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蒲公英第八届年会“诚信做药”有奖诗文】-无信而不立 五年前,怀着激动的心情,踏入了制药厂,成为了一名检验员,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取样、做检验、写记录、出报告。尽管忙忙碌碌的工作渐渐消磨着自己的激情,却一直不敢忘挂在墙上的那句话“质量为大”。 “立质量之关,守品质之门,年年岁岁是如此,日日月月是如此”,去年的全厂征文里,我的这句话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今年的春节团拜会上,部门的诗朗诵,也道出了检验人员的心声“我们的职责:为药品质量,保驾护航”。 然而,这些并不只是一句句喊在嘴里的口号,一句句贴在墙上的标语,一幅幅挂在楼上的规范,更是要牢记在心中的行为准则,践行在工作中的职业道德。 记得曾看过一篇讲述一个少年学艺的故事,讲他熬制鲜竹沥的时候,不像其他学徒一样往里面加水,后来故事的结局当然是皆大欢喜的,少年人成功了,成功后的他也一直记得他奶奶告诉他要“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这当然只是一个故事,真假不做定论。 前段时间看过一篇讲述老药工的文章,为文中的主角所震撼,惊叹于耄耋之年的他身怀绝技,能“百刀槟榔”,能复原古法炮制。更赞叹他多年不改的诚信做药。 自己曾一直以为,诚信做药,太遥远了,我站不了那么高的高度。后来,才发现,做药这事儿,不分大小,不分你我。 自己工作中第一次检出不合格产品,大约是在三年前了,那真真是记忆犹新。那一次买来了一大车的石膏,我在取样时发现,这次买来的石膏并非规定的块状而是粉末状时,坚持“即使最后我们是打成粉末再使用的,就算其他指标是合格的,这批货也属于不符合规定”。当时我以为自己是做了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在现在看来,却是多么的平常。 再后来,自己的心智也渐渐成熟。面对检验结果不合格的物料和产品,也不会立即给出结论,而是重新审视自己的实验过程,反复检验,拿出最真实的结果,不求其他,只愿“做最仔细的分析工作,用细致甚微弥补学历不足”。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这是一种胸怀,一种医者最为朴素的情怀。“制药无闲时,质量最为大”,这也是一种心境,一种制药者诚信为本的操守。 我不求其他,只愿所有的制药人,诚信制药。
(写于2016年4月30日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