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5.1原材料的炮制:见中药材前处理工艺规程(SMP.JS-GG-12) 5.2 清膏粉的制备 5.2.1粉甘草清膏的制备:二人复核投料,按批配方称取净料粉甘草4.7kg×3=14.1kg(3批量),投入到可倾锅中,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加水150kg(相当于原生药10倍量)控制蒸汽压力0.1-0.15Mpa,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120kg(相当于原生药8倍量),同法煎煮2小时;第三次加水90kg(相当于原生药6倍量),同法煎煮2小时。执行“QJ-500可倾反应锅标准操作规程”(SOP.SC-SZ-39),三次提取液经管道过滤器选用100目不锈钢筛网过滤,滤液合并于JC-1000L醇沉罐中,得药液310±10L,室温静置12小时,吸取上清液用减压浓缩罐浓缩,执行“QN-1000球形浓缩罐标准操作规程”(SOP.SC-SZ-40),控制真空度-(0.04-0.06Mpa),温度60-80℃,蒸汽压力0.1-0.15Mpa,浓缩后的药液相对密度为1.26-1.28(80℃)的清膏,下料,装入不锈钢桶中,挂上标志,取样,检验,备用。 5.2.2熟地黄清膏的制备:二人复核投料,按批配方称取净料熟地黄4.7kg×3=14.1kg(三批量),投入到可倾锅中,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加水150 kg(10倍量)控制蒸汽压力0.1-0.15Mpa,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120kg(8倍量),同法煎煮2小时;第三次加水90kg(6倍量),同法煎煮1小时,执行“QJ-500可倾反应锅标准操作规程”(SOP.SC-SZ-39),三次提取液经管道过滤器选用100目不锈钢筛网过滤,下料,装入不锈钢桶中,得药液330±10L。再用减压浓缩罐浓缩,执行“QN-1000球形浓缩罐标准操作规程”(SOP.SC-SZ-40),控制真空度-(0.04-0.06Mpa),温度60-80℃,蒸汽压力0.1-0.15Mpa,浓缩后的药液相对密度为1.26-1.28(80℃)的清膏,下料,装入不锈钢桶中,挂上标志,备用。 5.2.3干燥:执行“MG15真空干燥箱标准操作规程”(SOP.SC-SZ-36)。将粉甘草清膏与熟地黄清膏一同置真空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干燥温度60-80℃,真空度为-(0.2-0.4Mpa),干燥时间6小时,下料,装入不锈钢桶中,称重,挂上标志。 5.2.4粉碎、过筛、混合;执行“SF130不锈钢粉碎机标准操作规程”(SOP.SC-SZ-38),将干燥后的甘草清膏与熟地黄清膏用SF130粉碎机选用120目不锈钢筛网粉成细粉,下料,装入不锈钢桶中,称重,挂上标志。执行“VS90混合机标准操作规程”(SOP.SC-SZ-65),将粉碎后的甘草、熟地黄清膏置VS90混合机中混合20分钟,装量≤50kg/次,下料,装入不锈钢桶中,称重,挂上标志,送入中间站,待中间产品检验。 5.3渗漉 5.3.1粗粉:二人复核投料,按批配方称取净料广藿香4.7kg、细辛4.7kg、母丁香2.4kg、玄参4.7kg、香附(醋制)2.4kg、地龙1.2kg、青皮2.4kg、豆蔻2.4kg、防风4.7kg、制何首乌4.7kg、川芎4.7kg、片姜黄0.6kg、黄芪4.7kg、黄连4.7kg、茯苓2.4kg、赤芍4.7kg、大黄4.7kg、桑寄生4.7kg、葛根3.5kg、麻黄4.7kg、骨碎补(炒)2.4kg、制附子2.4kg、萆解4.7kg、白术(麸炒)2.4kg、天麻4.7kg、肉桂4.7kg、白芷4.7kg、当归2.4kg、草豆蔻4.7kg、威灵仙3.5kg、乌药2.4kg、羌活4.7kg、橘红9.4kg、六神曲(麸炒)9.4kg、胆南星2.4kg用万能粉碎机选用24目不锈钢筛网粉碎成粗粉,粉碎速度100-120kg/h,执行“FZ-400万能粉碎机标准操作规程”(SOP.SC-SZ-47),装入不锈钢桶中,称重,挂上标志。 5.3.2润湿:将广藿香等35味药的粗粉,平均分成7份,分别装入不锈钢桶中,每桶加70%乙醇适量拌匀,密封,室温放置一定时间(约为60-120分钟),使药粉充分吸收溶媒,当湿粉在手中压紧后能结成团块,但表面不显过量的被压出的浸出溶媒时,停止润湿,挂上标志,备用。 5.3.3渗漉:首先取100目不锈钢筛网和润湿后的脱脂棉一层垫于渗漉器底部,然后将润湿后的药粉分次投入到渗漉筒中,每次投药后压平,装药完毕上面再盖一层100目不锈钢筛网,打开渗漉筒下部阀门,自上部加入70%乙醇,当浸出溶媒自下部出口流出后,关闭阀门,当浸出溶媒超过药面15cm时,停止加入,密闭,室温浸渍48小时后,调整流速为13-15L/h,开始渗漉,并不断补充70%乙醇,保持液面高于药面10-15cm,当流出的渗漉液无色时,停止渗漉,得渗漉液500±10L,执行“渗漉器标准操作规程”( SOP.SC-SZ-60)。将渗漉液装入不锈钢桶中,密闭,挂上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