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没药鉴别 本品为常用中药。商品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及同属植物树干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
历史 | 本品始载于宋《开宝本草》。苏颂谓:"没药生波斯国,……。木之根株皆如橄榄,叶青而密,岁久者,则有脂液流滴在地下,凝结成块,或大或小,亦类安息香。采无时。"按其所述,与今进口的没药相符。
| 原
植
物
|
没药树
Commiphora myrrha Engl. (C. momol Engl.)--橄榄科Burseraceae
[/url]低矮灌木或乔木,高3m。树干粗,具多数不规则尖刺状的粗枝。树皮薄,光滑,小片状剥落,淡橙棕色,后变灰色。叶散生或丛生,单叶或三出复叶,柄短,小叶倒长卵形或倒披针形,中央一片长7~18mm,宽4~8mm,远较两侧叶大,先端圆钝,全缘或于末端稍具锯齿,两面均无毛。本属植物具雄花、雌花或两性花,通常四数,甚柄短,丛生于短枝上。花萼杯状或深杯状,宿存;花瓣4片,长圆形,或线状长圆形,直立。雄蕊8枚,在雌花中萎缩,自短杯状花盘边缘伸出,直立,不等长,位于花冠前者很短,花丝基部稍宽;花粉囊卵形。雌蕊在雄花中萎缩,子房3室,每室各具胚珠2枚,花柱短粗,柱头头状。核果卵形,尖头,光滑,棕色,外果皮革质或肉质,具种子1~3枚,但仅1枚成熟,其余的萎缩。种子具蜡质种皮,胚的子叶互相折叠,胚根向上弯曲。
生长于非洲东北部索马里及阿拉伯西海滨一带,海拔500~1500m的山坡地。
| 采制 | 树脂可由树皮裂缝自然渗出,或自切割口流出淡黄白色粘稠液体,在空气中变成红棕色硬块。一般于11月至次年2月间采收,除去杂质,即可。 | 产销 | 没药Myrrha 产于非洲东北部索马里、埃塞俄比亚、以及阿拉伯半岛南部。以索马里所产没药质量最佳,行销世界各地,以亚丁为集散地,我国进口的商品有两种:一种称天然没药,商品名Gum myrrh,直接由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进口。另有一种称胶质没药,商品名Gum opoponax,原植物与上种不同,但品种尚不清楚。
| 化学
成份
| 本品含有挥发油7%~17%、树脂25%~40%、树胶57%~61%,其它杂质3%~4%。挥发油呈黄色或浅黄绿色,有特殊香气,含丁香酚、间苯甲酚、对位异丙基苯甲醛及蒎烯等。树脂主要含树脂酸,大部分可溶于醚,有α,β及γ-没药酸(commiphoric acid)、树脂酸酯及二种酚性树脂,其中一种树脂可产生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及焦儿茶素(pyrocatechin);难溶于乙醚部分有α-,β-罕没药酸(α-,β-heerabomyrrholic acid)。树胶中含蛋白质18%和糖64%。糖类成分中含半乳糖、阿拉伯糖及葡萄糖醛酸。树胶中还存在一种氧化酶。 | 功效 | 味苦辛,性平。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功能。用于瘀血心腹诸痛,跌扑伤痛,痹痛拘挛,痛疽肿痛或溃久不敛。用量3~9g。外用适量研后敷患处。孕妇忌服。
| 药理作用 | 没药的水浸剂(1:2)在体外对多种致病真菌,如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等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含丁香油酚有关。树脂能降低雄兔高胆甾醇血症的血胆甾醇含量,防止斑块形成。
| 性
状
鉴
别
|
性状鉴别
[url=http://www.zjtcm.net/wljx/Medicine/kejian5/PART126/PD02.JPG]本品呈不规则颗粒状或粘结成团状,直径1~3cm,有的可达10cm。表面黄色至棕色,无光泽,或有时无光泽部分与有光泽部分相间,有时表面黄棕色相间。有时夹有树皮、木屑。质地硬;破碎面不规则颗粒状,有油样光泽,打碎后的薄片有亮光或半透明。加水共研时,则形成黄棕色乳状液。气微芳香而特异,味苦,嚼时粘牙。
| 理
化
鉴
别
| 1.取本品粉末0.1g,加细砂0.5g,研匀,置带塞试管中,加乙醚3ml,振摇后,将醚液滤入蒸发皿中,待醚挥干后,残留一层薄膜,将残留的薄膜用溴或发烟硝酸蒸气熏后,则显紫红色。(Bonastre反应,检查挥发油)。
2.取本品粉末少许,加新鲜配制的香草醛盐酸试液数滴,挥发油含量高者,立即显紫红色,挥发油含量低者则初呈黄色,渐渐变成紫红色。(检查挥发油。)
| 掺大豆制没药的鉴别 | 最近,我所检测出一批掺杂制没药,杂质为大豆碎块。为了便于鉴别,有力打击制假售假行为,现将制没药和掺杂制没药的特征比较如下。
制没药:为不规则状的团块。表面焦黑色,光亮。气香,嚼之粘牙。
掺杂制没药:为不规则的碎块,大小不一,小碎块较多。表面焦黑色,弱光亮。微有豆香气,嚼之微有粘牙并有砂粒感。加热水使松开,可见较多棕黄色碎块。此碎块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大豆子叶细胞。作者:李美琴、李兆奎 | 伪品 | | 伪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