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我的精益理念 约莫18年前,我刚入职一家国有医药企业,从基层操作人员到现在,回想职业生涯,我庆幸我的老东家是这家企业。因为当时尽管身在其营,但我年轻气盛,好高骛远,见识短浅,朝三暮四般神往外企、合资,比如黄埔军校“西安杨森”,但是经历数家企业,从事不同岗位工作后,才体会到老东家的优势,才慢慢体会企业文化并非虚无缥缈,他存在并非常重要。在20年前,作为一家国有企业,老东家已经学习和实践5S、6S等现场管理,其领导人的远见、魄力、胆识和上进、务实、担当的精神着实值得称道。 想当年,意气少年的我是多么不屑“……把卫生做这么好,检查这么严,表面文章……” 、“地上有点水,凳子没有收到办公桌下,有啥影响?”、“电脑上有灰尘擦拭了就是,有必要天天清洁吗?”当然还有,配制罐地面因“马上擦拭,绝不积水”的反复擦拭而略凹陷;还有上班时,上一班人员与本班人员一字站队,面对面,岗位对岗位人员当面交接工作,言毕到现场一起确认一圈再下班,即使“无事”也要“言明”,并现场“目视”;还有办公现场检查会倒转椅子手摸椅子腿向地一面是否有积垢,“我弥陀佛”……从一家企业到另一家企业,辗转已逾10载,发现“卫生做得好的企业,纪律严明,执行力强,战斗力强,业绩好,发展好”,正是符合“企业如何,先看厕所”。“细节决定成败。”还真就是这个理儿。 当然不是说“扫干净厕所,企业就能发展”,这是“马屎汤圆外面光”,应该是“企业的管理精细到厕所,就可见一斑。”也不知道听谁说的,增田宗昭多年前去微软参观一家工厂,走进那一刹那,惊呼“这么干净。”然后他问管理者“怎么做到?”管理者说“请低头看每一块砖。”增田宗昭发现每一块砖上细小文字刻有一个人的名字,即“责任到人。” 说来说去,精益管理都离不开“日本”。在此,我要赘述一下,我之前谈到的“阿米巴”(坛子里有《京瓷和阿米巴的“是”与现实的“非”》)。他们都孕育于日本文化中,是以日本精神文化为支撑。日本人的精神文化早已把他们熏陶得“认真”、“注重细节”、“执行力强”。这些已经通过日本民族的传统理念和教育从小给予日本人潜移默化和不倦教诲实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精益管理、京瓷哲学都很好,她是正能量。上次,我闲谈了稻子的“道”,这次我就“精益管理”的“术”再来侃大山。 首先,重培训,强引导,营造人人“精益管理”的氛围。一家公司员工无数,其文化层次参差不齐,职责划分千差万别。如何区别对待?首先,明细责任。各单位、各部门、各岗位员工的职责有明文规定。“精益”的推动,肯定必须先有高层的觉悟,毕竟开初是要有投入的,不论多少都要有所表示。基层员工重在执行,上面叫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即作业指导书要“只有更细,没有最细”。因此,中层就是最累的,既要落实高层战略,也要规划战术,还要指导基层的战斗。最关键的,培训层级分明,形成梯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让每位员工学有所成,学以致用。但是,上述所言实际效果远远不如预期,因为持之以恒难,老板多花钱特别是持之以恒多花钱更难,这个还不是关键,因为这是“非老板”的人左右不了的——所以这个就不多说——但是必须强调的是,推动“精益管理”并不是烧钱,倘若很烧钱,那必定是只走形式,未入里。回头说,关键是培训效果基本都很差,因为除了个别好学上进之人,大多数只是完成公司“要求”,得过且过。我们永远要清醒“稻盛和夫是圣人,我们是凡夫俗子。”关于人性,千万不要推己及人。千万不要幻想去改变一个人,这是管理忌讳,最大的浪费。当然,如果您足够善良,您可以塑造他人,祝您成功。所以,制度建设,赏罚分明才是真理。 那为什么要重“培训”?培训,宣贯,是不断创造氛围。啰嗦长久就是“经”,要天天念,如我开篇说的,“企业文化并非虚无缥缈,他存在并非常重要。”正如,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一系列盛大庆典,是一次爱国主义的集中教育,“近14亿中国人民人心空前凝聚,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更坚定了我们排除一切艰难险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和决心。”但一切美好的实现不是靠三分钟的热情,必须落实到“撸起袖子加油干。” 其次,事无巨细,收获效益,激发人人“精益管理”的热情。我们应该承认人对利益的原始欲求,让员工从中获利,挖掘员工潜力,激发改进的热情,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实现“人人享受成果”的目的。说得直白点,“精益”的好处,公司占大头,员工拿小头,双赢。我曾经历过一家原负债百万,多年亏损的企业。员工士气低落,怠工罢工时有发生,人心涣散。穷则思变,变则通。高层管理者以QC质量改进活动为推手,抓住某个别好学上进的人塑造榜样,从小处着眼,通过钻研一些实际遇到的技术问题,发明创造,在所在地区、省级获奖,关键是技术实效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这个被塑造的榜样获得各级政府、企业现金重奖,个人荣誉接踵而至。一石激起千层浪。燎原之势,锐不可挡。信心有了,士气足了,激情迸发,群策群力,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15年之后的今天,这家企业已经是行业全国排得上号的名优企业,规模不大,利润诱人,其智能化程度让我艳羡。 “精神”和“物质”两手抓,员工有了“精益”的思想,必然有“精益”的行动,小到“节约用电”,大到“研发新突破”,一概如此。“精益管理”,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需求,端正人的态度,规范人的行为,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充实人的知识,提高人的才干,释放人的潜力,实现人的价值,最终实现员工和企业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