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愚公想改行 于 2013-12-18 11:03 编辑
七、标签的平衡管理 1、药用包装材料的平衡限度均为100%,在包装材料进厂验收时根本无法做到准确计数,但在批生产记录中反映的数值绝对不能是推算数,必须是真实的数据。 2、(新版GMP第215条)在物料平衡检查中,发现待包装产品、印刷包装材料以及成品数量有显著或异常差异时,应进行调查,未得出结论前,成品不得放行。 3、使用切割式标签,以及在包装线以外打印标签时,应有专门的管理措施。 4、(口服固体制剂指南153页)离线打印批号和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的印字包材需计数发放,数量平衡的限度必须是100%。 八、质量管理体系(风险管理的理解运用、偏差、变更控制等): 1、不同的岗位(生产、仓库、化验室、共用工程等)发生发生偏差后必须及时上报 2、(新版GMP第228条)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手套、消毒剂要纳入物料放行管理。 3、偏差调查过程要分析发生的频次,运用风险分析的方法分析对产品的影响程度,CAPA后要有相应的培训记录。 4、要对客户投诉进行分类,必须对与质量有关的投诉进行调查。 九、QC化验室: 1、化验室待检样品的接受、暂存、发放、回收控制方面流程明确: ① 化验室必须有检验样品的接收记录,发放记录,有检验后剩余样品的回收和销毁记录。” ② (第222条、第226条、第159条)有取样记录,QC化验室样品收发要统一管理,有样品暂存设施,收发记录要有可追溯性,有培养箱、基准物质使用记录。 ③ 样品接受和发放记录中的时间要具体到小时时间。 2、取样方面的问题: ① 物料取样记录中的样品数量必须与实际称取的数量相符;取样后多余的样品不得放回原物料容器中。 ② 灌装后无菌检查样品的取样必须包括生产的前、中、后阶段,前是第一支,后是最后一支;最终灭菌产品须从可能的灭菌冷点处取样。 3、菌种按规定传代、保存。 4、持续稳定性考察的批次要足、检验项目(数据)要全,样品数量要足以完成检验。 5、化验室氮气瓶压力表也须按时检定。 6、原料药留样至少保存至产品放行后两年(新版GMP第225条)。 7、有试剂、试液、培养基、鉴定菌等接收记录,必要时要在试剂、试液、培养基容器上标识接收日期。 8、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控制微生物数量(如物料、中间产品、安瓿等),灭菌前后需要制定内控标准。
注:此贴为个人用于指导大输液和中药注射液GMP认证准备工作而整理的,若有观点上的错误,请大家直言指正! |