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保健食品生产工艺与研发报告中频繁出现的问题如何避免?新技术的使用问题、实行注册申报与备案“双轨制”后生产工艺与研发报告可能有哪些改变(未雨绸缪)?简单介绍,供参考。
一、与工艺相关的原料问题
| | | | | 备案产品用原料从几个月前开始筛选(安全第一),待确定 | | | 《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工艺内容。研发材料要经得起核查,产品要经得起严格检查,有法律责任 | | 补充生产许可证、工艺简图及说明、得率、质量标准检验报告。 造假--提取物得率不靠谱。将来可能建立不良记录制 | | 菌类(如灵芝孢子粉),缺少菌种鉴定。 蝙蝠蛾被毛孢菌丝体 | 补充菌种鉴定材料 补充菌种毒力试验报告以及按真菌类保健食品相关规定提供材料 | | | | | 动物来源原料 | | | 何首乌用量 | 药监2014年137号文,要求保健食品标签注明“本品含何首乌,不得长期超量用,检测肝功”。慎用此原料 | |
二、与工艺相关的辅料问题 | | | | | 备案产品用辅料在现有辅料中选取,安全第一。待公布。 | 造假:例如申报材料写环糊精用量15g/100ml(笔误?),而环糊精常温溶解度1.8% | | |
三、原料粉碎工艺
四、提取制备工艺 常见问题 | | | | 须注明,如滤材为滤布,质量符合JB/T11094-2011 | | 用超临界萃取法提取的提取物化学组成不确定 | | | | | | 海蜇多肽制备工艺(有争议) | 可用海蜇提取物,不可用肽,否则提供做原料依据和安全性报告 | | 如提取液中加酸,提取后不再是允许原料 | | | 工艺路线设计不合理,如须灭酶,但在灭酶前加入了人参等中药提取物。 | | | 山楂、葛根等四种中药分别购买的提取物,得率都是10% | | | 缺少提取工艺参数确定依据 | | |
五、标志成分问题
六、成型工艺 常见问题 | | | | | | 研发报告,缺少物料混合工艺、引湿性、流动性研究资料 | | | 制装软胶囊,空间相对湿度写成40%---60%不合格 | | | 加工助剂缺少标准号 | | | | | | 缺少主要生产设备表或填写不全 | | |
七、中试、检验报告、技术要求(工艺) 常见问题 | | | | | | 检验报告:审核人或负责人无签名,或非手签 | 不能躲避法律责任,不签名更被怀疑产品注册申报资料的真实性 | | 检验报告,海产原料忘记测镉 | | | 中试委托加工协议:委托方须为产品注册申报方 | | | 技术要求中生产工艺项论述不规范 | | | 技术要求打印版缺少条形码 | | | 酒剂 | | |
八、包装工艺
免责声明: 本文转自食品研发与生产 。 编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各位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转载仅为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遇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