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380|回复: 5
收起左侧

金银花山银花到底一样不一样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4-3-25 09: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刘嘉坤

  编者按:

  最近几年来,两个一般人并不熟悉的药材名字多次见诸公共媒体——金银花和山银花,关于二者是不是同一药材的不同来源,还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药材的争论旷日持久。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平邑县九间棚村党支书记、九间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嘉坤再次就金银花和山银花的问题提交建议案。本版编发该建议案,并将继续访问、约请专家就此问题仅从中药专业和学术的角度进行探讨。真诚希望监管部门、药典专家,以及植物学、药学、临床等各方面的专家和从业者积极投稿,从不同角度发表真知灼见。

  

  《中国药典》2005年版、2010年版将“金银花”与“山银花”分列为两种中药材。但是,自去年以来,一些媒体连续播出了《尴尬的“金银花”》、《“金银花”缘何从抢手货变滞销品》、《× ×金银花为何要“逆袭”(计29期)》等新闻节目,把“山银花”说成“金银花”。笔者认为,山银花就是山银花,金银花才是金银花,二者不应混淆。

  二者基源植物不同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对金银花的记载如下:“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而同一版的《中国药典》对山银花的记载则是“本品为忍冬科植物灰毡毛忍冬(L. macranthoides Hand.-Mazz) 、红腺忍冬(L hypoglauca  Mip.)、华南忍冬(L. confuse DC.)或黄褐毛忍冬(L. fulvoto-mentosa Hsu et S.C.Cheng)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 由此可见,山银花与金银花虽然同为忍冬属植物,但他们为两类明显不同的物种,其中山银花是四种忍冬的笼统叫法,只有金银花没有歧义。

  那么,历代本草所提到的金银花有没有可能是山银花呢?南宋《履巉岩本草》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彩色本草图谱,从金银花所附彩色图看,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清代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所载的“忍冬”及其附图也是这个品种。以上资料显示,古代医药名家和经典文献所说的金银花是忍冬,而非山银花。

  二者药用成分不同

  《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金银花干燥品含绿原酸不得少于1.5%,含木犀草苷不得少于0.050%;山银花干燥品含绿原酸不得少于2.0%,含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的总量不得少于5.0%。可见二者的药用成分是有较大差异的。

  在2005年版《中国药典》颁布后,曾有媒体报道称,国家药典委员会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金银花与山银花分开是“最合理的分家”。该报道还引用该专家的话说:“过去一些多来源的药材其所含成分差别较大,如民间习称‘金银花’的品种有很多,为来源于忍冬科忍冬属的不同种植物。《中国药典》1963年版首次收载金银花时,根据本草考证结果和药材的道地性,规定供药用的金银花只有一种,即忍冬科植物忍冬。1977年版《中国药典》由于受特定历史环境的干扰及影响,增收了红腺忍冬、山银花和毛花柱忍冬三个植物来源,造成金银花一味药材多个来源的局面,但主流商品及公认的道地药材为忍冬的干燥花蕾。”(新版药典7大看点——解读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药部分,3月2日《中国中医药报》)

  该专家还说:“从化学成分研究结果来看,忍冬有效成分以木犀草苷为主,其余品种木犀草苷含量甚少,主要以绿原酸为主,二者成分差异较大。为保护传统道地药材,新版药典对金银花药材来源进行了修订,将忍冬作为金银花药材的惟一来源,其余品种包括新增的灰毡毛忍冬均并入山银花项下,与药材名金银花分开。”(新版药典7大看点——解读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药部分,3月2日《中国中医药报》)

  二者药性相同缺乏依据

  《中国药典》)2005年版、2010年版将“金银花”与“山银花”明确分列为两种中药材,但对二者的“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表述却完全相同,分别为:“甘,寒。归肺、心、胃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金银花、山银花二者植物基源不同、性状各异、成分及其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二者的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是否会有所区别呢?对此,在2013年3月的全国“两会”期间,部分医药界的人大代表向会议递交了“关于修改现行《中国药典》相关内容的议案”。

  2013年6月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此议案做了书面答复,相关内容原文如下:“金银花为我国常用中药材,《中国药典》自1963年版开始收载;山银花作为法定中药材名称,《中国药典》自2005年版开始收载。《中国药典》2005年版编制过程中,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专家对金银花和山银花的本草考证、药用历史及现代药用物质基础研究等进行反复研究论证,认为二者基原不同,性状各异,成分及其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中国药典》2005年版开始将金银花和山银花的标准进行了分别收载;但是金银花、山银花的药用历史、中医临床用药经验以及各地用药习惯形成,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在临床应用中并未区别,故《中国药典》未对其功能主治等项明确区分;而且,因相关研究数据不充分,尤其缺乏传统中药材的性味、功能与主治与其基原、现代药用物质基础的相关性研究数据,故目前《中国药典》暂未修订金银花、山银花的功能主治等项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有研究人员依据微量元素含量及不同元素的相对比例,对金银花、山银花及其它同属近缘种忍冬的药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银花药性寒,与文献记载一致;山银花(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黄褐毛忍冬)及同属近缘种细毡毛忍冬、淡红忍冬、皱叶忍冬药性温或热。但研究人员在论文中提到,有关金银花与山银花的药性“仅仅依据微量元素的分析结果,尚缺乏其他方面的证据,建议有关专家从临床和药理方面做更深入的研究”。

  金银花和山银花到底有无区别?在药品、保健品、食品中能否通用?没有国家权威部门的科学认定是不能轻易定性,也无法轻易定性的。笔者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尽快组织有关专家,对金银花、山银花的“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等,从药理到临床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对比研究,探求真相,得出结论。

  相关链接:

  金银花、山银花被历版药典收载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药典》已编订了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2010年版九个版次,现执行版本为《中国药典》2010年版。

  《中国药典》1953年版中,仅收载植物药与油脂类65种,动物药13种。金银花在《中国药典》1963年版被首次收载,规定“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植物来源只此一种。

  《中国药典》1977、1985、1990、1995、2000年版,在金银花项下收载了四种植物来源:忍冬科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毛花柱忍冬。这种多来源的金银花在全国使用了28年。后来列入山银花项下的“灰毡毛忍冬”这一物种,在这一时期内并没有被《中国药典》收录。

  《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金银花来源只有忍冬科忍冬,同时另列“山银花”项,基源为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华南忍冬。新增“山银花”的基源植物变化是:删除了前五版药典中的毛花柱忍冬(L. dasystyla Rhed.),山银花种名修订为华南忍冬,新增了灰毡毛忍冬。

  《中国药典》2010年版保持了2005年版对金银花的规定,且金银花与山银花依然分开,山银花的基源植物调整为4个: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黄褐毛忍冬和华南忍冬。

  《中国药典》2005版、2010年版含金银花或山银花成分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其中《中国药典》2005年版已将金银花和山银花两种药材分开列项,在该药典中有29个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以金银花为生产原料,而以山银花为生产原料的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没有列出。《中国药典》2010年版有60个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以金银花为生产原料,如清开灵注射液、银翘解毒丸等;有14个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以山银花为生产原料,如口炎清颗粒、维C银翘片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3-25 10: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两者确实有所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3-25 10: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啦{:soso_e1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3-25 10: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就不一样的东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3-25 11: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差异还是挺明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6 06: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太了解这个的,觉得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10 22:06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