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姓 名:谢培山 所在的机构:广州市药品检验所 主要研究方向:中药及天然药物检验
质量分析方法研究及质量标准制订 个人专长:平面色谱图象分析 社会关系、社会职务: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
药品审评组专家
中国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委员
担任《分析测试学报》、《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副主委、《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顾问等工作
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
用色谱或光谱的整体特征鉴别中药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有部分学者利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薄层色谱、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试验研究,所以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有指纹图谱的雏形。对于中药而言,指纹图谱不同于传统的鉴别之处是在于它不是从一个 “点”(某一个指定的有效成分、活性成分、或者是与生物活性没有关联的指标成分)鉴 别中药的真伪,而是从某一个“面”来鉴别真伪(一个在特定条件下的完整色谱的整体特征),而且带有“量化”的概念。从深层意义讲,这一从“点”到“面”、从线性到非 线性、从精确到模糊的质量评价模式的转变首先是对天然带有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中药 质量评价观念的改变。转变观念方可在实践中有质的飞跃。在质量控制模式的这个“转 型期”,争论乃至反对都是很自然的,但实践才是最要紧的。2001年广州的《国际色谱指纹图谱评价中药质量研讨会》之后,反馈得到的意见看来各有关方面对中药指纹图谱分 析产生很大的兴趣、疑惑和关注,索要研讨会论文集者颇多,于是引发了著书的念头, 因此,邀集了几位当时可以联系到的专家,征询可否集体编著一本关于指纹图谱的专著, 一是集思广益,将大家已经实验研究的认识和初步实践经验奉献出来供广范围的交流和 探讨,二是抛砖引玉,希望借此引起更广泛的关注、更深人的思考和更切合中医药实际 的研究方法。著书的原则一是原创性;二是可操作性,摒弃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 肋”式文章;三是充分尊重各位专家的见解和写作风格,不拘泥于格式上的一致,不强 求统一,各抒己见,求同存异;四是图文并茂,图谱要自己实验室做出来的为主。动议 一出,获得各位的欣然同意,从动笔到截稿,前后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有的章节是数易 其稿。书稿完成后,根据后来研究的继续发展,以及本书作者以外的许多学者的更多的 研究,已经感到其中的不足,譬如复方中成药指纹图谱研究的内容很少,固然这涉及到 避免与产品的生产者直接利益冲突,不过,复方中成药指纹图谱难度较大,欠稳健的试 验我们认为还不宜匆忙地收载,以免误导读者。此外,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计算问题,由于是化学计量学遇到了指纹图谱这一新问题,肯定要不断地实践与完善,现在远不是尘 埃落定的时候,这些都只能留待下一版补充。而到此书和读者见面的时候,肯定会发现 更多的遗憾和不足。也可以说此书只是一个尝试,是摸着石头过河开头的几步,任何的 质疑和评论,都是本书所有作者所期待的。
感谢在编著过程中协助编著和参与试验的同仁,他们的名字均附在内封及相应的章节中。
编者
2004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