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
UID52857
帖子
主题
积分4687
注册时间2012-10-8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性别保密
|
发表于 2014-4-3 11: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很好呢,让偶自己突然发现,一直知道的事情不一定是非常了解、非常明白的。
于是乎,翻了翻收集的资料,又系统的研究了一番。以下就唠唠偶这个翻翻研究的过程吧~~~
药审中心的黄晓龙等审评员和颇尔公司的人员2011年在中国新药杂志上发表了连续3篇的《除菌过滤器验证》:
(一)法規要求概述;(二)除菌效率验证;(三)溶出物析出物验证。
先看的第1篇,(一)法規要求概述。
开篇即提及:“除菌过滤是指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过滤去除流体中微生物的工艺过程”。这句哪来的?看看参考文献,原来是PDA技术报告TR26:Sterilizing Filtration of Liquids。
随后,区别了2种情况:
第一种是指因为产品、中间体或者其他过程料液具有不稳定性, 不能采用包括热灭菌在内的被监管部门认可的最终灭菌方法, 而采用过滤除菌的方法, 并要求滤出液无菌的情况;
第二种则是指, 采用具有不同精度(poresizerating)的过滤器, 甚至是除菌过滤器, 对工艺流体进行过滤, 而对滤出液只有微生物污染水平的要求, 并没有无菌要求的情况。
前者可以被理解为是对除菌过滤的狭义定义, 简称“除菌过滤”。也就是咱们普遍认为的那种除菌过滤了。
那么,这个狭义概念下除菌过滤中使用的除菌过滤器的定义是怎样的呢?
《除菌过滤器验证(一)法規要求概述》还真没一开始就给出,一开始说的是:“对该高风险步骤的核心设备除菌过滤器的定义, 虽然目前在各国监管机构中, 都已经有了统一的认识, 并被写入法规要求或指南中[4-5]。”引用的是什么法规或指南?得查一查!一看,原来是中国药典二部和FDA指南。
先瞧瞧中国药典里是怎么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二部 附录XVII 灭菌法,附录第191页:除菌过滤器采用孔径分布均匀的微孔滤膜作为过滤材料,微孔滤膜分亲水性和疏水性两种。滤膜材料依过滤物品的性质及过滤目的而定。药品生产中采用的除菌过滤器孔径一般不超过0.22μm。过滤器的孔径定义来自过滤器对微生物的截留,而非平均孔径的分布系数。所以,用于最终除菌的过滤器必须选择具有截留实验证明的除菌级过滤器。
——药典的这段话已经说得相对很清晰了,这句是一种强调:过滤器的孔径定义来自过滤器对微生物的截留,而非平均孔径的分布系数。
再看看FDA指南又是如何界定的?
FDA Guidance for Industry: Sterile Drug Products-Produced by Aseptic Processing-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2004, P31, "B. Filtration Efficacy":A sterilizing grade filter should be validated to reproducibly remove viable microorganisms from the process stream, producing a sterile effluent. 《除菌过滤器验证(二)除菌效率验证》这里面有对这句的翻译:除菌级过滤器应为经过适当验证,可以从流体中去除所有微生物,产生无菌滤出液的过滤器。
个人觉得,以上内容已经算是解释得相对完全了,重点有几条:
1. 对于除菌过滤器,是要求滤出液无菌的。即能够从流体中去除所有微生物,重点,是所有!所有微生物!
2. 除菌过滤器孔径,一般不超过0.22μm。这一般,就留了个活口了,举个例子,你能拿出全套的除菌过滤滤芯验证的资料,来证明0.25μm的滤芯是能保证你家的产品实现无菌要求的,那0.25μm也是可以的。
3. 必须要有证明。进一步说,要有验证来证明,再进一步说,要有验证中的截留实验证明。没有证明,就算你是0.1μm的,人家也不会承认你是除菌级过滤器。
个人理解肯定有局限,还希望各个大侠能现身,给出更加清晰明确的解释呵~~
以上提到的文献资料均附在后面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