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检验项目等效合并,降低抽样量 ---九三 前一段时间,曾以“低硼硅玻璃模制注射剂瓶(YBB00322003-2015)”的抽样验收方案为例,和蒲友们进行过一些讨论,大家对是否应按2828.1来抽500个瓶子来检验,有不同的意见。但,总的来说,一批来货,抽这么多样本进行检验,以最终判定合格与否。的确是抽取的有些多,实际操作起来,是有难度的。 那么,有没有少抽一些的办法,同时,又能说的清楚,又有理论依据的方法呢?答案是有!第一步:将检验项目等效合并,将AQL的计算由二项分布转化为泊松分布;第二步:采用AC=0的抽样方案,最终降到16支。通过,这二步,使我们既达到了减少抽样检验工作量的目的,也使我们这样做有了理论依据,可以拿到桌面上这样做,也同样可以和供应商谈,写入质量协议。具体如下: 首先,依据2828.1,查到按检验水平I,批量在50万支以上时,AQL=0.65,其抽样方案为(500,7);α=1.79%;RQL=2.34;β=10%; 其次,由于该产品按国标,需要检验的项目共有7项,每1项,都要按不同的AQL值进行检索不同的抽样方案,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同时,具体判定时,操作也不方便。可以采用将检验项目合并后,等效采用AQL的方法(等效采用的方法可以参考美军标,也可以参考1996年中质协编订“企业质量检验工作指南”P366~369内容),以项次合格率来判定批验收与否的标准。即,将二项分布转化为泊松分布来重新计算抽样方案。在本例中,将7项检验等效合并后,AQL=1.5;再检索抽样方案为(500,14);α=1.03%;RQL=4.03;β=10%; 最后,采用AC=0,即用户不接收不合格品的要求下,采用“0收,1退”要求,如2828.1范围1.1项下所述“本部分的目的是通过批不被接收使供方在经济上和心理上产生压力,促使将过程平均质量水平保持在规定的接收质量限以下,而同时给使用方接收劣质批的概率提供一个上限。”使用方风险β=10%的方案,利用泊松分布函数,可以推算出,新的抽样方案为(16,0);AQL=1.5;α=21.7%;RQL=14.1;β=10%;这样,就可大幅度减少,来货检验抽检数量;但,同时,生产方的风险会加大,这就逼迫生产方提高其产品质量,如果要降低到原抽样方案(500,7)的生产风险,α=1.79%,则其批产品质量水平AQL要提高到0.11%,即原来的6倍即可。这按照目前国内主流供应商水平,应当是能达到的。 所以,将多个检验项目,采用等效合并,以及AC=0的办法,将二项分布转化泊松分布的方法,利用泊松分布函数,最终将原抽样方案(500,7)变为(16,0),大大提高了供需双方的检验效率,也同时,倒逼生产方提高产品质量,这个提高的幅度也不大,不是达不到的。由原来的0.65%,提高到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