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今天看到一个新闻,男子帮病友购国外低价药被诉 300多名白血病患者求情,内容是一位慢粒白细胞患者,自己购买并且帮助其他病友购买 印度仿制瑞士“格列卫”抗癌药,不仅可使国内慢粒白血病患者每月省去2万多元药费,还意味着他们生存希望的大增。但这种仿制药品并未获得国内药监部门的审批,属于“假药”。该男子被以销售假药罪提起公诉。印度这个仿制药是经过该男子吃过以后,各项指标正常的,然后通过自己建立的QQ群告诉病友,并且由于有些病友不懂购买,新闻中的男子就提供帮助。中国内地药价比国外贵是普遍现象,这反映出中国进口药品的虚高定价。中国进口药品都有一个进口关税,加上中间流通环节的成本,所以价格就高。印度仿制药之所以便宜,是因为仿制药不需要研发费用或支付专利使用费用。新闻中的主人公购买的印度仿制药在药监部门眼中就是假药,是因为药品研发者在中国已注册专利,目前还在专利保护期,中国不会批准印度版的仿制药销售。
看完这个新闻,我在想,中国那么多的仿制药,究竟是救活了很多患者,养活了很多药厂工作人员,还是使得中国不再有人去研究新药,只靠仿制来生存。到底这些仿制药是救人还是害人?!我相信,中国不少药厂都在虎视眈眈在看着瑞士“格列卫”抗癌药的专利保护期什么时候到期,一旦到期,估计不少企业会揭竿而起,研制相关仿制药。仿制药就像走一个捷径,可以到达“森林”,获得“资源”,一群人只想着走前人的路,会不会就没有新的路了呢,也就少了不少的风景,而那个“森林”,会不会因此而迅速枯竭呢。仿制药,增强了竞争,降低了成本,开拓了资源,也减弱了我们的创新力,研究力。什么时候我们也能生产出具有专利保护的药呢?中国能从仿制药大国成为新药大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