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kcszuakmp5 于 2019-11-29 08:53 编辑
我发现论坛人员管理类的帖子较少,这是我本月(跳槽至药企第一个月)工作小结,针对的是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问题,框架取自于百度文库的部分共享文件,因为是付费下载的,在这里我就不感谢原作者了,因为是下周一才呈报老板,因此是还未公布版,麻烦各位如果要用,也请下周一之后再用。发帖的目的,抛砖引玉,多多交流,也请各位提提意见,我把小结写的更完善一些,或为下月小结,年度小结铺垫,先谢谢了
工作小结
经过一个月的工作,通过自己的摸索,及与部门同事以及其他部门同事的交流,我对目前厂区内的设备、工艺、产品有了一点较为粗浅的认识。我觉得我目前的工作方向,特别是日常工作应着力于“提升团队维修服务质量,全力保障生产”。XX厂生产的特点是任务重、时间紧,同时,分厂生产的产品种类规格较多,设备改动比较频繁. 针对分厂生产的这些特点在生产工作中,除了积极对设备出现的故障迅速做出反应,并认真分析排除; 更应及时安排相应的技改轮保工作,突出“科学性、 预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遵循设备保障工艺的理念,通过及时掌握设备及生产工艺相关技术标准和要求,针对实际问题,积极开展课题活动,攻克技术难点,减少设备维修频次,提高设备作业率,降低了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确保生产,因此结合日常维修工作实践,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使机修团队深刻的认识到开展设备预防性维修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继而使预防性维修保养在嘉定厂推行并有效实施。
1.设备预防性维修的优点:
使设备保持良好的状态, 避免发生大的故障; 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对于技术人员是一种良好的训练; 维修成本相对于抢修更低。
2.向维修团队灌输设备预防性维修观念;
目前的大多数时间,我们总是事后维修,总是在设备坏了,我们维修人员才匆匆忙忙赶往现场,进行抢修。这样的维修方式往往事倍功半,而且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相对更高。对于目前的维修团队来说,这样的一种工作状态令人精神疲惫,形成一种”设备发生故障——加班抢修——没有时间做保养——设备欠保养更容易发生小故障”这样的恶性循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设备是可以不坏的,设备停机率是可以控制的。在停产的情况下,我们如果预见性的做一些维修,将会大大降低停机率。
观念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尤其是人们长期以来已经对现状产生认同就更难使之改变。其实大多数制造业企业都会有这样的问题:生产任务重很难安排出时间保养;人员保养经验不足,担心保养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短时间内,制造费用即设备维修费用上升。以我的工作经验来说,在推行预防性维修保养前后,设备的停机率可以维持在2%以下,设备使用率上升10%以上,对生产调度有着极大的帮助。在我17至18年的工作中,甚至将设备停机率控制为0%,即日常生产完全无故障,未曾因为维修设备影响生产,制造费用中的维修相关费用从100万以上下降为20万左右,维修团队的加班量明显减少,收入却由于产量的上升而提升,工作强度几乎不变,工作技能显著提升。尽管是服务于两个不同行业,但我依然觉得可以得出结论,设备预防性维修是有效的,对公司、生产、维修人员各方都是极为有利的。
在认识上我们要达到共识,在实践中,我们要摸索出一套方法并使其得到贯彻。
3.实施预防性维修的时间;
预防性维修贯穿于设备的整个寿命周期中,只要在实施预防性维修后比实施前节约了成本就值得实施,就有必要实施预防性维修。因此我会在日常工作中逐步建立维修台账,通过一整个生产年度的资料收集,推算出合理的保养计划与预算。
4.原因查找的分析方法;
实际应用的一些分析法,如: 统计分析法、分步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要因分析法等分析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众多设备故障中更清晰的找出哪些是主要的故障原因、以便于分清主次,为下一步做预防性维修计划提供依据。
5.要经常组织维修团队经验交流与分享,作为管理人员提供一些具体可供参考的方法、手段。比如操作工点检时不按要求的应对措施、定人定机制等这样的一些方法手段,我们都可以利用起来把我们的设备管理工作做到位。通过一个月的文档整理,编制了厂区内大多数生产设备的保养操作规范及点检方法。这些资料其实部门里原先都有,SMP中也有非常详细的流程及方法。在通过与机修班组的交流中,我发现这些工作略有瑕疵,我们的维修团队对这些工作知道、了解并实施,但是没有记录,如果仅凭印象去实施会导致被动工作,工作效率偏低。通过对生产、设备的跟踪,结合目前手中的资料,我会编制一份更为简单易操作的维修记录表,在提升维修效率的同时,尽量不增加、少增加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我也会进一步探索如何激励团队成员的工作方法。
最终目的,要将我们的设备维修团队成员从设备的使用人员、维修人员向设备的管理人员转变,提高团队成员对自己本职工作的职业认同度,并提升其工作状态与工作效率。我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以后生产部门口中的“运气好”会成为常态,“运气不好”越来越少。我也会继续摸索,在实践中与维修团队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法贯彻下去。
设备科 XX
2019/1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