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作为一个会基本实验操作的助理研究员来说,或者只会基础实验操作,不懂反应设计或者实验设计的实验人员来说,如何在领导的口头安排下,做好工艺优化的实验?
实验安排,最关键的一点 领导的安排你真的理解了吗? 是不是应该反述并确认? 作为基层人员有时候貌似听懂了,结果实验执行错了…
实验准备 计算投料量,最好自己算一遍,别抄别人的投料信息,一错全错。 选择合适的三口瓶,确认不是有裂缝的。 合适的温度计,切记一定是内温内温内温…总“有些人”喜欢外温。不加热的反应需要吗?需要。 合适的搅拌子(一般最初不知道反应粘稠情况,不会选择机械搅拌)。 确认搅拌器性能,尤其温度探针是否在油面下。 氮气球要准备好。 冷凝管是否需要,根据反应条件确认,其实冷凝管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冷凝管干净吗?必须确认。 称量前,确认物料,液体物料只剩瓶底的量,问一下领导可以用吗?别盲目做,最后因为瓶底物料变质的问题白做。
实验过程
观察和记录 投料 每加入任何一个物料时,都要观察体系变化,不仅仅是温度,还有状态,颜色,放气反应一般小试很难观察,即使反应方程式告诉我们有气体产生。
保温过程 第一次做这个反应,最好也要观察和记录现象。做多了可以偶尔看一下。频率问题。 搅拌把物料搅拌得到处都是,反应转化和样品信息可能不准,实验可能打折扣。
取样监控
淬灭处理过程
萃取过程(不一定有) 加入多少有机溶剂,是否乳化 有机溶剂萃取一次后,最好单独放置 有机溶剂萃取第二次后,单独浓缩,看看浓缩出来多少东西。根据具体浓缩量,再决定是否有第三次。 不要依赖点板,有时候水层点板有产品,但是产品的量可能不是很多。 取样送分析检验第一次和第二次萃取样,同时合并浓缩两次有机层。 产品萃取次数的概况有了,杂质谱信息也有了。
结晶过程
过滤/淋洗 确认滤纸安装好,不会漏 第一次实验,如果是降温过滤,最好在20-30度保温一段时间,取小样过滤送分析 继续降温到10-20度,保温一段时间送,取小样样过滤送分析 再继续降温到0-10度 保温一段时间,过滤。记录过滤速率,观察滤饼是否会裂开,裂开直接淋洗意义不大,要处理。 淋洗溶剂要和领导沟通好 淋洗前,取样,淋洗后取样 转移滤饼最好称一下湿重 三个温度的杂质谱就有了,淋洗前后数据也有了,根据低温收率和质量,设计下一步实验。
干燥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