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sdsmliao 于 2019-10-24 06:51 编辑
【EPCM杯】医药行业70年之一隅---土霉素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 从“腾笼换鸟”到“产业转移”,从 GMP实施、升级换版到取消GMP认证,从“缺药”到“产能过剩”,中国制药行业不断发展,作为制药人,彷徨过后再坚定向前,更有份自豪。 听爷爷小时候的故事,基本是建国初期70年前,涉及到的都是草药和土方,比如“用童子尿洗眼”可治疗什么眼病,那时就是缺“消炎药”,土霉素对于一般老百姓很遥远。 听妈妈小时候的故事,50年前左右,土霉素那时是片剂,人还是可以口服或者碾碎直接服到伤口。而大多数老百姓,一般都是在伤口上直接撒的碎“土灰”即可消炎。 北京庆祝建国70周年展会上,有张50年前某企业土霉素发酵厂房的照片。估计那时候土霉素已经规模量产化,只是查那时的资料,既没有盐霉土霉素,也没有土霉素钙预混剂(兽药)。 到改革开发以后,30、40年前,制药企业已经不再全是国企了。老的国企领导喊了一句“腾笼换鸟”就是很大的创新,值得写进厂史。土霉素发酵厂房稍作改造即可生产螺旋霉素(人用原料药)等产品,附加值相当高。而混合制企业及私人企业利用国企转移来的技术与部分设备,复制再扩大生产,利用规模效应赚钱也能有很好发展,土霉素钙是很好的动物饲料添加剂,盐霉土霉素能很好开拓国外市场。 20年前,GMP开始实施,基本是理念学习及设备提升期,一次检查一条生产线可以通过很多个产品,所有的记录基本是造假的,现场检查只要看到硬件还行即可,文审及询问时也是简单快捷。一个洁净区的大班长被问到洁净服的洗涤,无需与设备台账对应,无需考虑是否有洁净服检查程序,只需要有交叉污染的意识,回答每班分开洗涤即可。国企的员工还整天以补、抄假记录为自豪,以通过一次GMP认证为成绩时,私企利用了这次政策漏洞,快速轻装发展,带来的后果是相当多的厮杀与产能过剩,也包括土霉素。 环保压力骤现,到处都是“退城进园”,貌似这段时间只要欧洲市场有波动,价格提升,对于任何曾经干多土霉素的企业,能处理环保的企业,每隔几年都有一个生产土霉素的窗口期。那时土霉素的菌种还是自然压力选育的,“东北一号”小麦磨的带壳麦麸是其菌种培养基的主要成分,菌种的活化及筛菌虽然劳动量大,但是是大生产发酵能力保障的必须。大生产的122树脂还是比较好买,即使对于树脂厂家来说基本是无利润的,因为那时开始喊“环保”与“产业转移”了。 前几年,“金山银山”的需求,让很多对环保不负责任的企业关停;新的兽药注册要求喂养试验也让“打游击”的企业在法规之外,土霉素的空间貌似又有了,因为一有土霉素钙预混剂产品,发酵之后直接加钙喷干,后提取不涉及环保排污压力,二有盐霉土霉素下游产品市场需求也较高,更是让土霉素成为产能释放的一个可能,有回归大企业的趋势,但其毛利率与污染决定其仍然不会抬头;牛奶孢子的保藏技术也决定技术能力上不会短期快速达到理想生产水平;且国家现提倡“产能转移升级”,产业发展目录补充而后再修改,决定其出路应该是停产转移。 从这方面看,我们进步了,也失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