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362|回复: 9
收起左侧

[设施设备] 配液区域设计(黑白分区理念)的疑问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制药的黑白分区设计一般是基于节能设计(配液罐体积越来越大),比如浓稀配罐身放在一般区,仅留罐口在洁净区,投料可全密闭或开放投料,过滤单元或呼吸单元在洁净区;或者整个罐体都在一般区,投料或输送采用完全密闭方式进行管路设计,过滤单元或呼吸单元在洁净区。疑问1:设计时,暴露在一般区的管路是否应该采用全焊接方式进行布置,这样来尽可能避免外界污染,但现在配液一般采用称重定容,存在软连接,如何做到全密封。否则如果采用快装卡盘联接,一旦发生滴漏,没办法解释怎么避免污染的。疑问2,基于节能设计,大家有具体的指导经验参数没,洁净区每立方米的能耗数值,要节约多少空间才能与带来的风险有个平衡。另外请各位大神指导在实操该类型设计时,具体的防风险办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大神讨论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必须顶一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制药行业中,黑白分区设计(即洁净区与一般区的划分)是为了确保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无菌要求和防止交叉污染。针对您提出的疑问,以下是我的专业建议:

1. 管路布置:
   - 对于暴露在一般区的管路,确实应考虑采用全焊接方式进行布置,以减少外界污染的风险。然而,由于配液过程中需要称重定容,软连接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确保密封性:
     - 使用高质量的密封材料和接头,确保软连接处的密封性能。
     - 定期检查和维护软连接部位,及时发现并更换损坏的密封件。
     - 采用双保险设计,如在软连接处增加一个可检测泄漏的装置,一旦发生滴漏能立即报警并采取措施。

2. 节能设计与风险平衡:
   - 关于洁净区每立方米的能耗数值,这通常取决于具体的生产工艺、设备效率以及环境控制要求。没有固定的标准值,因为每个生产设施的情况都不同。为了节约空间同时控制风险,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 优化空调系统设计,提高能效比。
     - 采用先进的空气净化技术,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保证空气质量。
     - 实施有效的能源管理系统,监控和调整能耗,实现节能减排。

3. 实操防风险办法:
   - 在操作此类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 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清洁消毒程序,确保所有人员都能按照标准执行。
     - 对关键区域进行定期的环境监测,包括微生物计数、尘埃粒子数等指标,以评估控制效果。
     -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任何偏差进行调查和纠正,防止问题扩大化。

参考法规或指南条款可能包括《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及其附录,以及相关的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指南。具体条款需根据最新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指导文件来确定。

【鼠鼠还在学习中,内容仅供参考(药搭GMP软件提供技术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Deepseek的回答
在制药行业的黑白分区设计中,节能与污染控制的平衡需要结合技术规范(如GMP)、工程实践和风险评估。以下是针对您两个疑问的具体解答和防风险建议:

---

### **疑问1:管路设计的密封性问题**
#### 核心矛盾:
- **全焊接管路**:密封性好,但不利于维护、清洁和称重定容所需的软连接。
- **快装卡盘(CIP/SIP设计)**:灵活性高,但存在泄漏风险(如垫圈老化、安装不当)。

#### 防风险解决方案:
1. **分区域采用不同连接方式**:
   - **一般区暴露段**:优先全焊接管路(尤其是无菌工艺段),减少泄漏点。
   - **必须软连接的部位**(如称重模块、罐体位移补偿):
     - 使用制药级硅胶/PTFE软管,内壁光滑无死角,耐受CIP/SIP。
     - **双层密封设计**:软管两端采用无菌快装接头(如Tri-Clamp + PTFE垫圈),并加装泄漏检测传感器。
     - **在线灭菌(SIP)**:软连接段纳入SIP程序,确保无菌性。

2. **泄漏风险控制措施**:
   - **在线泄漏监测**:在管路低点安装电导率传感器或视觉检测系统,实时报警。
   - **定期压力测试**:对快装卡盘段进行保压测试(如0.5 MPa,30分钟压降<5%)。
   - **冗余密封设计**:如双卡箍结构或“卡箍+卫生级密封胶”组合。

3. **操作规范**:
   - 开放投料时,采用层流罩或RABS(限制进出屏障系统)保护罐口。
   - 软连接拆卸后必须进行完整性测试(如气泡点测试)并记录。

---

### **疑问2:节能设计与风险平衡**
#### 关键参数与经验值:
1. **洁净区能耗基准**:
   - HVAC系统占洁净区总能耗的60-70%,典型能耗范围:
     - ISO 8级(D级):50-100 W/m&#179;。
     - ISO 7级(C级):150-300 W/m&#179;。
     - ISO 5级(A级):500-1000 W/m&#179;(层流罩局部区域)。
   - **节能潜力**:通过减少洁净区体积(如仅保留罐口在A级),可降低30-50% HVAC能耗。

2. **风险量化评估工具**:
   - **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对“罐体置于一般区”可能的风险(如微生物污染、交叉污染)评分,优先控制高风险项。
   - **能耗-风险矩阵**:将节能收益(¥/年)与风险发生概率(P)、严重度(S)对比。例如:
     - 若罐体全置于一般区可节省¥50万/年,但污染风险概率增加0.1%(需通过历史数据估算),则需评估风险成本(如一次污染事件损失¥500万)是否可接受。

#### 实操平衡策略:
1. **模块化设计**:
   - 将配液罐分为“主罐体(一般区)+ 顶部接口模块(洁净区)”,通过缩小洁净区覆盖体积(仅包裹罐口、过滤器和呼吸器)降低能耗。
   - 示例:一个10 m&#179;罐体,若洁净区覆盖体积从5 m&#179;减至1 m&#179;,预计节能40%以上。

2. **动态气流控制**:
   - 非生产时段降低洁净区换气次数(如从40次/h降至10次/h),配合压差联锁防止污染。

3. **密闭输送系统**:
   - 使用隔膜阀+无菌转移袋(如SART或ATPS系统)替代开放式投料,避免洁净区扩大。

---

### **总结:防风险实操要点**
1. **管路设计**:
   - 关键无菌段全焊接,非关键段用快装卡盘+在线监测。
   - 软连接必须纳入CIP/SIP验证,并定期更换(如每6个月或100次循环)。
   
2. **节能与风险平衡**:
   - 通过缩小洁净区体积+动态控制,实现能耗降低30-50%。
   - 采用QbD(质量源于设计)原则,在工艺设计阶段通过模拟(如CFD气流分析)优化布局。

3. **验证与监控**:
   - 执行PQ(性能确认)时模拟最差工况(如最大投料量、极端温湿度),验证密封性和洁净度。
   - 定期审计能耗数据与偏差记录,动态调整设计。

建议结合具体项目参数(如罐体大小、工艺类型)进一步细化方案,必要时咨询ISPE或PDA指南中的案例库(如ISPE Baseline Guide Vol. 4: Water and Steam System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找配液设备厂家探讨探讨,技术成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焊接或者卡盘都可以,需要仔细分析并制定有效措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前天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符合法规要求的减少污染、交叉污染,至于怎么做,就看各位自己来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机智鼠 发表于 2025-2-14 18:52
在制药行业中,黑白分区设计(即洁净区与一般区的划分)是为了确保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无菌要求和防止交叉污染 ...

谢谢大神的意见,对我非常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俊1234 发表于 2025-2-15 08:12
来自Deepseek的回答
在制药行业的黑白分区设计中,节能与污染控制的平衡需要结合技术规范(如GMP)、工程 ...

您的意见非常专业,学习受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2-20 15:04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