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化学发光分类 从反应原理上,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主要分为直接化学发光和酶促反应化学发光。
1) 直接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剂在发光免疫分析过程中不需酶的催化作用,直接参与发光反应,它们在化学结构上有产生发光的特有基团,可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直接化学发光速度快、试剂稳定性好,但灵敏度略低于酶促发光。代表性的发光剂有:吖啶酯、三联吡啶钌。 吖啶酯:在碱性条件下被H2O2氧化时,发出波长为470nm的光,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其激发态产物N-甲基吖啶酮是该发光反应体系的发光体。这类化合物的发光为闪光型,加入发光启动试剂后0.4s 左右发射光强度达到最大,半衰期为0.9s左右。 三联吡啶钌:三联吡啶钌[RU(bpy)3]2+是电化学发光剂,它和电子供体三丙胺(TPA)在阳电极表面可同时失去一个电子而发生氧化反应。
2) 酶促反应化学发光: 利用标记酶的催化作用,使发光剂(底物)发光,这一类需酶催化后发光的发光剂称为酶促反应发光剂。酶促化学发光灵敏度高,但速度慢,酶活性容易受外界影响,其代表性的发光物质有鲁米诺及其衍生物、AMPPD。 鲁米诺及其衍生物(HRP):激活酶为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鲁米诺体系的发光基本上为闪光型且信号弱。但在使用增强剂的情况下,发光的持续时间可延到30-60min,发光强度至少增加100倍以上。 AMPPD (AP):激活酶为碱性磷酸酶(AP),在碱性环境下,AMPPD的非酶解性的水解程度低,即本底低,热稳定性好;在pH=7.0的水中,30℃时的分解半衰期为142h;发光为辉光型,波长为470nm,在15min时强度达到高峰,15-60min内光信号强度维持一致,变化很小,即使在12h后仍能测定得出正确结果;加入增强剂如聚氯苄乙烯苄基二甲基铵(BDMQ)或BSA等,能明显增强AP酶解AMPPD的发光强度,增强因素达100-100000倍。
下一节分享化学发光常用术语哦,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