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这个题目时,不禁觉得饶有趣味,故而浅抒拙见,若有冒犯,还望诸位看官海涵。不久前与几位好友谈及对当下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看法,大家大致有个共识:全国的产业园区正承受着经济压力、供应饱和、空置率攀升、同质化竞争以及内卷式竞争等诸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不管是国资园区还是民营园区,所面临的压力均与日俱增,因而吸引企业入驻的手段亦是花样百出。
作为一家运营状况尚佳的企业,总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追求者”的深情“告白”。相亲之时,承诺“三书六聘”,宣称明媒正娶,房子车子银子一概无需担忧,婆家一次性为您解决生态链的所有难题,高声呼喊:“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这里的世界很精彩!”遥想当年,年少轻狂,入了这局棋,可婚后未满一年,便从“宝贝”沦为了“那个谁”,问他何时归家,他却只道在外非常想家,奈何被公婆天天催促着完成 KPI 指标,追问何时生子,孩子何时能够赚钱养家。用网友调侃的四川话来讲,那便是“J Q K”,先把你勾过来,框住你,然后使劲 K ,当然此“K”非彼“K”。
此乃调侃之谈,暂且针对园区运营方面的事儿,讲几点个人感觉能迅速调整的主意,跟大伙一块琢磨琢磨:
先说“明确家规”。这可是个大坑,咱当初就是被园区宣传的优惠政策给迷得五迷三道的,像啥税收减免、资金扶持啥的。结果真入驻进去后,才发现对于这些政策的具体要求和申请流程,相关部门说的和咱理解的那是差了十万八千里。比如说,有些税收减免政策居然要求达到特定的研发投入比例或者营收指标,可咱们之前根本没做好充分的规划和准备,最后只能眼巴巴看着优惠飞走啦。其实呀,之前就该把相关政策谈得明明白白的,或者提前给咱们做做相关培训,让企业能评估下自己能不能达到,达不到的话还能再商量商量,这样两边不都能占便宜嘛。
再谈“远嫁的安全感”。主要有这么两点:一是企业被招引过来的时候,人生地不熟的,能依靠的就只有园区或者相关单位。这就好比新媳妇嫁过来,得把她介绍给家里所有亲戚朋友,让这个大家庭的氛围热乎起来、熟络起来。是不是能通过平时搞搞技术交流会、业务交流会、金融对接会、娱乐友谊赛之类的活动,让大家互相熟悉熟悉,提供点潜在的合作机会。可别搞成面子工程,得实实在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