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3369|回复: 3
收起左侧

《中国输血行业发展报告(2018)》,求新书分享

[复制链接]
药生
发表于 2018-9-12 11: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范林 于 2018-9-12 11:07 编辑

    9月6日,由《输血服务蓝皮书》编委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输血服务蓝皮书:中国输血行业发展报告(2018)》新书发布会在上海举办。

   《中国输血行业发展报告(2018)》是我国“输血服务蓝皮书”系列丛书的第三本,输血服务蓝皮书由国内众多输血医学领域专业人士共同撰写,对我国2017年度采供血和输血服务行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论述,包括采供血机构装备、信息化建设、血液质量管理、临床输血技术、输血学科建设、业务领导培训及部分省级和地市级采供血发展状况等内容。

   《中国输血行业发展报告(2018)》提出了诸多新的观点和思考,既有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也有国内工作开展的探索;既有国家层面的机制探讨,也有地方层面的实例说明;既有针对行业热点问题的讨论,也有具体的案例分析,是国内外了解中国输血行业发展的必备参考资料。
    通过人类的不断摸索总结,输血医学取得了飞跃式发展,输血事业已纳入正规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输血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提高和完善。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输血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输血事业必将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报告精读:
未来发展趋势

一:加大市场投入,加强临床医学推广

    由于近期国家相继出台“药占比”“两票制”等系列政策,加上进口血液制品数量逐年增加和国内原料血浆采集量年均两位数的增长,市场供需矛盾正在发生改变。为了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应积极整合国内血液制品生产厂家、科研院所、临床医院及检验机构等优势资源,以学术宣传和医学推广等模式,进一步教育、引导和培育血液制品市场,指导临床科室合理用药,挖掘血液制品临床适应证,千方百计将中国血液制品市场蛋糕做大,推动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做大做强。

二:建立行业监管长效机制,提升管理水平

    针对国内目前血液制品行业法规滞后,单采血浆站标准严重缺失、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下,无法保障全过程有效监控等问题。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法规标准,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和生物识别等智能化手段,建立全国单采血浆站与献血浆者信息化联网和不合格献血浆者数据库等,落实行业的有效监管,促进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整合资源,推动行业并购提速

    由于血浆来源受限,因此浆站数量多、采浆量大、血浆综合利用率高的企业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规模经济效益明显。目前我国血液制品行业集中度仍明显偏低,国内大型血液制品企业年投浆量一般为300~500吨,与国外血液制品巨头体量差距较大,企业间的兼并整合仍有很大空间。随着国家引导性政策不断出台以及行业自身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血液制品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逐渐增多,行业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

四:提高血浆综合利用率,开发新产品

    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宝贵的血浆资源,各生产厂家应升级生产设备,提高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积极采用新的蛋白分离纯化技术和方法,以提高产品的收率和纯度,推进原有产品和生产技术的升级换代,同时积极开展血浆蛋白的综合利用,大力研究开发新产品,并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另外鼓励和引导基因工程技术在血液制品生产中的应用,有重点地开展重组血浆蛋白的研制工作。

五: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

    创造条件和机会参加国际交流,有目标地进行技术引进。要建立信息网和数据库,对国际国内血液制品生产能力、水平、发展方向和路线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资料、数据和信息的收集体系。投入资金和制定有利发展的政策,促进新技术的引进、使用和升级。对一些凝血因子类制品和微量蛋白成分的提取和纯化,选择合适的层析方法将显得尤为重要。


献血人群调查

蓝皮书以河北省12家采供血机构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2017年各地市采供血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采供血从业人员构成、血液采集、血液供应、血液检测及特色工作开展等情况进行回顾,描述河北省采供血工作发展现状及主要工作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立工作机制、明晰部门责任、营造社会氛围、提升应急能力等建设性对策与建议。

调查显示,2017年,河北省无偿献血者性别比例构成:在无偿献血人群中男性513305人,占比67.22%;女性250326人,占比32.78%。

关于河北省无偿献血者年龄分布情况,2017年,河北省无偿献血总人次为763631,其中,18~25岁达145902人次,占比19.11%;26~35岁达215140人次,占比为28.17%;36~45岁共211292人次,占比27.67%;46~55岁180064人次,占比为23.58%;56~60岁为11233人次,占比1.47%。

2017年全省无偿献血者职业分布的情况,不能说明某一人群献血比例的高低,原因有两点:一是职业分类不够准确,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职业分类呈现多样化趋势,本研究所统计的职业分类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献血者所从事的职业,同时部分献血者出于对自己职业的保密往往不愿意填写;二是全省职业分布情况并不清晰。但从收集的统计数据不难看出,工人、农民、学生是献血队伍主体,这三类人群占总献血人次的52.18%。


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一百多年来,通过人类的不断摸索总结,输血医学取得了飞跃式发展,输血事业已纳入正规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输血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提高和完善。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输血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输血事业既面临挑战,也将迎接机遇的到来。

一是,输血安全性将进一步提高。今后通过不断创新研究,提高血液制品中病毒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缩短窗口期,同时发展病原体灭活等技术,保证血液制品的安全。

二是,输血服务将更为完善。过去对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RhD阴性孕产妇以及院前急救患者的紧急输血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对各种疑难输血问题的关注、探讨和研究,逐步规范化建立配合性输血、紧急输血流程,为临床输血提供更及时、优质的服务。

三是,输血的电子化信息管理。输血相关的资料通常要求保存十年之久,未来随着信息化管理的不断完善,这些大量、繁杂的数据将得到快速的分类管理、整合分析,从而大大提高临床输血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是,输血新技术包括输血检验技术、血液制品检测技术、血液制备技术等以及新一代血液成分制品的应用研究将成为未来输血医学最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五是,作为目前最复杂的生物疗法,细胞治疗依然有许多的技术难点尚未突破,确切的作用机制还不清晰。细胞治疗伦理、细胞制品质量控制、肿瘤的CAR T和CAR NK细胞治疗、肿瘤的免疫检查点疗法、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干细胞移植治疗、基因编辑技术与干细胞的结合使用、基因修饰化细胞治疗、微囊化细胞移植治疗、3D打印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等,以及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目前关注和争论的焦点。

六是,临床输血是以关注患者转归为目的,以节约人类稀缺资源、保证临床安全有效输血为原则,充分利用各种成熟血液保护技术,多学科协作的用血全程管理。患者血液管理是临床用血管理的发展方向,在关注患者转归的前提下,追求患者治疗利益化。

七是,不断加强临床输血人才培养,学科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因此培养输血技术相关人才梯队,对推动输血技术发展进步意义重大。

蓝皮书分析指出,通过全世界临床和科研人员的努力探索和实践,输血技术会有更加长足的发展和创新,临床输血管理也将更加科学、高效,从而为临床提供更为安全、及时、有效的输血治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8-9-12 12: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9-29 14: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新书吗?求分享!

点评

我也想看新书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9-30 13: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楼主| 发表于 2018-9-30 13: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wanggui_929 发表于 2018-9-29 14:25
有新书吗?求分享!

我也想看新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2-15 18:12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