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5.1 原材料的炮制,见中药材前处理工艺规程(SMP.JS-GG-12) 5.2 中药清膏的制备 5.2.1刺五加清膏的制备 二人复核投料,按批配方称取刺五加净料39kg,投入到乙醇提取罐中,加75%乙醇270kg,室温浸泡15分钟,加热回流提取12小时,执行“乙醇提取罐标准操作规程”(SOP.SC-SZ-22),提取液经管道过滤器选用100目不锈钢筛网过滤,滤液用乙醇回收塔回收乙醇至药液无醇味,执行“JH300-GF乙醇回收塔标准操作规程”(SOP.SC-SZ-25),分段回收,乙醇的回收率应≥50%。药液再用减压浓缩罐继续浓缩,温度70-80℃,真空度0.04~0.06Mpa,浓缩后的药液为1.5kg,挂上标志。 5.2.2 蛤蚧清膏的制备 二人复核投料,按批配方称取净料蛤蚧0.7kg,用万能粉碎机选用24目不锈钢筛网粉碎成粗粉,再投入到10000ml磨口瓶中,加50%乙醇9kg,室温浸渍7天,滤过,滤液用减压浓缩罐浓缩,温度60-70℃,真空度0.04~0.06Mpa,浓缩后的药液体积为1.8L,加95%乙醇3倍量,混匀,室温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1.8L,挂上标志。 5.2.3 肉苁蓉清膏的制备 二人复核投料,按批配方称取净料肉苁蓉15kg,置多能提取罐中,加水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加水120kg,加热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100kg,加热煎煮2小时,执行“TQ30型多能提取罐标准操作规程”(SOP.SC-SZ-35),提取液经管道过滤器选用100目不锈钢筛网滤过,滤液用减压浓缩罐浓缩,温度70~80℃,真空度0.04~0.06Mpa,浓缩后的药液为1.5L,加95%乙醇3倍量,室温静置24小时,滤取上清液浓缩至药液无醇味,挂上标志。 5.2.4 人参糖浆的制备 二人复核投料,按批配方称取净料人参1.5kg,置多能提取罐中,回流提取5次,每次加50%乙醇3倍量,煎煮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药液无醇味,加95%乙醇3倍量,混匀,室温静置24小时,滤取上清液另置,沉淀物用65%乙醇3倍量进行洗脱,滤过,上清液与洗脱液合并,回收乙醇至药液无醇味,取蔗糖制成单糖,加入人参浓缩液中,混匀,制成150L,挂上标志。 5.3 配制 5.3.1 山梨酸醇溶液的制备,取山梨酸0.4kg,加乙醇4kg,搅拌溶解,挂上标志。 5.3.2 二人复核投料,核对物料名称、批号、数量,将刺五加清膏、蛤蚧清膏、肉苁蓉清膏、人参糖浆及人参露105L置配液罐中,开始搅拌,加入纯化水至325L±5L,再加入山梨酸醇溶液,继续混和均匀,过滤,配制过程不得超过2小时。挂上标志。 5.4 静置 将配制完后的药液置冷藏室内的贮罐中,4-8℃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加柠檬香精0.8kg,混匀,挂上标志,进行中间产品检验。 5.5 灌封:将化验合格后的药液用口服液自动灌封包装机灌封,执行“DSP-Ⅲ型口服液自动灌封包装机标准操作规程”(SOP.SC-SZ-50)。首先装上PVC/PE复合片,调整好产品批号和有效期字头。接通冷却水,水温14-18℃,压力0.15-0.2Mpa,将机器各加热部位预热,时间12-20分钟,温度140-150℃,压缩空气压力0.5-0.6Mpa,其次用纯化水进行调试,调整装量为10.3ml/支及灌封质量,速度为10-20板/分,15支/板,再用药液清洗3次,质量符合要求后正式灌封,5小时内灌封结束。在灌封过程中,每隔30分钟用洁清干燥的10ml量桶检查装量(装量差异限度为10.3±0.2ml)及质量,剔出不合格品。不合格品倒出药液,与检查装量的药液及尾料称重后废弃。合格品装入不锈钢盘内,附上标志。 5.6 检漏:将灌封后的药品装入检漏灭菌器内进行检漏,执行“KPMQ-2.4口服液检漏灭菌器标准操作规程”(SOP.SC-SZ-24),每次装量为≤18000支/柜,抽真空,柜内真空度为0.04Mpa,保持5分钟,下料。 5.7 灯检:检漏后的药品,使用灯检机进行灯检,检出有杂质、异物、装量不准确、热合不严密的产品,合格品置于专用的容器内,不合格品倒出药液,称重后销毁。 5.8 包装: 包装前,小盒、大箱用喷码机分别喷上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至XX年XX月及流水号,执行“A-P喷墨编码机标准操作规程”(SOP.SC-SZ-13)。 5.8.1 装盒:每小盒装10支和 1张产品说明书,小盒两端开口处各贴1个封口签。 5.8.2 装箱:每箱装100小盒,1个产品合格证(装箱单),大箱上下开口处用不干胶带封牢,再用自动捆扎机PP带打成井字包,执行“XQR自动捆扎机标准操作规程”(SOP.SC-SZ-15)。 5.8.3 在包装过程中随时检查包装的数量及质量。包装结束后仔细统计说明书和小盒的数量。喷以产品批号的说明书和小盒执行“标签使用管理规程”(SOP.SC-SZ-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