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36428|回复: 49
收起左侧

[石头968] 【GMP法规分析】哪些项目需要定期再验证或再确认?

  [复制链接]
药师
发表于 2015-5-14 16: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石头968 于 2015-5-14 16:10 编辑

本文为原创解析,转载请与蒲公英论坛客服联系,或直接与作者联系!邮箱:[url=mailto:86962369@qq.com]86962369@qq.com[/url]

    按照以前的习惯,药企所有的厂房、设施、设备、系统、工艺、方法、SOP,首次确认和验证结束后,在验证报告或者验证合格证书上,都会标明验证的有效期,而且标明下一次验证的时间,这就是所谓的周期性再验证或者再确认。
    以前如果哪一台设备不制定再验证周期,检查员就会给一个不大不小的缺陷。
    而现在呢,大家经常问我,什么什么再验证周期定多长多长时间?如何如何评估什么什么的再验证周期?
    以前,我的回答通常是:根据厂房、设施、设备、系统、工艺、方法、SOP……本身的“技术先进性、方法合理性、质量稳定性、运行可靠性、预维护有效性”进行风险评估,确定一个再验证周期先执行,然后根据实际运行状况、质量回顾情况、偏差变更事故情况、再验证情况,确定再验证周期的调整。
    而现在呢,我也学了一些新版GMP的要求,我想讨论一下到底哪些项目需要定期再验证或再确认?
2010GMP
    第一百四十二条:当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或厂房)、生产工艺、检验方法等发生变更时,应当进行确认或验证。必要时,还应当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第一百四十四条:确认和验证不是一次性的行为。首次确认或验证后,应当根据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情况进行再确认或再验证。关键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应当定期进行再验证,确保其能够达到预期结果。
附录1 无菌药品
    第四十七条: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首次验证,每班次应当连续进行3次合格试验。空气净化系统、设备、生产工艺及人员重大变更后,应当重复进行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通常应当按照生产工艺每班次半年进行1次,每次至少一批。
    第六十四条:应当定期对灭菌工艺的有效性进行再验证(每年至少一次)。设备重大变更后,须进行再验证。应当保存再验证记录。
附录2  原料药
    第二十二条:验证的方式:(一)原料药生产工艺的验证方法一般应为前验证。因原料药不经常生产、批数不多或生产工艺已有变更等原因,难以从原料药的重复性生产获得现成的数据时,可进行同步验证。 (二)如没有发生因原料、设备、系统、设施或生产工艺改变而对原料药质量有影响的重大变更时,可例外进行回顾性验证。
附录 确认与验证(征求意见稿)
    第二条:企业应当确定需要进行的确认或验证工作,以证明有关操作的关键要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确认和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认。确认与验证应当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第十九条:工艺验证应当证明一个生产工艺按照规定的工艺参数能够持续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产品。工艺验证应当包括首次验证、影响产品质量的重大变更后的验证、必要的再验证以及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持续工艺确认,以确保工艺始终处于验证状态。
    第二十一条:首次工艺验证应当涵盖该产品的所有规格及使用的生产线。企业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用简略的方式进行后续的工艺验证,如选取有代表性的产品规格或包装规格最差工艺条件进行验证,或适当减少验证批次。
    第二十五条:如未按照第二十四条要求进行预先的风险评估,企业应当至少进行连续三批成功的工艺验证。对产品生命周期中后续商业生产批次获得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持续的工艺确认。
    第二十七条:如企业从生产经验和历史数据中已获得充分的产品和工艺知识并有深刻理解,工艺变更后或持续工艺确认等验证方式,经风险评估后可进行适当的调整。
    第五十一条:对设施、设备和工艺,包括清洁方法应当进行定期评估,以确认它们持续保持验证状态。
    第五十二条:关键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应当定期进行再验证,确保其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第五十三条:应当采用质量风险管理方法评估变更对产品质量、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验证、法规符合性、校准、维护和其它系统的潜在影响,必要时,进行再确认或再验证。
    第五十四条:当验证状态未发生重大变化,可采用对设施、设备和工艺等的回顾审核,来满足再确认或再验证的要求。当趋势出现渐进性变化时,应当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附录  计算机化系统(征求意见稿)
    第六条:计算机化系统验证包括应用程序的验证和基础架构的确认,其范围与程度应当基于科学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应当充分考虑计算机化系统的使用范围和用途。验证应当贯穿于计算机化系统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第七条:数据转换格式或迁移时,应当确认数据的数值及含义没有改变。
    第十七条:计算机化系统的变更应当根据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规程应当包括评估、验证、审核、批准和实施变更等规定。计算机化系统的变更,应经过该部分计算机化系统相关责任人员的同意,变更情况应有记录。主要变更应当经过验证。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发现:
1、定期再验证:
    关键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应当定期进行再验证。如“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灭菌工艺的有效性”。首先要规定清楚哪些属于“关键生产工艺和关键操作规程”。
    定期再验证的项目,很少很少,尤其是“厂房、设施、设备、系统”等硬件,更尤其是DQIQOQPQ,根本没有必要进行定期的周期性再验证,保持硬件验证状态的,应该是正常的操作、合理的维护、有效的预防性维护与校准。
2、回顾审核与评估:
    对设施、设备和工艺,包括清洁方法应当进行定期评估,以确认它们持续保持验证状态,如果发生了不能保持验证过的状态的情况,就要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再确认或再验证。
    企业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用简略的方式进行后续的工艺验证。
    当验证状态未发生重大变化,可采用对设施、设备和工艺等的回顾审核,来满足再确认或再验证的要求。
    当趋势出现渐进性变化时,应当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可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后需要再确认或再验证。
3、变更
    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发生重大变更时,应当进行确认或验证。
    那么主要因素要定义清楚。如关键的、主要的“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或厂房)、生产工艺、检验方法”。
    尤其提到,计算机化系统的主要变更,应当经过验证。
4、生命周期:
    确认与验证应当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如何贯穿?说的是产品生命周期,不是“厂房、设施、设备、系统、工艺、方法、SOP”的生命周期。

总之,确认和验证不是一次性的行为。
但是,也不是西瓜芝麻、胡子眉毛一窝蜂的都制定一个简单的再验证周期,到了时间就去走走过场、制造一大堆没用的文件就可以的。
有效的再验证,需要有效的方法,更需要抓住关键和主要质量影响因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7-2 14: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依本人在外企的经验,不仅国内,包括其他国外工厂,并没有固定再确认的周期。
1、对关键生产设备进行评估,包括每年的使用频率,运行状况、涉及面等进行加权评分,确认该设备的重要性,设定re-evaluation再评估周期,如生产设备为3年,空调系统、水系统为1年等。
2、根据所设定的周期(例三年),对设备开展再评估:
   一、设备在前三年共生产的批次。
   二、设备的预防维修及故障维修情况回顾(包括计量校验)
   三、该设备所涉及的变更、偏差、CAPA及关闭情况
   四、该设备系统是否需要及进行了自动化验证(CSV)
   四、该设备所涉的环境情况
根据以上信息评估现设备是否符合生产要求,或是否部分符合-需要进行限制性使用(即部分功能停用等)。






定期设备再评估流程

定期设备再评估流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6-22 10: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头968 发表于 2015-5-30 10:59
定期再确认的目的是提供证明,证明设备依然处于良好的验证过的状态。
其实平时的运行情况、生产情况、故 ...

同意,个人认为,现在均在强调 可持续的验证状态,而不是事后补数据,时时地对设备进行维护,维保,制定相应的预防性计划是验证状态的良好保证。一旦,周期进行的确认或验证,发现系统状态已经被破坏,那么证明日常的维护工作已严重出现问题,因此,调整的不是验证周期,而是,日常的确认项目和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楼主| 发表于 2018-3-22 11: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xuhui758 发表于 2018-3-19 15:04
附录11
第六章 工艺验证
第一节

没看到定期两个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5-14 16: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龙井茶 和 普洱茶 以及  大红袍 的口味不一样的。再说了,这个茶叶总归是国产,不能随便禁止,要不然咖啡就一统天下了。我们在研究蓝宝书和欧盟尺的同时,必须要注意米老鼠和唐老鸭的和平进化的逆向rna转录酶高风险。

点评

没有禁止什么呀,只是要根据各人的体质情况和人品情况来选择适宜的茶品。 而且摆出来的没有咖啡。 对于喝茶,米老鼠也放弃抵抗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14 16: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16: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yuansoul 发表于 2015-5-14 16:27
龙井茶 和 普洱茶 以及  大红袍 的口味不一样的。再说了,这个茶叶总归是国产,不能随便禁止,要不然咖啡就 ...

没有禁止什么呀,只是要根据各人的体质情况和人品情况来选择适宜的茶品。
而且摆出来的没有咖啡。
对于喝茶,米老鼠也放弃抵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5-14 17: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除法规规定的:培养基模拟灌装,灭菌工艺需要定期再验证外,另外诸如仪器设备的PQ需要定期验证(注意,是PQ,不是DQ/IQ/OQ),其他比如检验方法,生产工艺等不需要搞个定期再验证。至于方案或报告后规定一个再验证周期,我认为画蛇添足。有需要时再进行验证,没必要时就不需要再验证了。需不需要当然是根据年度回顾分析来定。但这肯定不是定期的。

点评

同意此观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14 20: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20: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piao0923 发表于 2015-5-14 17:39
个人认为:除法规规定的:培养基模拟灌装,灭菌工艺需要定期再验证外,另外诸如仪器设备的PQ需要定期验证( ...

同意此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5-5-14 20: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都是源于98版GMP的影响,现在要想扭转定期再验证,得先从检查员开始,企业说了不算,国外经常有协会指南能够参考,国内到现在都没什么权威的指南,GMP实施指南还是参考了国外的编写

点评

好钢使在刀刃上,不能把大量精力放在硬件的再确认上,实在太浪费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14 20: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20: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211103 发表于 2015-5-14 20:36
其实这都是源于98版GMP的影响,现在要想扭转定期再验证,得先从检查员开始,企业说了不算,国外经常有协会指 ...

好钢使在刀刃上,不能把大量精力放在硬件的再确认上,实在太浪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5-5-14 21: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同意石头哥的意见,因为年度产品质量回顾及一些新的体系管理方法已经能在一定程度保证了设备。但是问题是小公司的预防性维护保养很多都是做样子的,还停留在事后维修呀,所以在确认还是有一定效果

点评

防患于未然,预防性维护,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了。 但是也不排除有些企业停留在故障维修的原始阶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14 2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21: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211103 发表于 2015-5-14 21:01
我很同意石头哥的意见,因为年度产品质量回顾及一些新的体系管理方法已经能在一定程度保证了设备。但是问题 ...

防患于未然,预防性维护,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了。
但是也不排除有些企业停留在故障维修的原始阶段。

点评

同意,所以不做设备定期再确认必须建立在一些前提下;这样企业才能把更多重心放在产品质量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14 21: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5-5-14 21: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头968 发表于 2015-5-14 21:03
防患于未然,预防性维护,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了。
但是也不排除有些企业停留在故障维修的原始阶段。

同意,所以不做设备定期再确认必须建立在一些前提下;这样企业才能把更多重心放在产品质量上

点评

定期再确认的目的是提供证明,证明设备依然处于良好的验证过的状态。 其实平时的运行情况、生产情况、故障情况、事故情况、偏差情况、运行维护记录、故障维修记录,已经足以证明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30 10:5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5-30 10: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211103 发表于 2015-5-14 21:08
同意,所以不做设备定期再确认必须建立在一些前提下;这样企业才能把更多重心放在产品质量上

定期再确认的目的是提供证明,证明设备依然处于良好的验证过的状态。
其实平时的运行情况、生产情况、故障情况、事故情况、偏差情况、运行维护记录、故障维修记录,已经足以证明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6-22 10: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非常感谢石头老师的分享!文中提到“对设施、设备和工艺,包括清洁方法应当进行定期评估,以确认它们持续保持验证状态”,这个评估方法是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清洁效果进行回顾统计分析么?

点评

对设备的运行状况、故障情况、维修情况、工艺参数的日常监测情况、清洁结果的日常监测情况……进行定期的回顾与分析,以评估验证状态是否得到了有效的维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6-22 10: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6-22 10: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piao0923 发表于 2015-5-14 17:39
个人认为:除法规规定的:培养基模拟灌装,灭菌工艺需要定期再验证外,另外诸如仪器设备的PQ需要定期验证( ...

年度回顾分析的不全面,不彻底,往往会将实际的风险进行隐藏,现在欧盟GMP附录15 已将回顾验证不作为验证方法执行。

点评

回顾只是对验证状态的一种检视,发现问题、处理问,然后再根据需要做确认和验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6-22 10: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6-22 10: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叶花 发表于 2015-6-22 10:13
首先非常感谢石头老师的分享!文中提到“对设施、设备和工艺,包括清洁方法应当进行定期评估,以确认它们持 ...

对设备的运行状况、故障情况、维修情况、工艺参数的日常监测情况、清洁结果的日常监测情况……进行定期的回顾与分析,以评估验证状态是否得到了有效的维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6-22 10: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makelight 发表于 2015-6-22 10:34
年度回顾分析的不全面,不彻底,往往会将实际的风险进行隐藏,现在欧盟GMP附录15 已将回顾验证不作为验证 ...

回顾只是对验证状态的一种检视,发现问题、处理问,然后再根据需要做确认和验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4 14: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主分享,学习受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5 10: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8-19 16: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录1 无菌药品
    第四十七条: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首次验证,每班次应当连续进行3次合格试验。空气净化系统、设备、生产工艺及人员重大变更后,应当重复进行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通常应当按照生产工艺每班次半年进行1次,每次至少一批。

这个怎么理解是 一次(天/班)就连续做三次 模拟灌装 还是 跟工艺验证一样。连续三批。单问什么法规要用个每班次---好容易有歧义啊! 人家一班次的直接灌装三批不行吗?即中间不涉及清场了! 因为是一班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9 17: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没说清楚究竟哪些需要周期做确认,石头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4-22 03:39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