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899|回复: 0
收起左侧

[食品] 中国成转基因作物主要种植国 未来或占全球1/5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3-10-17 20: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无论是头发的颜色与发型,还是脸上的面相与神态,第一眼看到克莱夫-詹姆士(CliveJames)博士,总感觉与经典影片《卡桑德拉大桥》中的乔纳森-张伯伦大夫多少有些相似。不过与乔纳森大夫的神经外科专业不同,克莱夫-詹姆士博士有自己专注的领域转基因作物。
  作为ISAAA(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的创始者,脸型比乔纳森大夫略宽的克莱夫-詹姆士博士,每年都有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就是编制全球转基因作物年度报告。
  两天前,克莱夫-詹姆士博士再次来到中国。这次克莱夫-詹姆士博士拿出的,是最新编制的《2012年度环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使用情况研究报告》。
  克莱夫-詹姆士博士是中国的“常客”他是转基因技术积极的倡导者,而中国,是全球转基因作物最主要的种植国之一。
  在最新的全球转基因作物年度报告中,中国排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印度之后,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位居全球第六,种植的主要作物,包括棉花、木瓜、西红柿、甜椒等。
  一年前,克莱夫-詹姆士曾经作出预测,未来全球可能用于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土地有1.5亿公顷,其中五分之一在中国;两天前,在克莱夫-詹姆士拿出的最新的全球转基因作物年度报告中,中国依然是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长最多的国家之一。
  在这份最新的报告中,发展中国家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量已经占到了全球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量的52%,首次超过发达国家。
  “这种增长与评论家的预测完全相反。评论家以前曾过早地预言,转基因作物仅会为发达国家所使用,发展中国家不会接受并采用转基因作物。”克莱夫?詹姆士说。
  转基因食品
  安全性仍是最大争议
  最新全球转基因作物年度报告表明,到目前为止,全球有59个国家或地区批准了两千余项转基因作物申请,这其中食品项目几乎占了一半,远超饲料等其他用途。
  转基因食品
  走向餐桌已经难以避免
  每年都要编制全球转基因作物年度报告,看着每年报告中不断增进的数字,克莱夫?詹姆士博士将转基因技术称为“近代史上最快被采纳的种植技术”,转基因作物则是“现代农业史上应用最迅速的作物”。
  在最新的年度报告中,克莱夫?詹姆士有一项统计:到目前为止,全球有59个国家或地区批准了2497项转基因申请,涉及25种作物319个转化体。其中,1129项申请批准用于食品,813项申请用于饲料,555项申请用于种植。转基因食品项目几乎占据了全部申请量的一半。
  “转基因技术是利用现代分子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方面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这是转基因食品的精确定义。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食品出现在美国,这种保鲜西红柿其实最早是英国人培育成功的,不过却是在远隔重洋的美国实现了商业化。
  有统计显示,自那个保鲜西红柿上市之后,转基因食品在美国市场一发不可收拾。现在,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确定的转基因品种种类繁多,美国由此也成为了转基因食品最多的国家,超过60%以上的加工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90%以上的大豆,50%以上的玉米、小麦是转基因的。
  在美国市场,转基因食品不仅包括了转基因植物,如西红柿、土豆、玉米等,还有转基因动物,如鱼、牛、羊等。虽然转基因食品与普通食品在口感上没有多大差别,但转基因的植物、动物有独特的特性,如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改良品质、抗逆境生存等。
  中国最初的实现商业化生产的转基因食品,是耐储存西红柿和抗病甜椒,与此同时,还从美国市场进口了一些转基因玉米、大豆和油菜籽,玉米主要用于饲料,大豆和油菜籽则用于加工食用油。
  在人们对中国转基因水稻种植开始担忧时,美国批准了6个转基因水稻品种的种植,伊朗也批准了1个。加拿大和墨西哥则批准了转基因水稻的进口,并允许其食用。
  转基因食品在人们的疑惑与争议中,走向餐桌已经难以避免。
  转基因安全性争议
  今后将长期存在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疑虑,世界各国态度不一。
  在转基因技术使用时间较长的北美,对转基因食品的顾虑相比欧洲和亚洲等地要低。美国和加拿大是少数几个非强制标注转基因食品标签的国家之一;欧盟则对转基因食品以及作物持保守态度,但也批准了一些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及上市,用于食用和饲料等用途。相较而言,亚洲民众对于转基因食品存在更多的疑虑和担心。
  对于疑虑和担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志兴认为大可不必。
  “这种全球转基因作物规模化应用已逾十几年,全世界每年上亿公顷土地种植转基因作物,每年数亿人群食用转基因食品,迄今尚未发现确有科学实证的转基因食用和环境安全问题。”王志兴说。
  不过质疑者认为,目前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研究都是短期的,无法有效评估人类几十年进食转基因食物的风险。
  “人们之所以认为转基因不安全、不敢吃,主要还是不了解转基因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认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科学证据证明其对人体健康有影响。“至今尚未发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陈君石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范云六则认为,转基因育种技术本身是常规技术的延伸、发展和新的突破。转基因技术打破不同物种间天然的杂交屏障,扩大了可利用基因的范围。同时,转基因食品安全的长期效果已进行实践。美国市场上包括婴儿食品在内,2亿人在吃,转基因加工食品也已被食用十几年,是空前大规模的人体实验,目前并没有发现转基因安全事故。
  转基因食品安全
  源于严格市场监管
  除了普通消费者的疑虑,一些环保组织也对转基因疑虑重重,担心转基因生物不是自然界原有的品种,对于地球生态系统来说是外来生物。转基因生物的种植会导致这种外来品种的基因传播到传统生物中,并导致传统生物的基因污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杨晓光认为,人类食用的天然食品中含有各种基因,尚未发现基因的水平转移或跨物种转移。从科学角度看,转基因食品跟其他常规食品不存在特别之处。食品进入人体后会在消化系统的作用下,降解成小分子,而不会以基因的形态进入人体组织,更不会影响人类自身的基因组成。因此,转基因食品不可能改变人的遗传特性。
  “转基因与非转基因食品的区别就是转入了特定蛋白质。只要这种蛋白质不是致敏物和毒素,它和食物中的蛋白质就没有本质差别,都可以被人体消化、吸收,不会长期保存在身体里。”
  不过,要想消除人们对于转基因食品的疑虑,确保转基因食品安全,还要源于严格市场监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杨晓光认为,转基因食品对人体长期健康效应是转基因安全评价的重要问题之一。转基因食品推到市场之前须经过严格的食用安全性评价,这套评价体系相对于传统食品而言,要更加严谨甚至苛刻。其中就包括了对人体长期健康效应的评价,在实验过程中采取的是超常量实验,即大大超过常规食用剂量。之所以采用超常量实验,就是考虑到了长期效应,科研上的模型相当于长期效应实验。现行的化学食品、药品多是用这套系统进行验证的。
  两院院士郑哲敏称,转基因食品安全关键在于建立严格的系统监督,科学界有责任建设好该制度,只有严格操作规程、检查、控制,才能使人们放心食用。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津则认为,农业生物技术应当发展,但涉及食品问题仍需谨慎,尤其对食品安全问题要加强管理。来源:北京晚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4-8 03:04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