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
UID182924
帖子
主题
积分3703
注册时间2014-11-10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性别保密
|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太平惠民和剂局)
处方、用法及用法:黄芩、麦门冬(去心)、地骨皮、车前子、甘草(炙)各半两,石莲肉(去心)、白茯苓、黄芪(蜜炙)、人参各七钱半。右剉散。每三钱,麦门冬十粒,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水中沉冷,空心,食前服。
药材及剂量注析:
1.麦冬传统去心,为历代所沿用,延续至今,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63 年版)麦冬炮制项内明确“润透后抽去心”,自1977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起不再要求去心,但注明“轧扁”并延续至 2010 年版,自 2015 年版起“轧扁”成为其中一种规格。可见去心为历代主流炮制加工,鉴于本方中注明“去心”,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63 年版)执行。
2. 本方直接折算剂量并非每日服量,结合方剂组成及每服量,按日服三次计算,则本方的日服总量约为 37.17g,各药的日服量折算如下:黄芩 3.38g,麦冬 3.38g,地骨皮 3.38g,车前子 3.38g,甘草 3.38g,莲子 5.07g,茯苓 5.07g,黄芪 5.07g,人参 5.07g。另加麦冬 9.00g。
功能主治:
【功效】益气养阴,清心泻火,止淋化浊。
【主治】心火偏旺,气阴两虚,湿热下注证。症见遗精淋浊,血崩带下,遇劳则发,或腰膝酸软,或消渴,失眠多梦,口干舌燥,烦躁发热,倦怠乏力。
现代临床主要应用于:慢性尿路感染、前列腺炎(湿热下注型)、遗精、滑精(气阴两虚兼心火扰动)、崩漏、带下(湿热内蕴兼气阴不足),如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阴虚火旺,兼见潮热、失眠)、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兼湿热)、神经衰弱、失眠多梦(心火亢盛,心神不宁)、慢性疲劳综合征等证见心火亢盛、气阴两虚、湿热下注者。
《本草纲目》:“昔人治心肾不交,劳伤白浊,有清心莲子饮。
《寿世元》用于:“发热口干,小便赤涩,夜则安静,昼则发热。”
《证治准绳》说“小便不利,心中蕴热而烦",“溺赤、下浊亦赤,口渴,时发热者,清心莲子饮”。又说:“治膀胱气虚湿热,玉茎肿痛,或茎窍涩滞,口苦咽干,小便色赤或白浊,夜安静而昼发热可用。
《万病回春》治心中烦躁,思虑忧愁抑郁,小便赤浊,或有沙漠,夜梦遗精,遗沥涩痛,便赤,如或酒色过度,上盛下虚,心火上炎,肺金受克,故口苦咽干,渐成消渴,四肢倦怠,男子五淋,妇人带下赤白,五心烦热。此药温平,清火养神秘精,大有奇效。”
《世医得效方》也提到:“治上盛下虚,心火炎上,口苦咽干,烦渴微热,小便赤涩,或欲成淋,并宜服,可见若符合本方病机,即可应用。
《太平惠民合剂局方》:“此方药性温平,不冷不热,常服清心养神,秘精补虚,滋润肠胃,调顺血。本方证为清补兼施之剂,既益气养阴,又收敛固下。补气与养阴,清利与秘精合用,相辅相成。
方解:
方中黄芩苦寒,清上焦心火;石莲肉(去心莲子)甘涩平,清心除烦、固涩止遗,二者共解心火偏亢、遗精淋浊之标,共为君药。人参、黄芪补中益气,治气阴两虚之本;麦冬滋阴生津,地骨皮清虚热,助君药养阴清热,为臣药。车前子利湿热、通淋浊;茯苓健脾渗湿,导湿热从小便出,兼安神宁心,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缓黄芩、地骨皮之寒,兼补中益气,为使药之用。
处方清心火(黄芩、地骨皮)与补气阴(人参、黄芪、麦冬)并用,清补结合,标本同治,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上清心火(黄芩、麦冬),中益气阴(人参、黄芪),下利湿热(车前子、茯苓),上下分消,三焦兼顾。石莲肉固精止遗,车前子利水通淋,固涩与通利并行,既防精微流失,又导湿热外出。黄芩、地骨皮清热不峻,人参、黄芪补气不燥,麦冬滋阴不腻,甘草调和诸药,药性平和,寒温协调。
清心莲子饮以“清心火、益气阴、利湿热”为核心,组方兼顾补泻、固利、寒温,现代广泛应用于心火亢盛、气阴两虚、湿热下注的多种疾病,尤适于慢性病或劳倦诱发者。其配伍精妙,体现了中医“扶正祛邪”“标本同治”的经典思路。
更多的经典名方解析请关注公众号:
经典名方制剂研究与开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