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从网上看到“关于2015年版药典拟增修品种的公示”,现对于其中“玄麦甘桔颗粒”的质量标准中【制法】项有异议,请各位有这个品种的朋友提出自己的看法,真要照这个标准生产,不知道应该如何操作啊。想听听各位朋友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直接向药典会反映的。
原2012年10月,药典会网上曾出了一个“玄麦甘桔颗粒”中国药典第二增补本的征求意见稿,其工艺为: 【处方】 玄参 80g 麦冬 80g 甘草 80g 桔梗 80g 【制法】 以上四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 1.5 小时,第二、三次各 1 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2~l.35(65℃)的稠膏。取稠膏,加入适量的蔗糖及糊精,制成颗粒,干燥,制成 1000g,即得。 即将四味药材每味80g提取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2~l.35(65℃)的稠膏,将所有稠膏加辅料得到1000g成品。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玄麦甘桔颗粒”的工艺为:
【处方】玄参400g 麦冬400g 甘草400g 桔梗400g 【制法】以上四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二次1.5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2-1.35(65℃)的稠膏。取稠膏,加入适量的蔗糖及糊精,制成颗粒,干燥,即得。 即将四味药材每味400g提取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2~l.35(65℃)的稠膏,将所有稠膏加辅料得到成品。此处的成品可以超过或者低于1000g。
而本次的2015年版药典“玄麦甘桔颗粒”公示稿的工艺为:
【处方】玄参 400g 麦冬 400g 甘草 400g 桔梗400g 【制法】以上四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 1.5小时,第二、三次各 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 12 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32~1.35(65℃)的稠膏。取稠膏,加入适量的蔗糖及糊精,制成颗粒,干燥,制成 1000g;或加蔗糖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制成600g(低蔗糖);或加糊精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制成 500g(无蔗糖),即得。 从以上三种工艺可以看出,本次2015版征求意见稿是用的一部的处方却采用的是2012年征求意见稿的制法。这在生产上如果将这5倍量药材经提取后所得到的稠膏全部用来制成1000g,是完全无法实现的。是否可以理解为“这些药材所得稠膏取适量,加适量辅料得到1000g,而鉴别和含量必须符合要求?” 根据这种比较,建议修改如下: 【处方】玄参 400g 麦冬 400g 甘草 400g 桔梗400g 【制法】以上四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 1.5小时,第二、三次各 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 12 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32~1.35(65℃)的稠膏。取适量稠膏,加入适量的蔗糖及糊精,制成颗粒,干燥,制成 1000g;或加蔗糖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制成600g(低蔗糖);或加糊精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制成 500g(无蔗糖),即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