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我的第一次国内GMP认证是在2013年,至今已经经历了6次(5次药厂,1次医疗器械),“飞行检查”不低于10次。
要说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在原料药生产线的那次经历!
①实操为主,书本为辅
做过非无菌原料制剂的小伙伴应该都了解,原料合成工艺是个非常复杂且不容易把握的。前体的纯度,在反应介质的溶解性,反应温度和持续时间,甚至是天气(主要是湿度影响),都会对最终产品的纯度或收率有直接影响。
当时我调到原料合成制剂车间担任现场QA不久,各方面经验都不太熟,在工作几十年的老师傅面前,学历和书本知识基本无效~凭借着工艺规程和操作SOP那几十页纸上的字,我想在短期内战胜检查官的“百般盘问”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过,很“幸运”的是,我又被部门纳入迎审人员名单,负责陪同该车间为期4天的现场核查工作。相比现在的“飞检”,现场核查是很温柔的,检察官什么时候来,来多久都会提早知会,让企业做好“充足准备”。企业是准备好了,不过我的准备还差得远呢,“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该来的始终要来,前一晚匆匆翻了一把指南就这么硬着头皮上了。
②充足准备,好的开头
为了能让检查官留下第一好印象,迎审第一天,整个车间的人员都早早的到现场,在车间主任带领下,我们分组先巡查一遍:该挂标识的挂好牌,有效期不对的赶紧改;该在的文件和记录版本再对一遍,非当天品种的赶紧拿走;整个生产线相关房间门窗是否保持正常关闭状态;洁净区各房间压差是否调节正常……
最后清扫一遍大门口,整理好工作服,迎接检察官到来。
首次会议有点长,等到检查官到现场已经是下午了。这次检查官一行4人,2男2女中规中矩~
由于我们做的是化学品合成制剂,产生的工业“三废”有点大,整个车间难免会残留着一股刺鼻怪味,女检查官在门口一闻到立即就“保持警惕”,怎么也不肯进去现场了,嚷嚷着要去看文件…男检查官就没办法了,于是乎他们兵分两路,查看现场的就剩下2位男同志了。
主迎审官识趣的献上“猪鼻”式防毒面罩,检查官对我们的准备表示赞许。在车间黄主任的带领下先去看了合成反应,然后是蒸馏浓缩,粗品冷却结晶,离心过滤,母液回收等各反应设备,讲解了各工序流程,工艺要点,检查官提的几个小问题都在预料中顺利解答,走完整个合成过程都是轻松融洽。
③“任性”一把,通宵作业
除了上面提到了原料合成工艺是复杂和不易控制的,其实原料合成还有一难点就是——反应周期各有差异。不巧的是,我们报批的品种是一个合成反应时间长达几十小时小时的产品。
检查官巡查完合成过程,随口问了句“你们的产品精烘包是不是在洁净区,明天有没有得看?”主迎审解释了我们产品的周期长,考虑到人的疲劳度(国企比较注重人员劳保),我们是做过验证可以晚上中断,白天接着反应。结果检查官A眉毛一横:“那就是说,两天不是做不到,而是你们不想做嘛,明天带我去看精制后面的工序!”
“打掉的牙只能往肚子里吞”……由于检查官的“任性”举动,我们整个车间不得不配合工作,生产线相关人员全体通宵加班……争取在检察官的预计时间内完成到期望的步骤……
④成也“猪鼻”,败也“猪鼻”
一个晚上很快过去,第二天下午,工序顺利进行到精制环节,检查官也如期到达生产现场,准备进入洁净区核查精烘包线。
正常的更衣流程后,还是在黄主任的带领下,检查官进入洁净区。由于原料药精制需要用到大量的有机溶剂(伏笔)不断对产品进行“洗脱”除杂质,检查官依次测试了洁净区内防爆开关,防爆插座,除静电设施,空调系统送风回风效果,房间之间压差等……对我们的硬件设施表示满意,对现场人员操作的问题也得到了满意的回答,走完整个洁净区也还是保持安稳祥和。
出来洁净区,检查官B还回“猪鼻”式防毒面罩的时候,无意间回了句“你们这种合成车间,味道太大了,顾忌员工身体健康,给每个人(甚至是检查人员)配备面罩做得不错,你们这个滤芯更换周期是多久呀?”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坏事了”!
一阵简单的沉默后,黄主任答:“我们会定期更换面罩滤芯里的活性炭颗粒,对废弃的活性炭统一回收处理。”
检查官B:“那更换周期是怎么制订的,有没有作相关的记录?”
又是一阵短暂的沉默,主迎审官弱弱的答:“目前我们公司还没有相关的更换记录,不过有活性炭颗粒采购记录和车间领用记录。”
检查官B一阵“窃喜”,掏出小本本记载“XX公司,XX车间,微小缺陷1条:生产使用防护面罩没有更换与保养记录”……
⑤顺利过关,持之以恒
3天很快过去,第4天上午末次会议,负责查看文件的2位女检查官也登记了几条微小缺陷(XX批生产记录错误修改为签名;某设备文件上名称与现场实物挂的状态牌名称不同……),给定限期整改。
在期限内递交整改前后对比的图(照)片、视频,书面报告……没多久,企业就拿到了GMP证书。
随着经历得多了,自己知识面也广了,心里就越来越踏实,对各种检查都慢慢看开了。
很多小伙伴都比较慌“飞检”,我想说的是:“打铁还需自身硬!”,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对产品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客户负责的心,就算每天都是“飞检”,又有何惧?
作者简介: 松脂,广东省制药&医疗器械工程师。拥有6年药品生产、1年医疗器械企业工作经历,曾服务于华润旗下医药公司、国内降压降脂仿制药龙头企业,在生产现场管理,验证、偏差与变更、风险评估,供应商审计,GMP合规性管理,人员培训有丰富经验。 现任某“双千人计划”海归博士创立的无源Ⅲ类植入医疗器械公司质量工程师。从事研发产品转产,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数据完整性管理和质量优化改进工作。 这里将不定期分享行业内所见所想,和小伙伴们激起思想火花,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欢迎关注并与我交流互动,共同打造高质量群体,为人类健康事业做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