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385|回复: 5
收起左侧

[物料管理] 2012输液包装发展论坛侧记

[复制链接]
药士
发表于 2012-9-14 16: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输液包装:安全是第一要务
——2012输液包装发展论坛侧记


  关注点:

  材料、工艺、使用、标准一个都不能少深入度:

  9月6日~7日,由中国医药包装协会主办的“2012输液包装发展论坛”在青岛举行。论坛上,300余位来宾踊跃参加主办方安排的24场专题演讲,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充电”机会。

  一直以来,药品安全是全球关注的焦点,而作为风险性最高的输液产品,则更是备受各国药政部门及制药业界关注。“输液包装安全也因此成为制药行业不断探索的重点领域,安全是第一要务。”中国医药包装协会秘书长蔡弘表示。

  关注点:

  材料、工艺、使用、标准一个都不能少

  来自论坛的数据显示,由于新农合等医保政策的实施,近年来我国大输液市场容量不断扩增。2006年,全国大输液使用量为61亿瓶(袋),2009年大幅上升到80.5亿瓶(袋),2011年全国大输液销量则已达114.87亿瓶(袋)。其中,玻瓶、塑瓶、软袋市场份额比为2∶5∶3。

  随着输液市场的扩容及产品结构的变化,我国药品监管部门、相关检测机构及业界对输液包装产品的关注已扩展到输液产业链的全过程。在“2010输液包装发展论坛”上,“新材料应用及其原料——各种粒料”话题就吸引着大家的眼球。这次也不例外,来自LG化学上海技术中心、安徽华峰医药橡胶有限公司、科腾聚合物上海有限公司、日本福崎工厂、德国雷诺丽特集团、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代表,分别详细介绍了医用聚丙烯的设计、热塑性弹性体及PP/TPE组合盖、CarflexTM IR在直接接触药液包装上的应用、新隔氧包材的提案、国外多腔袋应用、即配型粉液双腔输液软袋技术现状及展望等。

  “2010版药品GMP对无菌药品大输液的生产质量提出了更高标准。作为大输液的主要组成部分,药包材的产品质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淑平表示,企业必须从基础研究、软硬件设施建设等全方位入手,进行材料学研究、技术装备水平提升研究,有效控制各类可能存在的污染物质,对从原辅料、包装材料到成品的生产工艺过程进行全面管理,有效控制新的污染物引入。另外,一些先进生产技术也引起了与会者关注。德国普鲁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Stefan Puller博士介绍了多室袋的焊接技术;W&H公司的Thorsten Leopold博士介绍了AQUARE下吹水冷生产线在输液袋膜生产领域的突破性生产效率;肖特玻管亚洲区史福科博士介绍了直接接触药品包装材料的基本控制点。

  在我国,输液包装在使用环节的安全性问题似乎还未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业内对此深为忧虑。青岛市立医疗集团药学部主任王少华对输液(包括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和解决方案。中国大冢制药公司质量总监苗岩提出,生产和使用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决定大输液的安全,生产企业应关注产品对患者安全的影响,通过产品设计降低医疗错误。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SFDA)注册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监管法规及相关产品、技术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实施在保障药品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论坛上,国家药典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了2015版中国药典起草情况、新版药典涉及大输液和注射剂的内容,以及中国药典的发展趋势。美国药典委标准开发部门高级科学事务联络人Desmond Hunt委托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副院长陶巧凤介绍了美国药典关于药品包装、贮藏与分销标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有关负责人则对《药包材生产申请资料审评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等21个指导原则进行了解读答疑。SFDA药品审评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即将发布的《化学药品注射剂与塑料包装材料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就企业关心的一些重点内容进行了解读。

  深入度:

  学习、探索、实践、扩展逐步推进

  “目前,我国药品与包材相容性研究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SFDA药品审评中心相关负责人指出,药品包装已成为药品质量控制体系中重要的部分。我国开展药品与包材相容性研究时间较短,基础比较薄弱,缺少相关技术要求,研究机构较少,药品研发、生产企业多未涉足该领域。

  但令人欣喜的是,我国药品与包材的相容性研究已起步。在SFDA的支持下,中国医药包装协会多次组织召开研讨会,积极推动我国药包材与药品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南出台。即将发布的《化学药品注射剂与塑料包装材料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为我国首个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南。据悉,SFDA药品审评中心还将陆续出台相关技术指导原则。

  不少与会代表表示,本次论坛邀请的国际相关领域专家带来了当前国际最新研究及法规动态,为其今后开展相关研究厘清了思路。

  来自美国百特医疗用品公司的Jacqueline A. Kunzler博士带来的“输液包装毒理学研究”,为国内同行打开了眼界。据其介绍,国外对药包材的安全性研究包括两部分,一是化学研究,二是药理毒理学研究。“虽然国际上有很多的指导原则,比如ICH Q3C、ISO 10993等,但制药企业对药品与包材的安全性还是要进行全面的科学研究。”作为PQRI毒理学工作委员会专家,Kunzler博士说,包装容器严重影响药品安全性,这是因为制剂和包材不是惰性的,通常会相互作用。为了解这些影响,研究者需要对迁移物进行分析,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毒理学研究的目的是保证浸出物可控且相对安全。Kunzler还详细介绍了吸入式药品安全性最新情况、药物制剂浸出物安全性评估的变化、对经典材料走简化程序或有豁免试验的规定等。

  作为PQRI化学组成员、PDA组长、ISO/TC76成员,Edward Smith就注射剂产品最佳提取物规范、可提取物总量与添加量、浸出量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重点介绍。

  其实,近年来,国内企业和检测机构在输液包装安全性领域也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广州百特侨光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在相容性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研发经理黄绮红跟与会者分享了该公司所做的大容量注射液与多层共挤输液袋相容性研究案例。上海市食品药品包装材料测试所副所长蔡荣表示,该所也在深入探索射频标签RFID对注射剂产品的影响。“RFID主要用于药品打假。我们对射频标签对注射用头孢拉定和注射用人重组胰岛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研究该技术在药品应用方面的适应性。”

  “与国际相比,我国关于药品与包材安全性、相容性研究还有一定差距,一部分工作正在开展,今年要走的路还很长。”一位与会专家表示


                                                                                          中国医药报     记者    姜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2-9-14 20: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2-9-14 22: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关注动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2-9-15 09: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次豪门盛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1 22: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一次大的聚会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2-11-11 22: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现在用不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2-11-20 17:35:14
怎么什么也没有啊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4-7 02:58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