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869|回复: 7
收起左侧

[风险管理] 风险是监管当局和企业之间的一种共同的语言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5-7-12 07: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谢大侠来了 于 2015-7-12 07:49 编辑


     "风险是监管当局和企业之间的一种共同的语言"这一观点最早出现2005年ICH发布的关于ICH Q9的培训材料中,虽然这样一个浅显易懂的观点提出已经过去近十年了,但是这一观点却未在业内引起多大反响。
最近在网络上讨论关于珠海某公司被收回GEP证书,该事件大致情况是这样的,该公司已经取得了EU GMP证书,但是后来有欧洲某国来现场检查时下的结论是:无菌生产设施的设计、设备、操作、环境监测、培养基灌装存在大量缺陷。公司QA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因此认为质量体系太差、不适当。而该公司自己认为其工艺过程没有问题,并且在申报注册时是通过了的。这就出现了企业自己的评估与官方审计评估出现矛盾的问题,由于是涉及到的是工艺设计的问题,所以该公司连整改的机会都没有了,直接被收回了EU GMP证书,只保留部分关键药品。
这是一个典型的制药企业与监管机构在某一问题上看法不一致的案例,从某国监管机构下的结论来看是非常严厉的,用了"差和不适当"等词,而企业自身貌似却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某国检查报告指出将在法规风险评估中将关键和主要缺陷写出来。从这个事件来看,在风险评估方面有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该企业未对被检查的品种进行全面风险评估,所以对目前的工艺过程中的风险并不清晰;另一种可能就是该公司对被检查的品种进行了风险评估,但是风险评估不全面或者风险评估没有做到位或者是在评估时某些风险被人为地评低了(这是很多企业常见的做法)。不管是哪种情况,其结果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来检查的检查人员做的风险评估和企业做的不一致。
这让笔者想到了本文开头提到的ICH Q9培训材料中提出的观点:风险是建立在监管当局和企业之间的一种通用的语言和过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语言,是基于保护终端患者的一种语言,保证终端患者的人身安全是监管机构和企业共同的目标。基于风险在ISO 31000中的定义:风险是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监管机构和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即整个药品制造过程中所有可能的不确定性可能对保证终端患者安全这一目标的影响。监管机构和企业之间应基于如何降低这些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进行沟通交流。对于监管机构而言,他们主要关注的是高风险的区域及其由风险衍生出来的关键控制点上,目前的监管检查已经基于这种理念,称之为基于风险的检查。而对于企业而言也应该主要精力集中在高风险区域并致力于控制这些高风险,这样更加有利于企业进行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
基于风险的监管检查从某种意义上是解放了企业的创造性,解决了以前不同的检查机构或者检查人员在同一问题上的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要求导致企业无所适从的问题,提倡监管机构和企业都从风险出发去分析、评估并最终达到控制对终端患者产生的风险。所以风险成了监管机构和企业沟通的共同的语言。
既然风险是一种共同的语言,就意味着这种语言是监管机构和企业都懂的,就好比欧盟和FDA来中国企业来检查的检查官都会讲中文了,这就提高了监管机构检查和企业自身风险控制的透明性,一言以蔽之,即企业做的那点事儿监管机构都明白着呢!从这个角度讲,企业自己内部做的风险管理就变得尤为重要,首先是企业必须自身对风险管理这个事儿重视起来,必须做起来,不要人家来跟你交流的时候你都听不懂人家在说什么;再者企业所做的风险管理的工作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因为这些工作在检查过程中其实都是透明的,监管机构检查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对企业风险评估的过程,你自身的评估如果都没有评估到位或者想刻意去调低某些风险项,那检查过程中检查员会帮你把你的问题挑出来,很多风险点都会直接按照现在基于风险的检查原则变成主要缺陷甚至严重缺陷。等到企业看到官方监管机构拿出风险评估报告列出一条条严重缺陷和主要缺陷并告知企业要收回GMP证书时,那些对风险管理漠视或者敷衍了事的企业定会后悔莫及的,争辩有时候是无力的。
从2010版中国GMP开始实施到现在的这几年里,中国的监管机构一直扮演着在制药行业推动和实施风险管理的先锋官的作用,其中最典型的实例就是在认证检查和日常监管检查中应用了基于风险的检查的原则,在某些省份,甚至有药监局官员深入企业去推行风险管理的情况,在很多省份,每年定期的对于辖区内高风险产品的风险排查已经成为了常态。在这种大的背景下,过去四年里中国的监管机构的检查官们经历了无数次的风险评估的历练,他们对于风险这门语言掌握的熟练程度也越来越高。而相比国内的企业,在过去四年里为了通过新版GMP或多或少主动或被动地在企业里实施了质量风险管理,但是由于总体对风险这门语言的重要性理解不够,在练习风险这门语言方面却远远落后于监管机构,也正在逐步丧失与监管机构对话的机会。从近期多家企业GMP证书被收回、国内企业多家知名企业倒在国外监管检查脚下我们可以隐隐约约地发现这一点。

既然风险一门共同的语言,我们的企业更应该学好这门语言,只有熟练地掌握了这门语言才能有更多的机会与监管机构平等对话。然而相比监管机构,企业主动地练习这门语言的动力尚显不足,这就客观上导致企业在监管检查中会处于十分被动的处境。其实相比监管机构,企业对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更加了解,如果主动使用风险这门语言来阐述自身是如何控制风险的相比监管机构有着天生的优势,目前企业真正需要做的是要对风险这门语言真正重视起来,努力地学习这门语言中的各种表达技巧,并主动地应用在对本企业产品的质量风险评估中,以赢得在与监管机构的对话中的主动权。
真是,药监局都要求大家讲普通话了,咱还给他讲方言,这不是找死的节奏么?


原文标题:
药监局都要求讲普通话了,你特马还在讲方言,不死才怪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7-12 08: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皇赐下的丹书铁劵小皇帝不认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7-12 10: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朝监管机构的风险管理比企业好不到哪里去。三千年来数字化生活一直做得很差。不能用数字支持的风险用大中小风险来定性,能用数字支持的还是大中小。结果就造成了大领导压小领导,小领导压办事员,政府机构和企业都一回事。风险就成了上面的一张嘴来定性了。

某公司无菌生产设施的设计、设备、操作、环境监测、培养基灌装存在大量缺陷。公司QA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只要不是个刚毕业的QA,都至少知道这里,至少有风险点。至于这风险到底怎么个程度,数据呢?证明自己这里无风险要有数据证明的啊。真正做出数据来了(这么大的企业都没能力做的话,国内其他的也没多少好的过的了),可能会发现不了吗?

还不是在拍脑袋?

点评

版主你这种想法很危险,珠海某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员估计跟你是一个想法吧 首先自己如果想糊弄,再好的管理理论再好的管理方法都是瞎扯。 再者你看到的所谓天朝的种种也许已经是少数,即使现在不是少数,未来必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12 14: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2 10: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险是监管部门和药企的共同语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5-7-12 10: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是语言,那必然有一套公认的 语法、词汇;但现实是监管方告诉你有这样一门语言叫“风险”,至于语言的组成,自己摸去吧!  行业内一些机构推的风险方法又普遍摆脱不了过于依赖个人、经验;反而让人觉得不科学,估计这也是大家既想赶时髦,又无从下手的原因吧

点评

跟你想法类似。部门与部门之间差异,企业去企业之间不同。最后沦为扯皮的工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12 11: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7-12 11: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7-12 11: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joshua 发表于 2015-7-12 10:46
既然是语言,那必然有一套公认的 语法、词汇;但现实是监管方告诉你有这样一门语言叫“风险”,至于语言的组 ...

跟你想法类似。部门与部门之间差异,企业去企业之间不同。最后沦为扯皮的工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14: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谢大侠来了 于 2015-7-12 14:15 编辑
红茶. 发表于 2015-7-12 10:31
天朝监管机构的风险管理比企业好不到哪里去。三千年来数字化生活一直做得很差。不能用数字支持的风险用大中 ...


版主你这种想法很危险,珠海某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员估计跟你是一个想法吧

首先自己如果想糊弄,再好的管理理论再好的管理方法都是瞎扯。
再者你看到的所谓天朝的种种也许已经是少数,即使现在不是少数,未来必定也是少数。不知道版主是在哪个省?我了解到的目前黑龙江省已经在部分地区开始试点风险预警制度,要求制药企业将日常生产的关键数据上报给药监局,药监局有一套风险预警系统,设置了很多风险报警值,一旦超标立马就会对企业进行检查.........至少我接触过的好几个药监局的官员对于风险管理的理解比我接触的大多数企业的人员要深刻的多。药监局的检查员已经经过了三四年现场检查的历练,每一次检查其实都是一次风险管理的实践,这么多次反复的历练一大批利用风险管理理论开展检查的高手已经产生了。而反观我们的企业呢?从版主的这个回复来看就窥见一斑了.........
最后,即使抛开国内的监管人员,国外的呢?一个三流国家的检查员就能搞定国内被认为质量体系一流的企业,这还不能说明问题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4-11-25 20:18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