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332|回复: 5
收起左侧

[药品研发] 糖尿病研究最新进展2012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2-7-26 12: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糖尿病研究进展


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在近10年翻了近两倍,达9.7%,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高过世界平均水平的6.4%。同时,中国糖尿病高危人群也在扩大,约有1.5亿人。

这一统计结果着实让人惊讶,看来我们的生活水平真的提高了。还好令人欣慰的是,糖尿病领域的研究在这一年中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期待人类攻克糖尿病的那一天。

一、糖尿病简介

糖尿病是一种血液中的葡萄糖容易堆积过多的疾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一旦患上"糖尿病",将减少寿命十年之多,且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遍及全身。

二、2011年糖尿病研究进展

1.Hum.Genet.:我国大陆首例特殊类型糖尿病MODY2家系被发现

国家重点学科中山大学内分泌学科带头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翁建平教授的科研团队发现了我国大陆首例特殊类型糖尿病MODY2家系,并在遗传学发现了新的突变位点。

研究报道了中国大陆首个青少年中的成年起病型糖尿病II型(MODY2)家系,该家系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有患者均存在空腹高血糖,且基础状态下胰岛素分泌减少。基因测序提示该家系高血糖患者均存在一个新的葡萄糖激酶(GCK)基因突变-E339K(谷氨酸→赖氨酸),突变与高血糖共分离。为明确突变与高血糖的因果关系,该研究进行了进一步的突变基因功能学研究,结果表明突变造成的GCK酶活性与热稳定性显著下降可能是其引起高血糖的具体机制。

2.Archives of Surgery:减重手术通常能让糖尿病患者摆脱药物治疗

作为美国减重手术金标准的胃旁路术后,83%的患者可以停止服用其降糖药物,部分患者在术后几天内即可停药。胃束带术后,62%的患者可以停止服用其降糖药物。

这样的结果是现行糖尿病常规治疗方法所无法达到的。在标准治疗中,只有极少数意志非常坚定的患者可以减掉足够多的体重来摆脱2型糖尿病。而90%的糖尿病病例都是因肥胖所致,尽管并非所有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都适合接受减重手术。

3.Nature:新型糖尿病药物SR1664无相关副作用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研究显示,SR1664的作用目标是那些已知的糖尿病治疗靶点,但其发挥作用的机制独特,因此既有治疗功能又没有某些副作用。其作用原理是通过干扰某些蛋白质的功能来帮助治疗糖尿病。

研究人员用SR1664和现有降糖药物文迪雅分别治疗患有糖尿病的实验鼠,结果显示两者都能改善实验鼠的血糖水平,但文迪雅有使实验鼠体重增加等副作用,新的化合物则没有相关副作用。SR1664也不存在文迪雅等降糖药物影响骨骼的副作用。

4.J.Neurol.Neurosur.Ps:炎症标志物与糖尿病脑小血管病有关

日本的一项研究显示,较高水平的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与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脑梗死(SBI)和脑室周围白质病变(PVWML)进展有关,并可以预测2型糖尿病精神运动功能损伤。

在脑MRI上看到的SBI和白质病变(WML)进展与认知功能损害风险增加有关,但在2型糖尿病中,它们与内皮和炎症标志物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

5.PloS.One:黄连素、胰岛素在改善糖尿病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新机制

国家重点学科中山大学内分泌学科带头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翁建平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发现了黄连素、胰岛素在改善糖尿病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新机制,突出肝脏在II型糖尿病治疗学上的重要地位,

黄连素,又称小檗碱,是从中药黄连中提取的一个临床上治疗腹泻的常用药物,中国学者曾有研究发现黄连素在临床上和动物模型上均能改善糖脂代谢。

研究者发现黄连素改善空糖高血糖和抑制肝脏脂质沉积的一些新的具体机制。经黄连素处理后,II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肝脏胰岛素信号通路没有变化,但肝脏的糖异生基因(PEPCK,G6Pase)和肝脏脂肪沉积基因(FAS)显著下调,具体机制与抑制肝核转录因子FoxO1、SREBP1、ChREBP密切相关,黄连素对线粒体的抑制和AMPK的激活是其减少肝糖异生基因和脂肪合成基因的作用通路。该项研究的创新点在于提出黄连素改善糖脂代谢不依赖于胰岛素作用,黄连素下调空腹血糖和肝脏脂肪变性的可能机制与线粒体抑制和AMPK激活有关。

6.Cell Metabolism:II型糖尿病致病机理

日本研究人员通过对实验鼠的研究发现了II型糖尿病致病机理,这一发现有助于研制治疗II型糖尿病的新药物。研究发现,II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无法从血管内渗透出来是导致患者血糖升高的原因。

东京大学研究人员说,他们利用高热量食物,培养出具有II型糖尿病症状的肥胖实验鼠,结果发现这种老鼠的血管无法扩张,胰岛素也无法从血管内渗出并到达肌肉,因此肌肉能够获得的糖分量减少到健康老鼠的一半以下,同时血液中含糖水平升高。研究人员向具有II型糖尿病症状的实验鼠体内投放能够扩张血管的药物之后,其肌肉吸收糖分的量恢复到正常水平的80%。

基于上述结果,研究人员认为,治疗动脉硬化症的扩张血管的药物有可能用于II型糖尿病治疗。7.JCEM:维生素D水平与II型糖尿病发展有关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研究发现,维生素D水平低与更高程度的胰岛素抵抗有关联,中心研究人员对肥胖和非肥胖儿童的一项研究发现,维生素D水平低在肥胖儿童中的发生率更高,而且它与II型糖尿病的风险因素有关联。

已经发现肥胖人群缺乏维生素D的发生率高,而且过去的研究已经把维生素D水平低与心血管疾病以及II型糖尿病联系了起来。肥胖及其同病与缺乏维生素D有联系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弄清。这项新的研究审视了肥胖儿童的维生素D水平与饮食习惯之间的关联,并测试了在维生素D水平与葡萄糖代谢异常的标记物以及血压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确定肥胖儿童的维生素D水平较低的临床意义、为这些儿童补充维生素D水平所需的治疗的数量和时间,以及用维生素D治疗是否能改善诸如胰岛素抵抗等重要临床终点。

8.Mol.Cell:复旦新科研成果为防治糖尿病带来新希望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赵世民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发现,通过调节人体内一种名叫"PEPCK1"的代谢酶可有效控制葡萄糖浓度。

PEPCK1的重要任务是,通过"糖异生"通路将其他能量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如果PEPCK1的活性过高将会导致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上升而诱发糖尿病。

当"被修饰化"的PEPCK1被细胞内的蛋白酶体降解时,其蛋白浓度降低会抑制"糖异生通路"的发生,从而使人体内葡萄糖浓度降低,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而PEPCK1"被修饰化"的前提,则是PEPCK1被乙酰化,乙酰化程度受到葡萄糖浓度的调控,当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乙酰化后的PEPCK1会结合人体内一种叫UBR5的泛素链接酶,从而使自己"被修饰化"。

研究阐明了PEPCK1活性的分子调控机理,而且发现了人体内与PEPCK1相关的乙酰化酶、去乙酰化酶和泛素链接酶的重要功能,这一系列酶均可作为未来调节糖异生通路的药物蛋白靶标。今后可以通过药物改变人体内这一系列酶的活性来控制血液葡萄糖浓度的高低,进而有效防治糖尿病。

9.ASCN:食用加工红肉增加患Ⅱ型糖尿病风险

8月10日发表的一份美国研究报告称,每天食用两片火腿、一根热狗或一份熟肉制品会大大增加人们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

这项研究由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专家开展,迄今为止在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研究发现,每天食用50克加工红肉会使人们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51%,而每天食用100克未经加工的红肉只会使这种风险增加19%。但如果用坚果、白肉、低脂乳制品或全麦蛋白质取代红肉,就能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10.Nat.Med:新途径治疗II型糖尿病

研究人员鉴别出一种新的内分泌激素通道,显示一种促炎症细胞因子在代谢平衡中发挥了正面作用。新结果表明组织间的对话满足了迫切的能量需求,也提出II型糖尿病治疗的新途径。

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促炎细胞因子,尽管有争议,但它被认为有害于新陈代谢的平衡,特别是在糖尿病患者体内它的水平出现了升高现象。

研究发现,因运动而在肌肉中所释放的IL-6提高了肠细胞和胰腺α细胞中蛋白质激素GLP-1的表达。科学家们已经知道,GLP-1提高了胰腺中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促成了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因此,GLP-1水平的提高应该成为满足身体燃料需求的一种方法。

11.Arch.Intern.Med:糖尿病伴肾脏疾病者必须控制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美国阿拉贝塔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通过观察性研究发现,患有糖尿病和3或4期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过高和过低均与预后差有关。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过高与一系列临床事件有关,包括高死亡风险、肾脏疾病恶化、新的终末期肾脏疾病、心血管意外、以及住院治疗等。但实际上,HbA1c水平过低(低于6.5%)也与高死亡率有关。患有终末期肾脏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其HbA1c水平在超过6%到9%的范围时,死亡率会增高。

12.Diabetes:郑宏庭等找到糖尿病肾病治疗新靶点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药学院等单位联合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率先在国际上应用西兰花、肉桂中萃取的元素对糖尿病肾病进行干预,获得显著疗效。这一研究成果,为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找到一个新的靶点。

研究者通过小鼠体内实验和体外细胞模型的观察发现,从食物西兰花和中药材肉桂中提取的莱菔硫烷与肉桂醛这两种物质,可以减弱常见的糖代谢紊乱症状,改善糖尿病引致的糖代谢紊乱与肾损伤,从而为临床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径。

13.Diabetologia:低热量饮食可扭转糖尿病病情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网站6月25日的消息称,该校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Ⅱ型糖尿病患者只需将每日摄入600卡路里热量的饮食习惯坚持两个月,就可使病情得到扭转。研究称低热量饮食可减少脂肪在胰脏中的沉积,恢复胰岛素的分泌,从而缓解病情。

负责该项研究的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教授罗伊·泰勒说,该研究表明,Ⅱ型糖尿病与体内的能量平衡存在着密切关系。如果摄入的能量超过身体所需要的,多出的部分就会在肝脏和胰脏附近累积。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一部分人就会患上Ⅱ型糖尿病。

14.Eur.J.Appl.Physiol:短时高强度锻炼远离糖尿病

久坐少动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但许多人又常常抽不出时间来锻炼。英国巴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只要能在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锻炼,比如每周来几次20秒的全速冲刺跑,也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研究人员说,这是因为肌肉中储存着糖分,在高强度锻炼时,肌肉中的糖分被消耗,因而要从血液中吸收糖分,在这个过程中胰岛素得到了刺激,其功能随之提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2: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15.PloS.Med:不定期上夜班可致女性易患II型糖尿病

美国研究人员研究显示,不定期上夜班的女性比那些只在白天和傍晚上班的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高60%。

夜班工作与体重增加有关,可能是导致护士增加糖尿病风险的原因,但是不能解释所有结果。以往也有研究将夜班工作和肥胖、代谢综合征、血糖失调关联起来。

研究者推测,夜班和糖尿病的联系可能原因是调节胃肠道和内分泌系统的生物钟被破坏了。睡眠中断可导致胰岛素抵抗、食欲增加和体重增加,夜班还导致一些负面健康行为,例如吸烟、不规则饮食和缺乏锻炼。这项研究的不足是依赖自我报告,人群是白人护士,以及观察性研究的设计。

16.Lancet:预测糖尿病新方法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研究发现,在血糖测试之外加做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试,综合两项测试结果能比单独进行其中一项测试更准确地预测糖尿病。

研究结果显示,空腹血糖值偏高(指每100毫升血液葡萄糖含量100毫克-125毫克)的人群中有9%的人在5年内患上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偏高(国际标准值5.7%-6.4%)的人群中有7%的人在5年内患糖尿病,而两项测试的数值都偏高的人群患糖尿病的比例达到38%。

与那些空腹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都较低的人相比,两项数值都偏高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是前者的32倍。结合这两项测试的结果来筛查糖尿病,将有助于及时发现有必要进行早期介入的糖尿病发病高风险人士。

三、糖尿病的预防

1、控制体重:肥胖和超重是糖尿病肯定的危险因素。尤其是高血压肥胖者,减轻体重就能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2、合理膳食:调节饮食,避免能量的过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天然食品如:谷类、水果、蔬菜应该首选。提倡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膳食结构,碳水化合物可占总热量的50—60%,脂肪摄入占总热量的30%以下,其中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1:1:1。

3、加强体育锻炼:体力活动可以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最好保证每周3次,每次最好30分钟。

4、保持心态平衡:精神紧张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研究证明,长期过度的精神紧张,可引起体内内分泌代谢的紊乱,引起糖尿病。或可导致原有糖尿病加重。

5、防治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后引起变态反应损伤了胰腺β—细胞,出现糖尿病症候群,是1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在出现感冒及各种炎症时,要积极治疗。

6、避免或谨慎使用有致糖尿病作用的药物。

7、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规律作息、早睡早起、戒烟、限酒。

8、定期检查:测血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2-7-26 13: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给位蒲友都注意身体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6 13: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2-7-26 14: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长了,才看完,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2-7-26 14: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2-7-26 14: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时注意加强锻炼,我就是这样做的,每天跑个把小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4-5 10:32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