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兰韵轻扬 于 2025-4-28 08:21 编辑
出处:《外科大成》(清•祁坤)
处方、制法及用法:归尾一钱五分,生地二钱,赤芍一钱,黄连(炒)二钱,枳壳一钱,黄芩一钱(炒黑),槐角三钱(炒黑),地榆二钱(炒黑),荆芥一钱(炒黑),升麻五分,天花粉八分,甘草五分。右一剂。加生侧柏二钱,用水二大盅,煎一盅,空心服三、四剂,则痛止肿消,更外兼熏洗。
用法用量:以水400mL,煎至200mL。空腹服用,每日三剂。
注:
1.本处方折算剂量为:当归尾5.60g、地黄7.46g、赤芍3.73g、炒黄连7.46g、枳壳3.73g、黄芩炭3.73g、槐角炭11.19g、地榆炭7.46g、荆芥炭3.73g、升麻1.87g、天花粉2.98g、甘草1.87g、侧柏叶7.46g
2.炒黄连:建议参考 2020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清炒法进行炮制。
3.由于剂型和煎煮法不同,表中各药折算剂量与备注中的日服量可能存在差异(由小数点进位导致),建议以备注中各药的日服量折算结果进行研发。
功能主治:
【功效】清热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肠燥证。症见肛周皮肤肿痛、便血、瘙痒,或见口渴、心烦、眠差,舌红苔黄,脉数。
现代临床主要应用于:痔疮、肛裂急性发作期,症见肛门肿痛、便血鲜红、灼热瘙痒;肛周脓肿初期、放射性直肠炎、血热型湿疹、皮炎、过敏性紫癜、功能性子宫出血(血热证)、产后恶露不绝、鼻衄、牙龈出血等血热迫血妄行证。
方解:
方中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槐角炭清肠凉血、止血消肿,共为君药,直击血热肠燥病机。黄连、黄芩清热燥湿,赤芍凉血散瘀,地榆凉血止血,助君药清热凉血止血,为臣药。荆芥祛风止痒;升麻升提气机防血下陷;枳壳行气宽肠;天花粉生津润燥;归尾活血防留瘀,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兼护胃气,为使药之用。
处方以生地、赤芍、槐角、地榆等凉血止血药为主,配伍黄连、黄芩清热燥湿,清热凉血与止血并重,直折血分之热。荆芥祛风止痒,枳壳行气宽肠,归尾活血散瘀,祛风止痒与行气活血兼顾,体现“止血不留瘀”的配伍思想。升麻升举清阳以助止血,天花粉生津润燥,升提与润燥相佐,缓解肠燥便秘。黄芩、槐角、地榆、荆芥均炒黑用,炮制增效,增强收敛止血之力,符合“黑能制红”的中药炮制理论。
凉血地黄汤原为治疗“血热肠燥证”而设,以“凉血止血”为核心,标本兼治、动静结合、上下同调,体现了中医“热者寒之”“急则治标”的治法精髓。
更多经典名方解析,请关注公众号:
经典名方制剂研究与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