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980|回复: 6
收起左侧

[行业反思] 原创:天津市药品监管机构改革的利弊功过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9-2-2 22: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大才子 于 2019-2-2 23:02 编辑

一、队伍数量

天津批准的行政编制数量为5个区域办公室150人,是全国同类机构中最多的,充分体现了天津政府对药品监管的重视程度。相比于某省公布的每个办公室不到10个编制的队伍状态,狂吹一通不以为过。

在机构改革中,编制的争取向来是最难一环,能保持监管队伍已经不易,此次天津整体划转150个编制,的确是功不可没。

二、队伍质量

据了解,区域办公室以所在地区局监管力量为依托,抽调周边几个区局年轻监管人员,整体看来一片朝气,作为可期。但据笔者了解,也有不少缺憾。

第一、滨海新区作为监管面积最大、监管企业最多的区域,所在地监管人员却全部留守,无一抽调。此地监管的交接问题以及衔接期的监管风险把控,令人瞩目。

第二、药品生产监管力量被削弱。据了解,此次人员抽调,身在区局的国家GMP检查员全部留守,无一抽调,“人随事走”成为空话。生产监管人员培养周期长、难度大,这样的人员划转实在可惜。

第三、监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被抽调人员中,有大量原市场基层监管所人员。这批监管人员,是一批年轻化队伍,大部分为监管所骨干,但可惜从事的监管工作大多与此次划转职能无关。虽然大多具有药学学历背景,但所从事工作只有少部分人员涉及过药品零售,大多人基本未从事过药品监管工作。

三、队伍前景

监管人员数量比较适中,有利于开展繁重的检查任务,人多力量大在某种意义上还是有道理的。所以,笔者认为,队伍前景整体应该向好,但不稳定因素也比较突出。

第一、监管经验缺乏。除中层骨干外,基本为缺乏生产、批发监管经验的人员。这些人员需要较长适应周期,才能完全胜任监管工作。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但监管工作却是无法等待。去年徐景和局长对监管队伍的评价是有数量没质量,在天津一语成谶(当然要看到其他省市数量都没有时,也就淡然了)。

第二、队伍人心波动。因目前监管责任重大,以前从事药品零售以及未从事药品监管工作的被抽调人员中,出于自身能力及经验的缺乏,并不愿意从事药品生产及批发监管工作。并且区域办公室设置并非各个行政区域都有,这就涉及远距离上班问题。年轻人员大都刚刚成家,离家过远十分不现实。即使服从了分配,在日后长时间的奔波与维护家庭中,必定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家庭不稳对工作人员身心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可不考虑。

第三、药品监管人员流失。上边提到的远距离上班问题,同样使一部分原监管骨干留守区市场局。同时因为调研不充分,作为区域办工作中最重要风险最大的药品生产监管人员大量流失,国家GMP检查员均不抽调,生产监管真空已经形成。

第四、基层监管的人员流失。抽调人员中的原市场监管所人员以及药品零售监管人员,均为原基层监管所以及药品零售监管年轻骨干。大量抽调以后,市场监管也必定面临人员补充、新人员培养、工作衔接的问题。市场基层监管工作(包括药械零售监管),是整个监管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上游监管再好,也需要落实到直接接触人民群众从业单位,否则就会形成100+0=0的局面。

四、总结

总的来说,天津这个设置的编制数量必须充分肯定。但具体操作中的人员调配、工作衔接等,后期风险较大。队伍人员质量堪忧,有数量没质量短时期内成为事实。当然,通过传帮带以及稳定的工作学习,只要年轻队伍踏实肯干,3到5年这支队伍应该可以质量可观。只是这3到5年的缓冲期内,怎样确保监管的平稳过渡、防止出现药品风险事件,就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上述问题,并不是针对天津这一个区域的设置,只是根据笔者的了解,有感而发,好多问题为全国这种模式的通病。省局管理生产,而区域大路途远,必然需要就近设置派出部门,以方便各种监管工作和突发事件的第一时间处置。各种形式的区域办公室应势而生,但队伍数量和质量问题却困扰着决策者。人员数量问题大部分省份均有,天津以直辖市的较小区域,成立了150人的监管队伍,无论如何都是功大于过的。而人员素质问题更是通病,广东的区域办设置在市场局下,只是加挂药品监督的牌子,人员主体均为原市场监管人员,药品专业监管人员流失也很严重,药品监管的边缘化相对突出。

作为药品行业的一员,从内心希望监管人员监管素质比较高,这样在专业沟通上较为顺利,而照本宣科的事情会容易避免。但大势所趋,我等局外人无法控制走势,而药品行业的风风雨雨经历的已经够多,怎样更好的监管这个行业,让行业有序安全稳定发展,的确应该是决策者应该考虑的。

既成事实很难改变,只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正在进行改革的其他地区,提供一点参考。

附:改革文件
001.jpeg
002.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9-2-2 23: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机构改革,编制减少,人员流失,监管能力减弱,监管素质降低,无可避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9-2-3 08:07: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编制的不干活,干活的没编制。这是各大机关事业单位的通病。所以别光看编制,没编制的也是要发工资拿奖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3 08: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改革半天也是换汤不换药,基层监管人员再好也不如领导一句话有用。在企业都这情况更别说体质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9-2-3 09: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机关,看看就好,千万别当真就行,自己该干嘛干嘛,守住道德底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9-2-4 12: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就lz的观点和论据给与一些探讨


第一、滨海新区作为监管面积最大、监管企业最多的区域,所在地监管人员却全部留守,无一抽调。此地监管的交接问题以及衔接期的监管风险把控,令人瞩目。

此地留守原因是滨海作为特殊区域,当地市场监管局早已归当地政府管理,人员调拨非常困难,而且,会有人愿意放弃滨海高出市直单位的工资吗?
同时,从企业数量来说,西青区所在的第二片区药械化生产企业数量最多,压力最大。

第二、药品生产监管力量被削弱。据了解,此次人员抽调,身在区局的国家GMP检查员全部留守,无一抽调,“人随事走”成为空话。生产监管人员培养周期长、难度大,这样的人员划转实在可惜。

这个据了解并不科学,GMPGSP检查员是确定人员名单的第一梯队,其次是三年以上监管经验的人员。
第三、监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被抽调人员中,有大量原市场基层监管所人员。这批监管人员,是一批年轻化队伍,大部分为监管所骨干,但可惜从事的监管工作大多与此次划转职能无关。虽然大多具有药学学历背景,但所从事工作只有少部分人员涉及过药品零售,大多人基本未从事过药品监管工作。

以前药监局人就少,此次调回来也是以药监局的原有人马为主,但为了干部年轻化,就选择了近几年有药学学历背景的新录入人员,公考的话,也就是这个意思了吧?

对于作者认为的人员经验问题,放到原药监局时代,人员相较当时充盈了不少,而且是多经挑选,反复协调而得出的名单,为了防止基层出现监管真空,原有药械两科监管人员也存留了约50%的监管力量,仅零售、医疗机构的监管任务较以前有所降低,不要忘记药械监管的力量一直是不足的!一直是不足的!
针对现在监管问题,没有足够的人员是最根本的,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而且来的都是年轻人。
至于有没有编制,此次划拨的这150人是专门负责监管的,且全是行政编,没编制这个情况是不存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9-2-4 18:5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次检查签字就要终身替企业负责,全世界有这种追责方式吗?所以没人去派驻机构很正常,换做我也不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京ICP证150354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4-11-11 18:01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