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一个朋友开的帖子里面提到了工艺验证前的风险评估问题。刚好,这段时间也在和同事在讨论风险评估和验证的事情,就将个人对产品生产工艺风险评估的想法写一下,希望对各位的工作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能够大家多提意见。
风险,这个在新闻联播里面都重复出现的词,在平常的工作中也常听到,可以说,对通过对风险的管控做到风险的可控,应该是我们日常工作的重点。就连前两天到环科源去谈环评,对方说的都是风险要可控。
但需要明确的是风险或者风险评估就是工具,就需要我们善于使用工具,而不是被工具左右。
验证,要求我们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来确定其的范围和程度。而工艺验证就是要证明按照既定的工艺参数生产能够连续、稳定、可靠的得到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标准的产品。而证明主要通过对成品质量属性的统计结果来进行。
所以,在工艺验证的两个关键因素是工艺参数(Process Parameter)和质量属性(Quality Attribute),再缩小一下范围就是关键工艺参数(Critical Process Parameter,CPP)和关键质量属性(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CQA)。其中CQA来自于产品设计阶段,我们要对CQA进行区分的工作是:确认CQA来源与整个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的那个部分,如,微生物来源于原辅料及生产环境的无菌保证技术等,进而找出生产过程产生的CQA,如均匀度、含量、装量等质量属性。
当然CQA的区分不是这里要谈的主要内容,之所以要对CQA进行区分是为了更好的确定生产工艺参数的保证范围。
说到工艺参数,我们通常会使用的风险评估工具是“失效模式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Effects Analysis,FMEA),即通过对工艺参数的失控对CQA的影响来对工艺参数进行分类。一般情况认为,工艺参数被评估认为CPP时,我们需要进行相应的工艺验证来证明其有效性,而剩余的非关键工艺参数(Non-Critical Process Parameter,Non-CPP)则没有工艺验证方面的要求。
所以根据工艺参数评估分类对工艺验证的重要性,我们是否可以使用一个更简单的、非正式的风险评估工具对生产工艺参数进行分类,进而找出CPP,而不是使用较为繁琐的正式风险评估工具,如FMEA?
其中,PDA TR60在ICH Q8(R2)基础上根据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属性、工艺性能的影响,将工艺参数进行了进一步的定义和分类,具体如下:
关键工艺参数(CPP):对CQA有影响的可变参数,因此,应该被监测或控制以保证该工艺产生预期的质量。(ICH Q8(R2))
重要工艺参数(Key Process Parameter ;KPP):输入的工艺参数需要仔细的控制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并对工艺性能很必要。重要工艺参数不会对产品质量属性造成影响。如失控,其会对工艺(如:产量、生产时间)造成影响,但不会影响产品质量。
非重要工艺参数(Non-Key Process Parameter ,Non-KPP):输入参数已被证明易操作控制或者有着很宽泛的接受限度。如果非重要工艺参数失控,可能会对质量或工艺性能产生影响。
根据以上定义,PDA TR60的编写者编制了三个工艺参数分类(CPP、KPP、Non-KPP)的决策树。如下图:
使用上图中的决策树,确实可以更好的统一风险评估组的内部意见,但是因为工艺参数的分类还需要通过对工艺控制策略和对CQA影响的严重性、可能性、和检测性进行评估,所以小编为了减少工作量,让分类决策的更简单,根据三个工艺参数的定义重新编制了决策树,并和命名为:赵氏工艺参数关键性决策树,如下图:
注:决策树的使用方法:
1. 通过回答第一个问题:变量是否为可输入参数?将出现在工艺中的参数分为工艺参数、工艺性能属性或质量属性。
2.通过回答后续问题,根据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和工艺性能的影响的完成工艺参数的关键性评估分类。
3.根据分类形成工艺参数矩阵。
在完成工艺参数的分类之后,对CPP进行工艺验证,对KPP进行恰当的控制以保证工艺性能,留意Non-KPP。
当然,如果在以上评估分类的基础上,再结合FMEA这类正式的风险评估工具,会让整个评估结果更加的厚实。
————————————————————————
备注:本文
蒲公英原创,如有转载,请于论坛或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