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客观地反映一下药典委工作人员声音 中药人周老头儿于壬寅年夏末 现在的许多消息,都是一些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网友提供的,从内容的角度看来,可能是真实的,写在这里大家自己判断吧! 如果国家药监局的领导能够看到的话,希望他们能够深入调查了解一下,是否如实。 有人告诉我—— “周老师,你以为国家药典委委员就是国家药典委的人?错了,国家药典委一般工作者充其量不过十来个人,而且绝大多数都不是药典委委员”。 “国家药典委的委员都在其他单位有重要的岗位领导,药典委委员仅仅是,一个称呼,一个闲职,或者干脆就是一种荣誉的称呼吧。这些人大部分很忙,没有时间编写药典,出了错很自然的就认为不是自己的问题”。 “专职人员不过二十个,但真正能在国家药典委办公室长期值守的人,也不过几个。有时候去根本就找不到人”。 下面是一个网友告诉我的实情,他声明他不是药典委具体工作人员,也不是受人人之托来帮他们说几句公道话,只是听了某些人的牢骚,感觉有必要代他们转达一下。 “首先,您得把“国家药典委中的工作人员”和“国家药典委委员”区别开来”。 听他解释我才知道,“国家药典委的工作人员”和“国家药典委委员”是两码事儿,不能混为一谈。 如此看来国家药典委的工作人员的“领导”,和国家药典委委员的“领导”,也不是一回事儿。“许多国家药典委委员都是院士级的,部长(副部)级的专家,谁能领导他们”? 他告诉我:其实国家药典委的具体办事人员也有苦衷,药监局自从三局合并以后,又变成半独立,“总”字被拉掉了,彻底成了副部级单位,京城有一些人评价,连个副部级还勉强。而国家药典委员会充其量也只是个副司级单位(有人说实际上就是一个处级单位)。谁都不把他们看重了。 “在京城的还好一点,到了基层,相当一部分人现在找不到地方说话,人家那两个局的人都在位子上坐着了,我们的领导哪儿去了?不都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 他告诉我,药典委具体工作人员也抱怨:“我们能领导谁?绝大部分药典委委员的级别都比我们高,人家是专业人士,他写的东西我们也只能照样出标准,谁敢动他们的?谁敢说他们一个不字?至于出了那么多错,我们真的没有什么责任”。 “国家药典委编写药典从来都不严谨,这些都是历史造成的,大家都习惯了,前辈退了以后,我们是顶上来的,能够说人家这个不是那个不是?我们没有那个资格,也不能这样做啊”。 “我们也就是个跑腿的,组织委员们开个会,写写抄抄,真正起作用的是各个专委会的领导,但这些领导有的是院士,有的是其他部门更高级的领导干部,在这只是一个兼职,有事能联系上他们就不错了,如果能把他们请来开个会,那是给你很大的面子。我们体谅他们,他们工作特忙。” “还有一些药典委员只是通过各种关系安排进来的,人没本事,事办不好。但人家背后就是有人,你也不敢把他怎么着?更讨厌的是,某些人把国家药典委员当成一块招牌到处显摆。把安排某些内容(如新品种、新仪器)写进药典,当成自己招摇撞骗的资本,如果我们不同意,他们就会找人来压我们,这种人最讨厌”。 针对我反复提到“国家药典委领导”,他们说—— “国家药典委领导是谁?这个很简单,打开20版药典,看看谁排的最前面,找我们干什么”? “反正不会是我,我也不够那个格”。 声明一下:虽然这位网友告诉我那是实情。但是不是实情?请国家药监局的领导认真的调查一下有没有这种情况。以免我这个姓周的老头又造成误导,“误导”这个高帽子可一直没给我摘掉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