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
UID38958
帖子
主题
积分31039
注册时间2012-7-19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性别保密
|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仲夏秋夜云 于 2014-12-18 16:58 编辑
【瞎想】“唯药典论”是耻辱
今天这个午休,小妖是在一场争论中度过的。
药典,法典,制药人的葵花宝典。
但药典是什么?药典制定原则的本身就注定了它不应该是“万宝全书”。
现在一讨论分析方法,就是药典;一说方法转移,又是药典。
在小妖看来,药典标准也罢,药典方法也罢,仅仅是所谓“法定方法”、“法定标准”的一部分。
在讨论分析方法转移的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竟然是直接把药典第***页复印下来,然后说:分析方法就是药典方法,转移分析方法复印药典就可以了。
真是这样吗?
什么是法定方法?有药典方法的,用药典方法。那是因为即便产品在药典收纳前注册批准,在药典收纳后或者更新后,都会强制实行现行药典方法、标准。所以对纳入药典的产品来说,药典方法和标准基本等同于产品本身的注册、执行的方法和标准。但也仅仅是基本等同,企业标准很可能高于药典标准。产品的法定方法刚好=药典方法,并不是说这个世界只有药典方法。如果产品未收纳,分析方法未收纳,那么企业申报注册的方法、标准就是法定标准。
为什么那么多人一提及方法,就会直接去翻药典?甚至是复印药典当文件进行转移?因为中国铺天盖地的都是仿制药。有人说:我申报了那么多次,都是复印药典的,没有分析方法、标准是药典上找不到的。
不觉得耻辱吗?
药典收录的产品,均为已上市,稳定的。药典编撰本身就不可能走在申报注册前面(说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药申报,不是已纳入药典的仿制药)。肯定是先有产品,才可能被收录药典。如果至始至终,你发现你做的产品都在药典里,那么只能说,仿制药的铺天盖地。
很多时候,我们都拿USP来说话,说美国药典怎么怎么好,允许验证,允许用新方法,允许……那么为什么没人愿意去做新方法开发的事情?其实分析方法是否适合产品,是要根据产品特性来开发的。就目前的基础学科的研究来说,很多方法确实已经通用,可以涵盖绝大多数的产品,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方法都在几本中国药典里。
没有遇到过药典以外的方法,没有自己开发过分析方法,没有对药检所的人员进行过分析方法转移和培训……小妖个人觉得,那是制药研发的悲哀。
药典方法是滞后的,最先进的方法、产品肯定没进药典。但中国很多人一提到方法就是药典,因为已经习惯依赖了,遇到的都是仿制药,药典里都有的。那就说明没有研发,没有创新。更可悲的是,即便在所谓的研发阶段,也是把药典方法拿来就用,没有根据产品本身做方法开发和研究。甚至于觉得,方法就是药典方法,没有药典外的方法。
当我们还在用凝胶电泳跑胶测纯度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了HPLC的方法,可是很多人压根儿不知道,申报产品的还是用凝胶,为什么?因为当年药典里没有写HPLC的方法,这不是一种研发的悲哀吗?特别是做研发的,仅仅用药典现有方法来研发产品,我能说,这是耻辱吗?药典方法肯定不会被质疑,要用先进的方法,验证太麻烦了。没钱!没时间!没人!不受重视呗,觉得有个药典用就成。这个就是现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