不同制法,有沿用自西域传过来的方式,亦有自己演变出另一些奇异的配方,以及独特的发酵过程。到了清代,古方葡萄酒依然十分盛行,直至清未民初,才开始出现欧陆样板的西式葡萄酒。



中国自古对葡萄酒已有很高评价,明代医药家李时珍便曾经说过:“葡萄驻颜色、耐寒。所谓驻颜色,就是可以使容颜丰润,保持美貌,可见当时已懂得葡萄酒乃是健康饮品。”
葡萄酒原产于中亚细亚,考古学家在里海与黑海之间,以及美索毕达米亚平原一带,曾发现八千年前的古葡萄园遗迹,而考古证据亦显示出早于公元前三千年,埃及人己懂得酿制葡萄酒。欧洲最早有葡萄酒的地方是希腊,大英博物馆现藏有一个古希腊彩绘油壶,已被鉴定为公元前四百八十年之遗物。







古代酿酒



人类酿酒的起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对世界酿酒技术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酒作为一种独特的物质,其产生和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巢栖穴居,主要以野果裹腹。野果中含有能够发酵的糖类,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可以产生一种具有香甜味的液体,这就是最早出现的天然果酒。“猿猴造酒”的古代传说正是建立在这种天然果酒的基础之上。江苏淮阴洪泽湖畔下草湾曾经发现了醉猿化石,证明天然果酒是在“人员相揖别”之前就已产生。“猿猴造酒”听来近乎荒唐,其实倒很有科学逍理,它们不仅嗜酒,而且还会“造酒”。《清稗类钞•粤西偶记》中记载:“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紫桃轩杂缀•蓬栊夜话》中也曾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当然,这里的“酝酿”是指自然变化养成,猿猴居深山老林中,完全有可能遇到成熟后坠落发酵而带有酒味的果子,从而使猿猴采“花果”,“酝酿成酒”。不过,猿猴造的这种酒,与人类酿的酒是有质的区别的,充其量也只能是带有酒味的野果。



人类社会进入旧石器时代的后期,虽说当时人类基本上还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但已能打制许多获取自然物的石头工具,在此时,人类就具有野果自然发酵酿酒的知识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畜牧业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当猎获到哺乳幼兽的母兽时,人们可能尝到兽乳,含糖的兽奶也可能受到自然界酵母菌等微生物作用发酵成酒。自然发酵而成的果酒和用乳酿制的酒,可以说是最原原始、最古老的酒了。



随着农业文明的出现,谷物酿酒取代了天然果酒。这标志着酒已经开始作为一种人类创造的物质出现在社会生活中,人类已经有了自觉的饮酒需求。农业的发展,生产出来的谷物由于保管等原因而发霉发芽成酒的事必定会多起来。人们尝到了谷物变成的酒后,模仿着干起来,谷物酿酒就问世了。从考古发掘的许多酿酒和饮酒器具中可以推知,大约在5000年前的龙山文化的早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了谷物酿酒的划时代创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2-15 06:15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