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请先做一道数学题:
已知A、B、C、D、E均为变化量,求以下公式结果 10A+6B+4C+5D+2E=?
看到这道题,你肯定会说,这也太难了吧,5个变化量,而且不知道变量范围,怎么可能算出结果呢! 如果我们将5个变量分别替换成我们工作中影响的五大因素“人、机、料、法、环”,上面的公式就可以转化为: 结果=10人+6机+4料+5法+2环 (每个因素前面的数字是该因素对最终结果可能的影响值) 现在看明白了一些吧,我们的管理工作就是管理和控制这五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变化值,从而实现产出结果。结果的好坏取决于我们对这五个影响因素控制力。
让我们根据每个影响因素可能的变化情况进行赋值,例如“人员”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变量范围可能在0~3;“机器”0~5;“物料”0~3;“方法”1~3;“环境”0~2;现在你还能计算出结果吗? 对,你算的没错,最终的结果应该是在0~91之间的一个范围。这也意味着,由于我们每个管理者的工作水平不同,对资源的利用和掌控程度的不一样,在各种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各个管理者仅能输出一个较大的范围,不能明确的输出相同的结果,从而管理结果有较大的波动。波动越大,越说明管理者的控制力差,五大因素的变化大,事情就复杂,就不容易实现预期的结果,工作的投诉和返工就多。 让我们一起努力,将五大变量转变为非变量:人=2;机=4;料=2;法=2;环=1;现在再来计算管理的结果: 结果=10*2+6*4+4*2+5*2+2*1=20+24+8+10+2=64 这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能够保持五个因素控制值不变化,我们的管理工作将稳定的产生出64的结果。我们打造出了一个结果可期,稳定可靠的管理模型。
结合实际来看, 如果“机器”经常故障,是不可控的变量,那就花力气,调动资源维修、改造、甚至更换稳定可靠的设备,让设备的变量因素成为不变的因素,不再为设备故障浪费时间; 如果“物料、供应商”容易造成结果失误,组织生产、技术、质量、采供提升保证工艺结果的内控物料指标,并增加供应商,以期将输入端的变化固定下来; 如果“工艺方法”不稳定,那就集中力气攻关工艺技术问题,将工艺合规化,稳定,Cpk大幅提升,按照工艺执行不会有废品产生; 如果“流程方法、环境不可靠”,工作中断、人员、时间、物料浪费不可控,组织相关人员共同聚焦在流程方法的研究改变上,优化流程、环境即可; “新进人员”是变化量,工作中的失误几率较高。建设人员甄选、上岗前培训、考核、资质管理、工作中抽查SOP执行情况的管控流程,将上岗人员能力固定化; 除了常规工作中适用以上管理思路和管理模型,在项目管理中,也可以采用以上思路,特别是项目目标是明确的固定结果,所有资源、方法手段均是为实现这一固定量而服务的;
当我们将五大因素固定下来后,展示我们成绩的地方就是对每一个因素的变化值进行提升。即使不能将五大因素全部转变为固定值,至少可以将减少变化因素的数量,数量越少,变化量范围越小,结果越固定,进而可以让我们的管理模式产生更大更好的结果。 还是以上面的公式为例,当我们将工作改进优化到极致后:人=3;机=5;料=3;法=3;环=2;自然可以产生10*3+6*5+4*3+5*3+2*2=91的最大管理结果。 而将两个管理者进行比较的时候,除了简单的将他们的管理结果进行比较优劣外,还可以对其具体的因素变量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在某一因素上的优劣。
搞明白了以上原理,我们就应该知道了在管理工作中应注意将不可控的变量转化为可以确定结果,从而对一个个非变量进行管控,达成稳定可靠的结果。理清管理思路,简化工作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