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40|回复: 2
收起左侧

经典名方:泻黄散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25-7-2 14: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出处:《小儿药证直诀》(宋.钱乙)


处方、制法及用法:藿香叶七钱,山栀子仁一钱,石膏五钱,甘草三两,防风四两(去芦,切焙)。右剉,同蜜酒微炒香,为细末,每服一钱至二钱,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清汁,无时。


用法用量:上药粉碎为粗粒,加蜜和酒微炒香,再粉碎为细末,每服6.20g,加水300mL,煎至150mL,温服,可不定时服用。





1.本方中山栀子注明药用部位为仁,建议参考《中国药典》2020年版益智、草果等药材表述,来源定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炮制规格定为栀子仁,即除去杂质及外壳后入药。


2.本方中防风注明去芦润切后焙的操作,其目的为使药材质地酥脆,便于后续粉碎,因此建议尊重原方炮制方法,可参考地方标准如《安徽省中药炮制规范》2005年版中的焙法。


本方直接折算剂量并非每日服量,结合方剂组成及每服量,按日服三次计算,则本方的日服总量为18.60g。各药的日服量折算约如下:广藿香1.57g,栀子仁0.22g,石膏1.12g,甘草6.72g,防风(焙)8.96g。本方未明确日服用次数,应结合安全性评价结果及临床用药实际确定日服总量,日服1-3次遵医嘱使用。


功能主治


【功效】泻脾胃伏火。


【主治】小儿脾胃伏火证。症见口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吐舌等。


现代临床主要应用于复发性口腔溃疡、鹅口疮、唇炎(属脾胃积热者)、痤疮、脂溢性皮炎、湿疹(湿热上蒸头面)、小儿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脾胃热毒证)、糖尿病口干、慢性胃炎(胃热型)、更年期综合征(湿热内扰)




方解


石膏清泻脾胃伏火,兼能生津;栀子清三焦郁热,导热下行,利湿除烦;防风辛散脾胃伏火,取“火郁发之”之意,三药合用,石膏、栀子清热泻火,防风发散郁热,避免苦寒直折伤脾,清散结合,共为君药。藿香叶芳香醒脾,化湿和中,助脾胃运化,为臣药。甘草调和诸药,补脾益气,防寒凉伤胃,为佐使药。藿香、甘草兼顾脾胃功能,防止清热药损伤中焦,醒脾护中。泻黄散以“清泻伏火”为核心,兼顾醒脾和中,适用于脾胃湿热上攻或郁火内伏之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5-7-2 15: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2025-7-3 06: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提供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7-25 01: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