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药学】 关于鹿茸的应用,指出下列不正确的 A.阴疽不敛 B.妇女冲任虚寒、带脉不固之崩漏不止、带下过多 C.热病气阴两伤之烦倦口渴 D.精血虚亏之筋骨无力,小儿发育不良之骨软行迟、囟门不合 E.阴虚阳亢之眩晕、口干、便干 提问: 不懂。 答案与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是CE. 本题考查的是鹿茸的主治病证。 鹿茸 【来源】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肝、肾经。 【性能特点】本品甘咸性温,入肝、肾经,药力峻猛,为血肉有情之品。既峻补元阳、大补精血,又强筋健骨、调理冲任,还能通过温补而托疮毒。 【功效】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主治病证】 (1)肾阳不足之阳痿滑精,宫冷不孕。 (2)精血虚亏之筋骨无力,小儿发育不良之骨软行迟、囟门不合。 (3)妇女冲任虚寒、带脉不固之崩漏、带下过多。 (4)阴疽内陷,疮疡久溃不敛。 而CE不是其主治病证,故根据题干选择CE. 【中药炮制学】 一般炮制品的含水量宜控制在 A.1%~3% B.4%~7% C.7%~13% D.6%~9% E.8%~10% 提问: E对吗? 答案与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一般炮制品的水分含量宜控制在7%~13%.对于各类炮制法其炮制品含水量的要求,《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规定:①蜜炙品类;含水分不得超过15%;②酒炙、醋炙、盐炙品类等,含水分均不得超过13%;③烫制、醋淬制品,含水分不得超过10%. 【中药鉴定学】 皮类药材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的原因 A.此时树皮养分及液汁增多 B.此时形成层细胞分裂较快 C.此时皮部和木部容易剥离 D.此时伤口不易愈合 E.此时采收经济价值高 提问: 答案是什么? 答案与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C. 皮类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此时树皮养分及液汁增多,形成层细胞分裂较快,皮部和木部容易剥离,伤口较易愈合。少数皮类药材在秋冬两季采收,如苦楝皮此时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肉桂则在春季和秋季各采一次。杜仲、黄柏等可采用“环状剥皮技术”,与传统的砍树剥皮相比,既可缩短药材的生长周期,又保护了生态环境。E选项,经济价值不是药材采收考虑的范畴,咱用药不是单纯为了换取金钱,而是要从其药效以及环保方面来考核。所以选择ABC. 【中药化学】 除去鞣质的方法有 A.加热后冷藏法 B.加石灰沉淀鞣质 C.在鞣质乙醇溶液中加氢氧化钠至pH9~10,鞣质成钠盐析出 D.用明胶或铅盐使其沉淀 E.聚酰胺吸附法 提问: 老师,这道题的A选项冷藏也对吗?书上写的不是冷冻吗? 答案与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CDE. A选项这么说是可以的,重点在于加热和冷冻的顺序。 冷热处理法鞣质在水溶液中是一种胶体状态,高温可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低温可使之沉淀。因此可先将药液蒸煮,然后冷冻放置,过滤,即可除去大部分鞣质。 除去鞣质的方法: 1.冷热处理法:鞣质在水溶液中是一种胶体状态,高温可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低温可使之沉淀。因此可先将药液蒸煮,然后冷冻放置,滤过,即可除去大部分鞣质。 2.石灰法:利用鞣质与钙离子结合生成水不溶性沉淀,故可在中药的水提液中加入氢氧化钙,使鞣质沉淀析出;或在中药原料中拌入石灰乳,使鞣质与钙离子结合生成水不溶物,使之与其他成分分离。 3.铅盐法:在中药的水提取液中加入饱和的乙酸铅或碱式乙酸铅溶液,可使鞣质沉淀而被除去,然后按常规方法除去滤液中过剩的铅盐。 4.明胶法:在中药的水提取液中,加入适量4%明胶溶液,使鞣质沉淀完全,滤除沉淀,滤液诚压浓缩至小体积,加入3~5倍量的乙醇,以沉淀过剩的明胶。 5.聚酰胺吸附法:将中药的水提液通过聚酰胺柱,鞣质与聚酰胺以氢键结合而牢牢吸附在聚酰胺柱上,80%乙醇亦难以洗脱,而中药中其他成分大部分可被80%乙醇洗脱下来,从而达到除去鞣质的目的。 6.溶剂法:利用鞣质与碱成盐后难溶于醇的性质,在乙醇溶液中用40%氢氧化钠调至pH9~10,可使鞣质沉淀,再滤过除去 【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 仅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药有 A.通便灵胶囊 B.苁蓉通便口服液 C.麻仁丸 D.麻仁润肠丸 E.麻仁滋脾丸 提问: A选项呢? 答案与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是BCD. 通便灵胶囊 【药物组成】番泻叶、当归、肉苁蓉。 【功能主治】泻热导滞,润肠通便。用于热结便秘,长期卧床便秘,一时性腹胀便秘及老年习惯性便秘。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6粒,一日1次。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孕妇及妇女哺乳期、月经期禁用;儿童、年老体弱者慎用;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鱼腥、油腻食物。 本题问的是“仅能润肠通便的是”,而通便灵胶囊还能泻热导滞,故不选择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