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大上海 于 2019-9-26 20:52 编辑
仓储与运输验证系列:第一节 仓储与运输验证简介、仓储区设计
原创: 马义岭 于红想 允咨GMP制药技术
仓储与运输验证简介 制药产品应按照其稳定性研究数据来确定存储与运输条件。对于温度/湿度等有严格要求的产品,其存储环境与运输过程应经过验证。储运过程不仅需要保证制药产品储存条件达到要求,产品从生产完成之后,在发货、运输、到交付整个过程中也需要保证其良好的储存条件。下图展示了一个典型的仓储物流运输系统流程图,供参考: 图1 制药企业仓储物流运输系统流程图 [img]file:///C:\Users\Administrator.WIN-7O07HAHN9M6\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1157056291\QQ\WinTemp\RichOle\7ZIHXPR)TN@0J20R[}KF93X.png[/img]
仓储区域分类
仓储区域按照用途分为原辅料库、中间产品暂存库、成品库、不合格品库、包材库、危险品库等,各仓储区域温湿度要求和储存物质的要求直接相关。按存储条件,仓储区域可分为常温库、阴凉库、冷库、有特殊存储要求的其他仓库,以及化学危险品库和特殊药品库等。 对于有温度控制要求的存储区域统称为温控存储区域,如常温库、冷库(冷藏/冷冻)及冷藏冰箱、冷冻冰箱。
运输方式
不同企业的药品从生产商到终端患者,运输方式有所不同,按照运输途径一般可分为陆运、空运、海运。按照运输条件一般分为常温运输和冷链运输。对温度敏感的药品,应有控制措施保障药品在运输过程的温度。冷链运输过程常见温控系统类型如下: 
主动温度控制运输系统:系统本身具备温度调节控制功能,系统配备制冷和/或加热部件,主动温度控制运输系统的制冷原理见图3。
被动温度控制运输系统:系统本身没有温度控制功能,通过保温材料及蓄冷剂来维持产品温度。常用的保温材料包括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氨酯、真空版等。常用的蓄冷剂包括冰袋、冰排等。 仓储区设计
通常以仓储需求、存储条件、GMP要求三个方面为基础,结合药品生产企业自身的特点,考虑消防、安全性等因素,对仓储区进行设计、建造或改造,以满足法规要求。对仓储区设计通常需考虑如下,包括但不限于:
设计应以达到国家消防、安全要求为基础; 设计应满足中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仓储区应有足够的面积和空间,安置设施设备、存储物料和产品、便于人员操作,与生产规模相适应,满足仓储容量需求; 仓储区的建筑设施、设备布局、设计、维护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发生差错的风险,能够进行有效的清洁和维护,防止混淆、污染和交叉污染; 仓储区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能够对无关人员进入实行可控管理,防止药品被盗、替换或者混入假药; 配置合适的空调通风设施,以保持仓库内物料对温湿度的要求。根据产品及物料的存储条件,选择常温库、阴凉库或冷库等进行物料的存储; 在原辅料、包装材料进口区应设置取样间或取样车。取样设施常装有层流装置。仓储区的取样区洁净级别应与生产要求一致; 仓库设计一般采用全封闭式,对光照有一定的要求。仓库即便有窗也不允许开启,以防积尘,也防鼠类、虫类进入。有窗部位外面应安装栅栏,以保证物品安全; 高位货架采用冷轧钢板质量较好,如用热轧钢板,对钢板厚度要求稍厚些。焊接货架焊接处要求质量较高,无砂眼,表面要进行防锈处理。货架竖立时要求测量其垂直度,不得倾斜; 仓库地面要进行硬化处理,其处理可用环氧树脂或聚氨酯涂层,一般不用水泥地面,尤其用高位铲车运作时,易起尘,难以清洁。仓库的地面要求平整,尤其是高位货架和高位铲车作业区; 仓库内不设地沟、地漏,目的是为了防止细菌滋生。仓库内应设洁具间,放置专用的清洁工具,用于地面、托盘等仓储设备的清洁; 仓库地面结构要考虑承重。高层货架不用底脚螺丝预埋件固定,而用膨胀螺栓固定,装卸均较简便。物料都应堆放在托盘上,宜采用金属或塑料托盘,其结构应考虑便于清洁和冲洗; 对于头孢类、青霉素类、激素类产品应分开放置,并需要吸塑包装,以免交叉污染。青霉素类和头孢素类用的托盘不能和一般物料用托盘混用,如要混用,则需用清洁剂(如12%的氢氧化钠溶液或氨溶液)清洁,以防交叉污染; 对于存储条件或安全性(特殊的温度、湿度要求或毒、麻、精、放)有特殊要求的物料或产品,仓储区应有特殊存储区域以满足物料或产品的存储要求。 对于冷藏、冷冻药品的存储,仓库设计时应重点考虑以下要素: 与其经营规模和品种相适应的冷库,存储疫苗的应当配备两个以上独立冷库; 配有用于冷库温度自动监测、显示、记录、调控、报警的设备; 配有冷库制冷设备的备用发电机组或者双回路供电系统。
在存储药品的仓库中应配备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系统应当对药品存储过程的温湿度状况进行实时自动监测和记录,有效防范存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影响药品质量安全的风险,确保药品质量安全。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自动监测终端 测量范围在0℃~40℃之间,监测终端温度的最大允许误差为±0.5℃; 测量范围在-25℃~0℃之间,监测终端温度的最大允许误差为±1.0℃; 监测终端相对湿度的最大允许误差为±5%RH。
2.自动监测点数量 仓库自动监测点的数量取决于空间的大小以及在温度分布研究期间所获得的温度波动情况。 对于小型设备如冷藏冰箱和冷冻冰箱,最少需要设置一个自动监测点。
3.自动监测点位置 常温存储库:自动监测点放置在温度分布研究中确认的季节性最热点和最冷点。 藏/冷冻库:自动监测点放置在温度分布研究中发现的最热点和最冷点。 冷藏冰箱和冷冻冰箱:最少需要设置一个自动监测点。 备注:有些国家法规要求有2个自动监测点:一个放置在最冷点,另一个在最热点。正确的放置位置可以根据温度分布情况来决定,也可以在实验室设计确认阶段决定。
4.报警功能 当自动监测的温湿度值达到设定的临界值或者超出规定范围,系统应当能够实现就地和在指定地点声光报警,报警可自动通过电子邮件、短信或其它沟通媒介将报警信息发送给责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